
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docx
5页创作时间:贰零贰壹年柒月贰叁拾日之欧侯瑞魂创作创作时间:贰零贰壹年柒月贰叁拾日本试验的目的,是用轻型击实方法,或某种击实仪在肯定击实次数下,测定土的含水量与密度的关系,从而确定该土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 5mm 的土料粗、细、混合料中如粒径大于 5mm 的土重小于总土重 3%时,可以不加校正在 3~30%范围内,则应用计算法对试验结果进展校正一、轻型击实法(1) 仪器设备本试验需用以下仪器设备:①轻型击实仪:技术性能为:锤质量 2.5kg;锤底直径 51mm; 落高 305mm;击实筒:直径 102mm,高度 116m,容积m3;单位体积击实功为 591.6kJ/m3〔分三层击实,每层 25 击〕②天平:称量 200g,感量;称量 2023g,感量 1g③台称:称量 10kg,感量 5g④筛:孔径 5mm⑤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及保湿设备等2) 操纵步调创作时间:贰零贰壹年柒月贰叁拾日①将代表性的风干或在低于 60℃温度下烘烤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或碾土机械碾散,过 5mm 筛拌匀备用,土量为 15~20kg②测定土样风干含水量,按土的塑限估量其最优含水量,选择5 个含水量,依次相差约 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
所需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所需的加水量〔g〕;m ——含水量ω0 0时土样的质量〔g〕;ω ——土样已有的含水量〔%〕;0ω ——要求到达的含水量〔%〕1③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称取土样,每个约 2.5kg,分别平铺于一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往土样上均匀喷洒预定的水量,稍静置一段时间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盛样器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对高塑性粘土〔CH〕不得少于一昼夜,低塑性粘土〔CL〕 可酌情缩短,但不该少于 12h④将击实仪放在坚实底面上,取制备好的试样 600~800g〔其量应使击实后试样略大于筒高的 1/3〕倒入筒内,整平其概况 并用圆木板稍加压紧,然后按 25 击击数进展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铅直落下,落高为 305mm,锤迹必需均匀分于土面,然后装置套环,把土面刨成毛面,重复上述步调进展其次层及第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超出击实筒的余土高度不得大于 6mm⑤用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裁撤底板,如试样底面超出筒外亦应削平擦净筒外 壁,称质量,准确至 1g⑥用推土器推出击实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 2 个各约15~30g 土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 0.1%,其平行误差不得超出1%。
⑦按④~⑥步调进展其它分歧含水量试样的击实试验计算及制图(1) 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式中ρ ——干密度〔g/cm3〕;dρ ——湿密度〔g/cm3〕;0ω ——含水量〔%〕1计算至 0.01g/cm32) 以干密度为纵座标,含水量为横座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座标分别示意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如附图 4.1假设曲线不克不及绘出准确峰值点,应进展补点附图4.1 ρd~ω关系曲线(3) 当直径大于 5mm 的砾石含量为 3~30%时,按下式计算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量①最大干密度:式中ρ′ ——校正后土的最大干密度〔g/cm3〕;dmaxρdmax——粒径小于 5mm 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3〕;ρ ——水的密度〔g/cm3〕;ωG ——粒径大于 5mm 砾石的饱和面干相对密度;s2数〔%〕P ——粒径大于 5mm 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重的百分5计算至 0.01g/cm3②最优含水量:ω′ =ω〔1-P 〕+P ωoptopt5 5 ab式中ω′ ——校正后的最优含水量〔%〕;optω ——用粒径小于 5mm 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优含opt水量〔%〕;ω ——粒径大于 5mm 颗粒的吸着含水量〔%〕。
ab计算至 0.1%③按下式计算饱和含水量:式中ω ——饱和含水量〔%〕;satG ——土粒相对密度s二、重型击实法:(1) 重型击实仪的技术性能:锤质量 4.5kg,落距 457mm,击实筒直径为 152mm,筒高 116mm,容积 2104cm33〔分五层击实,每层 56 击〕创作时间:贰零贰壹年柒月贰叁拾日(2) 除分五层击实,每层为 56 击外,其他与轻型击实法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