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1137609
  • 上传时间:2017-10-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9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 时代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 万人1947 年 6 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月 10 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 年 1 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2. 生字词:鄂(è)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è)星宿(xiù) 聿(уù) 逃窜(cuàn)3. 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本新闻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找出本新闻导语、主体: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其余部分为主体3)课文分层并概括各层大意:①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②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③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④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⑤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4. 问题探究: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三)小结:1.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2. 阅读方法指导:(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40 分钟)(一)基础知识:1. 请你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歼灭( ) 阻遏( ) 惨败( ) 切断( )击溃( ) 星宿( ) 逃窜( ) 锐不可当(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B. 我军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索长江。

      C. 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销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D. 但是,随既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_________②我的心里本来是全然不信的,被那位推销员这么一说,倒闹得_________起来③这套《茗艺》邮票的票面,以四种极地道的茗艺为主题,而且散发出茉莉茶的香味,设计者真是_________④现代队本应安排最强阵容出战,可主帅却_________,非要给已经证明不行的队员最后的机会,结果遭到红塔队迎头痛击A. 心旷神怡 半信半疑 别出心裁 固执己见 B. 心旷神怡 百思不解 别开生面 固执己见C. 豁然开朗 半信半疑 别开生面 执迷不悟D. 豁然开朗 百思不解 别出心裁 执迷不悟4.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报纸的主要内容是新闻,其特点为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语言要求简明准确B. 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主体、结语是消息不可缺少的内容C.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及时报道了解放军渡江的战况D.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国民党军队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5. 下面四个人物在相应的交际情景中表达欠得体、欠机敏的是( )A. 某军官 B. 某营业员C. 某作家 D. 某外交部长情景一:一位朋友向在海军担任要职的军官打听海军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军官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对方答道:“当然能 ”“那么, ”军官微笑着说,“我也能 ”情景二:一位顾客春风满面地来到一家日用品商店顾客:“请问有‘蜂花牌’檀香皂吗?”营业员:“那上面不摆着吗?”顾客:“多少钱一块?”营业员:“自己看嘛,那上面不写着吗?”情景三:小学生看到一作家的皮箱已经破旧,便问他:“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作家笑着说:“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样岂不更糟?”情景四:美国在中国购买的飞机上安窃听器一位记者问外交部长的态度部长回答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花这么多钱买这样一架飞机不容易。

      我希望我们花钱要求装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但我们没花钱的东西,就请你们不要‘送’给我们 ”6. 用下列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有语病的是( )飘升 细细的 冉冉(的) 青烟 一缕缕的 在大漠中A. 细细的一缕缕的青烟在大漠中冉冉飘升B. 在大漠中一缕缕的细细的青烟冉冉飘升C. 一缕缕的细细的青烟冉冉飘升在大漠中D. 细细的一缕缕的冉冉的青烟在大漠中飘升二)课内文段阅读:(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④21 日下午 5 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 23 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 35 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 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 用“||”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2. 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 ”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中第_____________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

      5. 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_____________(不超过 4 个字) ;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6. 第⑨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 ,原因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下面对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语和标题结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C. 导语从兵力、战绩和战线等方面概述了渡江作战的情况 D. 导语中的“百万大军”、 “冲破” 、 “横渡”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和辉煌成果8. 这则消息的主体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江自西向东流 B. 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C. 为了详写东路军 D.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试题答案】(一)基础知识: 1. jiān è cǎn qiē kuì xiù cuàn dāng2. A 3. A 4. B 5. B 6. D(二)课内文段阅读:1.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2) (13) (14) (15 ) (16) (17)2. 第②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对应、吻合、一致。

      3.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4. ⑨5. 神勇(“英勇善战” 、 “出敌不意”等) ;嘲讽(讽刺)意味6. 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7. B8. 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