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第一课教案.doc
6页开学第一课教案张玉婕老师自我介绍:我姓张,全名张玉婕,我们汉字和英语最大的区别是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的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玉在古代的写法和现在的王字一样,两者的区别在于三横之间的距离不同,玉字三横距离均等,表示玉石矿物元素匀称分布,王字三横的距离不等,表示天、地、人三者上尊下卑的等级观念王玉同形,寓意在于:王者如玉,这个理念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特质与石头相比,玉石有两个特点:表面圆润,质地细腻,于是,讲求完美和细致就成为玉文化的主要特征婕是美丽美好的意思老师的名字是希望一切都美好今天回家以后就可以查阅相关的信息看看你的姓和名各有怎样的意义,你的名字代表这什么美好的愿望,这就是学习语文我们的语文课是学习语文的,大家看是不是很有趣?语文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这个名称是从1949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
大家在小学的时候结识的语文都是每天的写字啊,组词啊,背书啊,可是我们写的那么多字在我们眼里只是一个个字和词而已,实际上它们是一个个跳动的故事,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这个老不是凭空来的,我们现在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会进入这个年龄,所以大家一定要尊重老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开始组词了,如“老师”原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到后来,人们就习惯地把“老”和“师”并称,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了,一概称教师为老师了老”字在这里带有了尊敬的味道再比如男的来历:所以后来才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再比如女的一开始是这样写的,这是说女性的身材很好我们看中国的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
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因此我们以后要认真学习我们国家的文字因为你学的不是字,是国家的灵魂,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连我们国家的灵魂都学不了,还怎么当中国人呢?是不是?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学习这些一个个的字,我们要学习的是由这一个个字组成的词语,文章每一个字身上都有故事,那么每一个词每一篇文章传达的更是经典的故事,只是有时候我们由于空间的发展,个人的经历的不同,每个人所写出来的文字传达出来的内涵就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随时补充这些不足,老师教大家语文,就是要帮助大家一起寻找这些不足,更好的了解我们国家之魂如果时间还有,下面可以继续讲:现在我们先一起看一些小故事:1. 断肠 形容悲伤到极点多用断肠、肠断、肝肠寸断传说东晋时有个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峡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后,内心十分不忍,命令把这个手下人革取不用从此,形容悲痛到极点就用肠断或者断肠了。
2. 倒霉 为什么说做事不顺利,或者遇到不吉利的情况,就叫“倒霉”呢?原来封建时代读书人要做官,都要参加科举考试明朝时,考试录取很难,如果录取了,就在门前立旗杆一根;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杆倒下拿走,称为“倒楣”楣”本是门上的横木,这里指高杆楣”与“霉”读音相近,江浙一带的人就把遇事运气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霉”了 3.碧血 “碧血”和“丹心”常常连在一起,例如“甘洒碧血献丹心”,是对为国为民而死的称颂,“碧血”也就是为正义事业而流的鲜血了 为什么称“碧血”而不叫其他什么血呢?原来有个出典:春秋时有个叫苌(cháng)弘的人,在诸侯内乱中被放归蜀地,后被剖腹而死当地人被他的正气所感动,用盒子藏起他的血,三年以后血化成碧玉,这才用“碧血”指称为正义而流的鲜血的 4.春晖 春晖,指春天的阳光为什么用春晖比喻慈母的爱子之情呢? 原来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的诗,写的是慈母一针针一线线辛苦缝纫,制成衣服,让儿子穿上远离家乡明晨就要远行了,母亲深夜还在密密缝缀,唯恐衣服不结实,怕久久在外的儿子经不起穿着儿女对母亲的心意只像寸草那样柔弱,而母亲的恩情却像春天的阳光那样温暖,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春晖”比喻母亲的恩情了。
这是词语所含的意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用心收集整理,我们会了解更多的词汇所以你所写的不是词语,是故事你心里每写一个词,你是不是要问一下自己,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了解了吗?下面请大家翻开我们的课本,看一看我们课本的编排,里面到底藏了多少故事呢?没人可以自由选读一篇,然后谈谈你的看法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 2、预习第一篇文章,给文章做五处自己的解读,字、词、句子等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