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弘扬唐山抗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4页弘扬唐山抗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唐山抗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的 战略部署唐山抗震精神,是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积淀与时代文化的 升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的价值要求高度契合弘扬唐 山抗震精神,对于当前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唐山抗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 促和谐的良好风尚"o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唐山人民用鲜血与生 命凝成的抗震精神,对于现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 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唐山抗震精神的内涵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被认为是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 o震后的唐山, 经历十年恢复、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的历程,而今已成为现代化 沿海强市、河北省改革开放的先锋、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的桥头堡,在 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 境最佳范例奖”,创造了凤凰涅。
的奇迹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一一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 20周年之际的题词,是对唐山抗震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支撑、激励、 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公而忘私”的爱国奉献精神地震发生后,唐山矿工人李玉林、曹 国成、崔志亮、袁庆武四人飞车赴京,第一时间向党中央报告地震灾 情因忙于救灾,李玉林没能见到家中遇难的14位亲人,同行的崔 志亮甚至在20天后才得知妻儿遇难的消息无数抗震英雄以实际行 动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真谛 “患难与共”的诚信互助精神地震发生时,唐山一名妇女拖着残弱之躯,废墟中救治了 12个人, 关怀他人胜于自己的精神,形象说明了唐山人民坚守正义、风雨同舟、 不舍不弃、共度难关的高贵品质 “百折不挠”的敬业奋斗精 神在全国人民的帮助支援下,唐山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 精神,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 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 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 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 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冀东大地上书写了一首敬业奋斗的史诗。
勇往直前”的开拓进取精神30余年间,唐山已从震后的一片废 墟变成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如今,唐山曹妃甸已拉开大规模开发建 设的序幕,正在成为渤海经济圈中新的增长极2016年,抗震四十 周年之际,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唐山举办作为我国第一个承办世界 园艺博览会的地市级城市,唐山将向世人展示抗震重建和生态治理恢 复成果,表明唐山人民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 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二、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唐山抗震精神,与24字核心价值观中“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义和无穷活 力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唐山抗震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效载体 唐山抗震精神有深厚底蕴既是古代“尚义勇”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滦河文化精神中“刚健自强”的体现;既 有近代唐山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奋斗意识,也有李大钊“铁肩 担道义”的家国情怀,是传统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的优秀组成部分。
正是这种精神,催发出唐山经济建设发展的“唐山速度”,创造了令 世人惊叹的“唐山奇迹”现在抗震精神作为唐山人民的文化基因, 已蕴含到“感恩、博爱、开放、超越”这一新唐山人文精神中,成为 新时期唐山人民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继续奋斗的思想引领展望未 来,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在实现打造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的引擎作用中,以唐山抗震精神为载体,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必将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唐山抗震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素材 唐山抗震精神影响深远,历久弥新在其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大批优秀模 范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鲜活的学 习素材不论是汶川地震中义无反顾支援灾区的“唐山十三农民义 士”、还是倾全家之力举办爱心小院的“全国道德模范”高淑珍、或 是孝老爱亲的“中国好人”常凤侠,无不向人们诠释了 “感恩、诚信、 坚守、奉献”的意义他们的事迹一经报道,便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 关注这些素材大家摸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真真切切摆在眼前, 实实在在发生于身边发挥这些素材的社会功能,让彰显社会正能量 的价值观念走入人们生活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心入脑, 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唐山抗震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启示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也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相互叠加、集中呈现社会思潮、价值判断、利益诉求H益多样化, 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社会公平问题FI益突出快速积累的社会物质 财富亟需深厚的道德力量支撑当前热议的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 的问题,既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也说明了现实中人 们对于社会道义认识的彷徨与无奈用唐山抗震精神为社会及时补充 精神“营养剂”、为人们在日益复杂的“精神十字路I I”树立指向牌, 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弘扬唐山抗震精神,不断构筑中华民族 的精神家园,奏响当代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坚定人们在改革发展中的 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准则,让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般地润人心田,才能进•步凝聚力量,加 快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三、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路径分析 (一)将唐山抗震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胡锦涛同志曾说:“要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把唐山抗震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可以将抗震精神纳入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中,拓宽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空间,通过参观抗震纪念馆、地震遗址,邀 请抗震救灾英模作报告,观看影片,阅读小说等形式,以喜闻乐见的 方式让青少年接受教育;可以将抗震精神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和社会 实践之中,用抗震精神教育和感染青少年,使抗震精神成为他们学习、 生活、工作的指针,成为引领他们实践的动力,使这种精神内化为他 们的自觉,进而外化为他们实践行动 (二)以唐山抗震精神 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和提升 要不断深化和延展唐山抗震精神的内在蕴含,使之融入新的社会文化建设之中应当看到,今天人们的 社会生态和心态都与30年前不同,“固守抗震精神的原在性是一种 教条主义,否定抗震精神的现实性则是一种虚无主义在抗震精神 和现代人性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使其与时俱进,继续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让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中、根植于人们的行动中、根植于人 们的血液中 (三)以唐山抗震精神为动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长效机制 任何一种精神力量,要想持续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要重新审视唐山 抗震精神中“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时代内 涵,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经济发展、 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的各项社会事业中 唐山抗震精神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公民个人的道德准则高 度契合要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开掘、丰富细致的教育引导、广泛深入 的践履实行,让唐山抗震精神重新焕发光彩,为新时期的社会改革发 展提供精神动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FI报,2013-08-21. [2]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 .人民日报,2014-2-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唐山抗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践行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201304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