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表详解.doc
12页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附子午流注表)钟愈田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关键所在,而子午流注是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学说这个听起来十分耳熟的名词,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临床应用并不普遍.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在治病养生中有何重要意义呢?一、什么是子午流注简单地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
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就会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二、子午流注的内容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
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一日十二个时辰,人体气血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地支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上一个时辰)肺经最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胃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需要进食吸收充足的营养,也正是人们进食早餐的时间。
所以说,早餐要吃好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唇色红润.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不宜剧烈运动,应在午时小憩片刻,宜于养心,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接收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将水谷化为精微.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
后者为水谷之精气,是由脾胃运化而来.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经的旺盛,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心包经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所以说,此时进入睡眠,百脉得以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养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静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三、子午流注的应用1、养生防病: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一面时间,此时阴盛,阴主静,所以人体要在安静的状态中休息入眠此时正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又如,有的人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三点才睡,时间久了就会有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这是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行的是胆经及肝经此段时间不能静卧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约肝之阳气升腾,肝阳上亢,肝火上升,以致头痛目赤、头晕不适.同时由于肝木旺盛,克伤脾土,影响脾胃功能,因而会有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所以,根据子午流注法,利用人体经脉随着时间的不同而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好养生的规律,对提高、改善人的身体素质、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指导用药: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通过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总结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认为给药时间与疗效高低及毒副反应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根据各个药物的药性特点、脏腑经络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生理时钟择时用药,当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也就是选择了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给药,就会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病情就会更快好转,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过缓者或心率过速者可在上午11点服药服用凡是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临床上证明,寅时(肺经旺),有肺病的人此时症状加重,所以,剧咳或哮喘或发烧者,寅时(3点-5点)给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皮肤病人的外用药晚上用药比白天用药效果显著用滋阴药治失眠不寐,入夜一次服用效果佳,而分为早晚两次服,不但夜里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好服用解表药时如病情不是急症,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给药,顺应阳气浮升有助于药力驱邪祛病。
而泻下药则遵“日晡人气收降”之论,入夜前服用3、针灸取穴:临床医学中应用最广的要数子午流注指导针灸取穴狭义地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医的时间针灸医学,也叫最佳时间针灸法,是中医针灸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临床可根据气血盛衰的病理表现、穴位开阖的时间施以补泻手法,以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是将很多因素综合运用在针灸取穴上,以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独特的古典针法,具有施针安全、疗程短、效果显著等优点据近年实验研究数据显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治愈率远远高于常用的普通针灸法,尤其对一些慢性疑难顽症,往往效如桴鼓例如,咳嗽、胸满、气喘等症为手太阴肺经病症,肺属金,它的母穴是属土的太渊穴,子穴是属水的尺泽穴如果肺经邪气实,就在肺气方盛的寅时,取尺泽穴行泻法;如果正气虚,则应在肺气方衰的卯时取太渊穴行补法目前临床常用的子午流注针法有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此外尚有运用古代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会合按时取穴的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要有坚实的针灸理论基础,在熟记人体穴位的基础上,还要熟练运用相关歌诀和推算方法,极具专业性,不在此赘述十二经补母泻子穴位(1)手太阴肺经:卯时补太渊寅时泻尺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烦等。
2)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补曲池卯时泻二间,主治牙疼、咽喉痛3)足阳明胃经:巳时补解溪辰时泻历兑,主治腹胀、腹痛4)足太阴脾经:午时补大都巳时泻商丘,主治腹胀满、腹泻5)手少阴心经:未时补少冲午时泻神门,主治咽干、舌痛、掌热.(6)手太阳小肠经:申时补后溪未时泻小海,主治项强、颌肿7)足太阳膀胱经:酉时补至阴申时泻束骨,主治头痛、目眩、癫痫8)足少阴肾经:戌时补复溜酉时泻涌泉,主治心悸、腰痛9)手厥阴心包经:亥时补中冲戌时泻大陵,主治心烦、痉挛、胁痛.(10)手少阳三焦经:子时补中渚亥时泻天井,主治耳聋、目痛11)足少阳胆经:丑时补侠溪子时泻阳辅,主治头痛、胁痛12)足厥阴肝经:寅时补曲泉丑时泻行间,主治疝气、胁痛子午流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时辰 经络 / 脏腑23:00 - 1:00子时 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