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66116323
  • 上传时间:2023-07-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9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较多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LeonardoDa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

      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Vesalius,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尔皮基(MarcelloMalpighi,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基础19世纪,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computedtomography,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传统医学中的解剖学起源甚早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00-200年),《黄帝内经》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尸可解剖而视之……”。

      可见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家已经有尸体解剖的工作记录史书还曾有记载,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令太医尚方与巧屠一起解剖被处死刑者公孙庆的尸体,不仅度量其五脏,而且“以竹筵导其脉,知其始终…”这是我国人体解剖工作者对世界的贡献两宋时代,曾有尸休解剖的记载和《五脏六腑》、《存真图》的绘制宋慈著《洗冤集录》(1247年)广泛的描述了解剖学知识,对全身骨骼和胚胎的记载尤为详细,并附有检骨图清代道光年间,王清任(1768-1831年)编著《医林改错》一书他亲自解剖观察30余例尸体,描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对骨骼和内脏的记载非常详细,对古医书中的错误做了订正书中对脑的看法,如“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听之声归于脑”、“两目即脑质所生,两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等论述,都与现代医学的认识相近虽然我国的解剖学研究在古代已硕果累累,但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制度的约束,科学技术发展滞后解剖学始终融合在传统医学之中,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近代第一代西医黄宽(1828-1878年),曾于咸丰七年(1857年)在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在南华医学校承担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教学。

      他在1867年亲自解剖一具尸体,进行教学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在天津开办了医学馆,光绪十九年(189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堂,教授课程中开设《人体解剖学》至此,在我国解剖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的现代解剖学是在19世纪由西欧传入现代医学之后发展起来的随着西医传入,开始建立医学院校和医院,开设解剖学课程,建立了一支由中国人自己组成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师队伍新中国成立前,解剖学工作者仅百余人,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支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为一体;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学位点星罗棋布,人才辈出的人数众多、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