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母乳性黄疸33例诊断治疗分析【临床医学论文】.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501695
  • 上传时间:2017-09-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临床医学论文-母乳性黄疸 33 例诊断治疗分析【关键词】 母乳随着爱婴医院的推广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得到广泛认可,母乳喂养率明显增高,但母乳性黄疸(BMJ)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为进一步提高对 BMJ 的认识,现对 33 例 BMJ 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601 ~200706 ,共诊治 BMJ 患儿 33 例(其中阜蒙县人民医院 22 例,阜蒙县妇幼保健院 11 例),其中男 19 例,女 14 例,均为足月儿,胎龄(39.1±0.9)周;顺产 14 例,剖宫产 19 例,其中催产素助产 5 例就诊日龄5~48 d患儿一般状况良好,皮肤黏膜轻~中度黄染血清胆红素<205.2 μmol/L(轻度)者 25 例,205.2~342 μmol/L(中度)5 例,>342 μmol/L(重度)3 例,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均<17 μmol/L孕母均健康,甲、乙、丙肝标志均阴性,肝功能正常1.2 诊断情况 33 例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完全母乳喂养,黄疸于生后 2~7 d 内出现,并持续不退②血清胆红素增高,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②发育正常,精神食欲良好排除感染、溶血、缺氧、头颅血肿、肝功能障碍及遗传代谢病所致黄疸④停喂母乳 72 h 后黄疸迅速减轻或消退,再喂母乳后黄疸偶有加重[1]1.3 治疗及转归 全部病例首先停喂母乳,改人工喂养有 5 例患儿在停喂母乳后黄疸迅速减轻,并完全消退,未经其它辅助治疗;其余患儿给予口服退黄汤、思连康及思密达5 例中度 BMJ 者辅以光疗,3 例 BMJ 重度者辅以光疗并用白蛋白静脉滴注结果 33 例 BMJ 患儿黄疸均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的时间 4~12 d,均无核黄疸发生2 讨论BMJ 指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 2~7 d 发生的黄疸,可紧接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下去,也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BMJ 在生后 2~4 周达高峰,持续数周至数月BMJ 病因迄今为止尚未有定论,目前认为与母乳引起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2]BMJ 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与生理性黄疸不易鉴别,因其出现的时间相重合,但程度较生理性黄疸重,且持续时间长,临床上需加以注意BMJ 目前尚缺乏实验手段加以确认,因此 BMJ 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只能与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ABO 溶血、败血症、窒息、头颅血肿等)进行鉴别,更需将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等少见疾病排除后,才能作出 BMJ 的临床诊断。

      关于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美国儿科学会制定了在不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加用光疗的处理方案[3],但是光疗需住院才能进行,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早发型、黄疸程度较重或早产儿应住院并给予光疗,并应停母乳;而对于晚发型、黄疸消退慢,但程度较轻,一般状况良好的患儿可在不停母乳或暂停母乳的情况下加以辅助治疗的药物如中药退黄汤,西药思连康及思密达等,在家中即可进行治疗,待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光疗的作用是通过蓝光或绿光照射皮肤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退黄汤为茵陈蒿汤,其不但能清肝利胆,还能加强胆红素排泄和分解思连康为肠道益生菌制剂,主要是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在短时间内维持最佳状态,使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为无色粪胆原和尿胆原,经粪便排出体外思密达为高效无毒的胃肠黏膜保护剂和病原清除剂,应用后能黏着固定和清除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血胆红素浓度[4]静滴白蛋白的作用是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使其不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引起细胞和脑组织损伤BMJ 预后良好,临床上尚无发生核黄疸的报告但由于进年来 BMJ 发生率的逐年增高,从 60 年代早期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12 %,至目前已达 20 %~30 %[5],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但为了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参考文献】[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4277.[2]黄德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528.[3]American Acdemy of Pediatrics. Practice parameter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c in the healthy term newborn pediatrics,1994,94:558.[4]王宏霞. 综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9):745.[5]李淑敏. 杨英伟.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07,9(5):39139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