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通过电影《喜宴》谈跨文化冲突及解决之道.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8289934
  • 上传时间:2018-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通过电影《喜宴》谈跨文化冲突及其解决之道文管 2012 级 12140051004 陈骏摘要: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一体化的格局不断加快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层面的跨文化交流合作都不断增加,同样的跨文化层面的冲突也不断的出现和被关注,对于跨文化冲突的认识探究,对于当代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李安导演富有代表性的以跨文化冲突为主题的电影《喜宴》着手,探讨关于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及解决之道关键词:喜宴 跨文化冲突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文化差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文化要素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长的人们的交流过程之中李安的《喜宴》电影以一个现代中国特殊家庭为背景,通过代表中国传统保守的文化的父亲一辈人,和代表崇尚西方自由解放的儿子一辈人的文化冲突阐述了自己关于现当代中外跨文化交流的思考故事的缘由在于伟同的父母亲因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迫切希望儿子伟同能够早日结婚生子,而伟同在接触西方文化感染下却崇尚个人的自由、解放、幸福,甚至有了自己的同性恋男友赛门伟同最终在父母催逼之下与房客女子葳葳假装结婚,却因醉酒动情而假戏真做,居然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故事到此伟同、葳葳、赛门陷入了感情的危机和矛盾之中,最终在相互的交流理解之下达成了共识,故事以三人共同生活的戏剧性妥协性结局告终伟同的父亲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虽然经常保持沉默,但一直洞悉全情并推动一切,与伟同所代表的的西方文化进行无声的对抗,最终虽然妥协但仍然达到了基本的目的——让高家能够传宗接代下去在这部影片之中,书法、旗袍、彩礼尤其结婚喜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而同性恋、教堂婚礼、葳葳和伟同对个人幸福自由的追求则体现了西方的现代文化,在眼花缭乱的生活轻喜剧背后,是两种不同时空的文化背景的冲突由这部影片为基点,足以引发我们对于跨文化冲突原因的思考以及对其解决之道的探索1.跨文化冲突原因1.1 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文化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单指精神财富,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物质存在决定世界各个地区的物质存在都不同,因此文化显然也各异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一切的能力与习惯 ”通过社会新闻等的了解和认识,我们显然也由此可以明白社会各地的文化是不同的。

      对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分析比较,荷兰文化学专家霍夫斯坦特提出了四维的国家文化模型为了阐述国家文化,霍夫斯坦特运用了基本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主要强调下列因素: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男性主义/女性主义权力距离是指在社会或组织中缺乏权利的成员对不公平的权利分配所接受的程度, 它考虑的是文化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种文化中的成员对不确定性或不了解的情景感觉到威胁的程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指每个人是否将自己视为独一无二的, 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否主要依据自己的成就、地位以及其他特征男性主义/女性主义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占主流的价值观是男性通常所拥有的自信、金钱、武断、强烈的成就欲还是女性通常所拥有的对弱者的关注、恭谨、谨慎以及注重生活质量等通过霍氏的四维文化比较理论,我们显然可以认识到以上四个方面是各个国家地区文化差异表现的主要基础方面,而由以上四个因素我们可以推测各地区人们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就比如日本的男性主义、女性主义指标中,显然男性化大,生活中充满了大男子主义的体现,不管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又比如东亚地区自古儒家的大团体宗法格局的集体主义和西方历史悠久的个人主义的巨大差异。

      除了以上霍氏提出的四个基本比较方面外,文化差异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由中国和西方为例1.1.1 思维方式西方的思维倾向于逻辑分析,重在理性表达和思考,做事讲究条理性,而中国的倾向直观整体性,有笼统和模糊性我认为这和两地区的自古哲学传统是分不开的,西方重系统理性的论述,东方重本心体悟和情感的沟通体会1.1.2 行为规范中国自古重视礼的规范,提倡忠孝节义的种种儒家行为规范,有着比较严格的等级宗法制的礼仪要求,而西方讲究的是自由平等开放的个人主义中国对上级长辈要很尊敬客气,西方显得平等简单很多很多细节的礼仪规范也很不同,比如西方的亲吻见面礼对东方文化就是很难接受的1.1.3 价值取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法制国家,家族传统在个人生活中有重大地位,比如影片中的伟国父亲对于传宗接代的看重正是基于此,由于大家族的传统又形成比较浓厚的集体主义观点,家国天下的情怀在每个人心中情根深种同时推崇的是一种委婉迂回、谦虚客气的表达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会经常让习惯直接表达的西方人士困惑1.2 认知方式上的差异问题1.2.1 无视忽略客观上的文化差异这是一种在跨文化交流上最基础的错误,由于忽略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简单判断,不过这也是经常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错误。

      1.2.2 缺少文化差异的足够认识这种问题应该是我们最经常犯的错误,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对其他文化的了解认识,信息掌握的不够导致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积极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差异所在,获取足够的认识1.2.3 盲目自大的观念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证明了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观念的完全失败,这种文化自恋、盲目自大的观念很大部分是由于井底之蛙般的缺乏对其他文化认识了解导致的1.3 世界一体化格局的加快自从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从帆船到轮船,从马车到火车,从飞机到宇宙飞船卫星,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不同地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世界一体化的格局正在不断加快,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交流的时间频率大为增加这也是跨文化交流冲突出现的客观原因之一2.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式2.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先施于人这两句话我觉得分别代表着中西方关于人际交往的极大智慧所在的表现,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的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人际交往中很大的矛盾就在于为了自己想得到的去牺牲别人的利益,也就是损人来利己,这样就会激起他人的不满 “己之所欲,先施于人 ”是圣经里的智慧,告诉我们想要别人怎么对待我们,就要先怎么样去对待别人。

      两句名言都强调了一种他人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人类道德品质的精髓所在2.2 跨文化理念和能力的培养2.2.1 建立文化全球化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世界文化富有多样性 “文化全球化, 简单来说,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 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拓宽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思维空间, 有助于人们从全球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多样性的文化交际行为, 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共同的文化建构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多元文化并存、互渗和互补格局的形成, 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将多元文化放在平等的地位予以考察; 凸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将对文化的研究和对人类实践的研究结合起来, 从而发现跨文化交际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 ”建立文化全球化的理念,正是要求我们将文化全球化的认识牢记并实践,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平等的交流沟通,互相促进发展2.2.2 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优良品质和能力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其优良个人品质和能力带来的人格魅力,拥有优秀的品质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克服个人的思维定式和偏见每个人在生活中随着知识经历的丰富发展会形成自己对于世界、事物独特的认识,个人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固执的坚持自己的个人认识会导致人际交流之中的困难和矛盾,这也是造成跨文化交流的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克服个人的思维定式和偏见对于平等宽容的交流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二、 主动沟通,勇于认错,具有积极主动性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很大程度是由于信息了解的不够或者面子等问题造成的,而解决这样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主动的去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在认识自己的错误时要勇于认错,坦诚相待三、 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态是在人际交流中不骄不躁,耐心的沟通,对于他人的问题富有宽容性在交往中最容易引起愤怒等情绪的就是缺乏耐心的交流,甚至笑话别人的错误而实际上这样并不会有任何好处,孔子说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交流需要一个既定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喜宴》电影中父亲明知伟国三人之间的关系但仍然保持沉默,最终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妥协的目的假如一开始就摊牌勃然大怒的话有可能反而造成伟国的逆反心理,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破坏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参考文献列示:1. 辛燕.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电影文学》2013 年版第三期 106-107 页2. 阮平.跨文化合作中的冲突及解决之道.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 年 8 期3. 贾宁. 跨文化交际冲突及其解决途径.<新视角》2008 年第一期 1274. 成瑾.试论跨文化冲突以及解决方案.《兰州学刊》2006 年第六期 14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