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唢呐音乐教育随笔随笔-泡桐与唢呐.doc
2页大班唢呐音乐教育随笔随笔|泡桐与唢呐 乡下最常见的是泡桐树因为极易生长,而且速度快,所以它常常在不经意间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泡桐木质柔软,中间有孔,便于加工,是做唢呐的极好材料小时候见吹手们做过,不难,自己也学着做先取一截直的,把两头锯齐,再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削成喇叭状成形之后,把里面刨空之后把细的泡桐杆钻好小孔,从下往上插进喇叭,在泡桐杆的顶端放进稻草做的哨子,一把简单的唢呐便做成了下面的喇叭盘越大,泡桐杆越长,声音越低沉,反之则显得尖利、高亢当然,吹手们做唢呐的过程比我说的复杂得多,做工也要精细得多,比如他们会给唢呐上几道木漆,使之黝黑发亮,看上去更精致 我做的唢呐粗糙,不容易吹出声音来,即使有声音也阴阳怪气吹手们做的唢呐精致,吹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那时候在乡下,谁家若是有红白喜事,人们总是要请吹手热闹一阵 吹手从来不进正屋,他们吹奏的场所常常是厢房如果没有厢房,主人就在正房之外给他们搭一个临时的简易棚子 吹手吹奏的时候,鼓起腮梆,眼睛瞪得滚圆一个低音,一个高音,一个打鼓,一个敲锣,简单的乐队就这样组成了低音低沉,浑厚,像男人粗壮的胳膊高音响亮,山风一样,把人的心吹得提起来。
鼓声时缓时急,其中夹杂着久久不散的锣声,如同生命的节奏 吹手们都是喝酒的高手,用大碗喝他们喝酒像喝茶,一满碗烧酒,只见喉结蠕动,碗一拿开,碗里的酒就进肚了吹手们被请去助兴,是不能睡觉的,所以,漫漫长夜,只有酒和唢呐陪着他们无数个夜里,他们坐在火炉边,昏暗的灯光硬着他们昏暗的脸,唢呐声里,夜晚变得苍苍凉凉 小时候,我特别想学吹唢呐,谁家有红白喜事,就围在吹手们旁边,看他们吹有一回我对妈说,我想学结果被她打了一巴掌她说,吹唢呐的人没出息,一辈子给人家吹,连个正屋也不能进去坐坐我怕挨打,可是,在人家办事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拿起吹手们的唢呐,胡乱地吹几下一吹,才发觉吹那东西是需要力气的而且,吹手们可以一边吹一边呼吸,太难,我学不来 这些年,乡下不怎么办事了,年轻人结婚,领一个结婚证就算完事办丧事也时兴放哀乐,只要不停电,那音箱里的曲子就可以不停地响下去 很少有人请吹手们去热闹了唢呐已经尘封,吹手们已经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