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财经周刊:一个ChinaRen的肖像.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9415683
  • 上传时间:2017-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2.2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财经周刊:一个 ChinaRen 的肖像第一财经周刊:一个 ChinaRen 的肖像 相信有用,相信变化,相信自己更聪明,相信有太多机会属于自己;渴望财富,渴望成功,并且除了成功找不出什么别的标准这就是陈一舟,这就是我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现实和停不下来的慌张文|CBN 记者 杨轩01 物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1980 年代中国最著名的“共识”2011 年,陈一舟 42 岁这一年,他终于如愿上市,成为一家市值 28 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董事长219 岁时的陈一舟热爱物理,他还只是个物理成绩优秀并如愿考上了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大一学生这时他的父亲要他转系那时是 1988 年,陈一舟当铁路土木工程师的父亲文革时在乡下颠簸,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像所有吃过苦、认为现实残酷的中国家长一样,他决定让儿子去学更“有用”的计算机系转系是件万难之事,但在父亲动用了各种关系门路之后,转系成功可只读了一学期,陈一舟觉得还是喜欢物理,就自作主张在大二下学期又转回了物理系如果这个故事延续下去,你可能会看到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陈一舟,或者是一个失落的没有“存在感”的科学爱好者不过故事没能延续,这一年陈一舟又放弃了物理。

      当时他随全家移民到美国特拉华州,在特拉华大学读物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放弃的理由是,他参观了一个著名教授的实验室时发现,对方的论文有一半他连标题都读不懂,他又思量,觉得物理学最能出成果的、爱因斯坦的那个黄金年代已经过了—总而言之,他判断自己在物理界难有作为所以,他自愿去了麻省理工,并以机械工程硕士的身份毕业多年后,陈一舟对《第一财经周刊》解释说这次选择是因为“年轻人的浮躁”浮躁”这个词的社会学涵义,通常就是急于取得快速成功,有时候也意味着太轻易改变毕业后,他找了份在工程设备公司当工程师的工作,但很快就转做了销售两年后他又申请上了斯坦福,去读电机工程和 MBA 双学位斯坦福向他展示了一番不同于工业公司和正常世界的快速成功景象这家大学紧邻硅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惠普、雅虎式的二十来岁一穷二白年轻人靠着智力暴富的传奇在这家全美最具创业氛围的学校,MBA 毕业生们以不爱去大公司上班而是自己创业著称,似乎人人都揣着点子和商业计划书,跑动在斯坦福西侧那条全美著名的聚集着几百家风险投资商的 Sandhill 街上在这里,陈一舟结识了对他初次创业至关重要的同学周云帆等人,未来陈一舟将要创办的千橡集团,名字也来自斯坦福附近的橡树林。

      02 折腾 Z-turn“永远会有新机会” —所有人都这么说从 1999 年 5 月回国创业,到 2000 年 9 月把 ChinaRen 做到流量排名中国前十、出售给搜狐,从 1000 万美元成本到置换按当时股价算约 3000 万美元的 400 万股搜狐股票,陈一舟前后花了不到一年半时间3“他有极其强烈的成功愿望”,前千橡副总裁王秀娟说陈一舟毕业于全美创业环境最浓、学生创业比例最高的斯坦福,金山的创始人雷军是他在武汉大学的师兄,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就比他高一个年级—他“身边”的人似乎各个身怀绝技而在斯坦福,每个人都在寻找下一个“New New Thing”,而创造出一个“1 Billion”公司是所有人的梦想所以陈一舟有“开个公司一下值 10 个亿”的理想非常正常2001 年他辞掉搜狐副总裁的职位,背负着因违约而丧失搜狐股票的风险,跑到美国去做光通信那时候陈一舟相信,互联网热潮中,光通信就是“卖水的”,是更大更有前途的生意但互联网泡沫破灭,互联网公司虽然市值缩水但毕竟是纸面财富,真正被伤害的是做基础通信的企业光通信黄了,陈一舟不得不再次去找东山再起的办法2002 年底,他发现搜狐的股票从 1 美元一直蹿到 7 美元多,并由此发现 SP 行业赚钱后,他马上就在年底回国,成立了一家做 SP 的公司,几个月内就赚到了上千万。

      Joe 最特别的是抓机会的能力”,千橡的投资人、联想投资的刘二海说Joe 是陈一舟的英文名字王秀娟则说,陈一舟的一大特点,是一直思考、大脑永不停歇比如,他们一起出差要在机场吃饭时,王觉得随便找个地方吃点就行了,但陈一舟连这都要思考一番,并说应该去到达点旁边的餐厅吃,然后开始陈述他的逻辑陈一舟相信自己是个聪明人他读了大量课外书后,就不怎么看得上学校老师的水准许多年后,他依然爱谈论些生物学、物理学的话题,时不时会给人出出奥赛题,爱讲些 “Chrome 不是个浏览器,而是个平台”之类的新观点一名陈一舟的前下属说,在回国做ChinaRen 时,陈一舟颇有点“我是海龟、你们是土鳖”这种睥睨四合的劲头,他始终爱跟聪明人聊天,反应稍慢的人就不爱搭理他对自己的判断力富有自信在会议演讲、采访和日志中,陈一舟历数了他判断正确的事例:他早在 2005 年时就判定游戏是个值得做的领域;2006 年时预测到了美国房产有泡沫;2007 年时就意识到了朋友间相互推荐商品和店铺这种社交化广告的威力……而机会层出不穷SP 做了不到一年,他觉得做 SP 的上游 CP(内容提供商)将更有利润空间,于是又做了一家韩国式“花里胡哨”风格的社区网站。

      一年内,他又做了下载加速器等 3 个客户端软件之后的一年,他把正在做一个交友网站、拉到了 1000 万美元风险投资的师弟拉过来加入自己的公司,并且又收了几家网站再之后的一年,他又融到一笔钱,并在 5 个月内推出了 3 个各不相同的新网站和 1 个新的猫扑产品线陈一舟在自己的日志中写道,“看到了机会没去做等于没看到被问到自己的特别之处是什么时,陈一舟说,“我比较能折腾4折腾不止的不只是陈一舟一个人王兴最初以创办校内网在业内闻名,在把校内卖给千橡后,又创办了海内网,之后又创办了微博客网站饭否,如今做起了团购生意谈到互联网业,王兴和陈一舟讲过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永远会有新机会”2006 年时,陈一舟在一个会上遇到博客中国的创始人方兴东,方掏出一支笔,刷刷刷写了七八条东西,跟陈一舟说,这是他觉得有希望、接下来打算要做的项目陈一舟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你看,大家都是这样03 滚雪球“不要跟人去说做投资了,这跟退休差不多—业界名言跟学传播学、靠写文章出名的方兴东不同的是,陈一舟不是个互联网的呐喊助阵者,他的名声建立在 ChinaRen 的成功之上陈一舟也跟王兴不同饭否、校内的创始人王兴永远是一次只做一个项目,直到因为出售或关停,才改做下一个。

      而陈一舟手头总是有好几个项目在一齐运作,眼睛还盯着下一个目标我本来以为陈一舟应该很老练,其实他很简单的,”王兴的搭档、校内的出资人之一王慧文说,“他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一直都是按那套逻辑在做事人人的高级产品总监黄晶则说,陈一舟的思维习惯是总结归纳,再把归纳的结论推广到其他事情上2006 年,当时社交网站还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和挣钱途径,校内又因为融资困难,已经“欠了相当于我(校内创始人王兴)个人 100 个月的薪水”,有了出售意向随着 SP 业务的急剧萎缩,千橡那时账上钱已经不多,陈一舟已经开始每天一大早去游泳,泡在冷水里考虑该砍哪块业务,到了公司跟高管每天开会讨论的也都是要砍哪块业务,但他想来想去,最终的决定还是买,目标是校内校内曾经试图从红杉资本融资,但红杉最终投资给了团队履历更漂亮的占座网,虽然校内的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数都比占座多,但这家风险投资商当时觉得要“下注于赛马”(指“管理团队最重要”),不认为校内的用户资源是太大的优势而陈一舟的想法正好相反5Q 上线后启用了“注册送鸡腿”的方案去争抢用户,但在校内抢先进入的清华、北大这些知名高校,学生们“吃了鸡腿还是上校内”,陈一舟问 5Q团队在华中科技大的战况如何—5Q 的团队里部分人来自一个以华中科技大学为根据地、当时已经成立了两年多的校园 BT 下载网站 5Qzone—对方告诉他华中学生用校内的多得多。

      这说明后进入的很难抢地盘,”陈一舟解释说,自己在各项业务中最看好 Facebook 模式的原因,正因为实名制 SNS 的竞争壁垒高2006 年 10 月 15 日,千橡 COO、陈一舟多年的好友兼斯坦福师弟刘健跟王兴约在搜狐大楼旁的星巴克里谈收购,各自每隔一个小时给合伙人打商量一次,从下午 1 点多谈到晚上 7 点多据刘健描述,简而言之,整个谈判过程是“王兴开了一个价,我们(千橡)5答应了他们觉得开价低,又提了一次价,我们又答应了王慧文向《第一财经周刊》证实,千橡收购时的确“没怎么讨价还价”,“比较爽快大方”大方”的程度是,收购校内的金额为数百万美元,陈一舟称,花掉了千橡账上余额“一个相当大的比例”王慧文知道这个比例数是多少,他对此的感受是:“我真还是挺佩服他(陈一舟)的其实,陈一舟的心理底线比校内最终的收购价更高陈一舟认为校内的收购价与自己努力砸钱把 5Q 做起来的花费大致相当,而且速度肯定更快,要省不少时间我当时想,只要我们负担得起,就要把校内买下来”可有时候陈一舟又表现小气据千橡一名前市场部门中层回忆,即使是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裁已经签字的市场活动,陈一舟也不一定批准,即使是陈一舟事先批准了一项活动的预算,当做完活动后再找陈签字付款时,陈还会皱着眉头把人找过去一项项问为什么这个这么贵,并压着不签字付款,为此千橡市场部得罪了不少合作伙伴。

      王秀娟说自己在跟陈一舟共事时,从来不敢什么事只简单想一遍就拿去交给陈因为陈一舟喜欢“反思”,通常开会下了一个决定后,陈一舟还会反复找高管再商量,因为他之后又会再逆向思考,一件他原本认为可行的事,他会再按这事为什么不可行的思路再想一遍;别人交给他的方案,他永远会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陈一舟以能融资著称,而同时能运作几个项目也正是因为拥有资本我从陈一舟身上学到的一大经验,是永远要在自己不缺钱的时候融钱前人人网负责人、千橡副总裁许朝军说第一次创业做 ChinaRen 仅几个月,陈一舟就从高盛融到了 1000 万美元到他第二次回国创业时,手头资本不过是 400 万股搜狐股票时,他选中的 SP 是一个能快速致富的暴利行业;对于手头的几个客户端软件,他都要弹弹广告弹窗,找找挣钱的办法;猫扑流量的提升,也部分归功于靠“出位”话题吸引了眼球陈的斯坦福校友刘健有一次说自己在做一个类似 F 的网站,并且已经拉到美国 Accel 的 1000 万美元风险投资时,陈一舟说,不如你带着钱跟我一起干吧大半年后,陈一舟的千橡集团就又拿了一笔 4800 万美元的风投,是当时中国互联网界最大的一笔这笔投资的出资人之一、联想投资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说,之所以投资千橡的原因有三个:陈一舟的经验名声、SP 业务的进账,以及当时名声如日中天的猫扑。

      猫扑并非由陈一舟创立,但陈对猫扑的收购进行得很快陈一舟请猫扑站长去他家里聊了一天,就谈定了收购之所以快,是因为陈一舟在所有竞价者中的开价最高这个价格对当时的千橡来说是如此之高,以至于虽然收购猫扑用的是“股权+现金”的方式,比纯用现金收购对公司现金流的压力要小,虽然当时陈一舟还运营着赚钱的 SP 公司,每个月有百万级别的收入,但千橡即使把账上所有的钱都付给猫扑站长,钱依然不够为此,陈一舟不得不跑去美国融了一圈钱,来付收购款6陈一舟这么说自己对收购的看法:“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未来会有几十倍几百倍的增长,那收购价高个百分之几十又有什么关系?”被千橡收购的 Donews 的前总编辑、现在的五 G 咨询合伙人洪波说,陈一舟之所以收购爽快不砍价,是因为“陈一舟的心理估值往往会超过经营者的心理估值,因为他心里是有一盘未来的大计划的,但一般人没有 以猫扑为例,在引进一批专业人士后,原本功能简单的猫扑论坛陆续增添了贴吧、人际社区(SNS)、音乐社区和文学频道等产品,收购一年半后,其在全球网站的 ALEX 排名由 2000 多位上升到 40 多位因为猫扑而融到的 4800 万美元,被用作去滚了更大的雪球:千橡一边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