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doc
7页3.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师 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师 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师 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弹力1.弹性师 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10页图7-3-2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生: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 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2.弹力师 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 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小结:(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3.塑性师 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师 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2)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4.弹力的性质师 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师 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师 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表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 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师 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学生举例:①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②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③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④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形变后产生的弹力把人弹得更高些.⑤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⑥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总结:弹力的性质①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③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④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⑤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教师说明】(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一种作用效果.(2)弹力是一种效果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察觉,故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两点:①物体间是否接触;②接触处是否存在着相互挤压或拉伸(即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例1 (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解析:物体的形变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塑性形变.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故A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错;支持力、压力、拉力是从力产生的效果来加以区分的,从力产生的本质上看,它们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所以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故C正确;人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不可能是人自己,人坐在凳子上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凳子的形变产生的弹力,故D错误.答案:AC教学探究点 2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展示)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大量实验表明,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Δ1与弹簧所受拉力F成正比,其关系式为F=kΔ1,k为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弹簧本身有关,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就不成正比了,因此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师 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一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分析讨论、回答:生1: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拉力的大小,以免拉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生2:拉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3: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刻度线.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c、测量:被测的力不能超过量程;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d、读数:数值+单位.4.学生分组实验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例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此时被测拉力的大小是_____.解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是一个范围,即刻度盘上所标的最小数值到最大数值的测量范围:0~10N;分度值则是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从刻度盘上可以看出,0~2N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则1个小格代表0.4N;此时指针正指在6N的位置,所以被测力的大小为6N.答案:0~10N 0.4N 6N例3(多选)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 B.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无关紧要,不影响测量 C.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D.施力的方向不应偏离弹簧的轴线方向 解析: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方向上的力,只是保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了,因此这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前指针校零,才能保证读数的正确性,因此这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如果超过了它的量程不但不能准确测量,还要损坏弹簧,这是正确的,符合题意;D、施力的方向不应偏离弹簧的轴线方向,这是正确的,符合题意.答案:CD例4 (浙江杭州中考)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解析:弹簧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和将弹簧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簧,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1/2 ,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教师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测量原理,进而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练习测量物理课本的重力,并交流讨论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在网上查阅更多与弹簧测力计相关的资料.【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材习题解答家庭实验室实验表明:A弹簧测力计对B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与B弹簧测力计对A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自我评价1.0~5 0.2 22.提示:自己动手做一做,亲身感受各力的大小.3.提示: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教学反思1.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要学习.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也很多.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