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牛山自然旅游资源.pdf
25页资源篇:第 1 章自然旅游资源1 第 1章自然旅游资源伏牛山脉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 °30 ′—— 113 ° 05′,北纬32 ° 45′—— 34 ° 00 ′西至省界,与陕西省商南县接壤,东至方城北部,南至南阳盆地北缘,北至熊耳山麓、伏牛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长约400km ,南北宽约 40 — 70km ,面 积约 1万 km2 ,素有“八百里伏牛”之称伏牛山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大的著名山脉,也是河南省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蓄积量最大、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山区伏牛山生态旅游区覆盖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5市 15 县,是河南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品种最齐全、综合品位最高、面积最大、最具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优势地区1.伏牛山旅游区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伏牛山是秦岭山脉东延的最大支脉,又称东秦岭,地质历史悠久,历经海西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形成了大褶皱断裂带,经流水侵蚀和剥蚀形成沟深坡陡的地貌形态悠久的成陆历史,复杂的地形,使得本区记载了地球上十亿年以上的沧桑演变史,发现于本区西峡、内乡的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即是例证;也使得本区保留了大量古老动植物种类,如古老 孑遗植物有香果树、水青 树、 连香树、 灵春木 、山白树 、青檀、三尖杉等,又如大鲵,乃两栖动物中残存下来的古老种类。
自然原始的动植物资源赋予了本区原始的自然本底, 相对较少的人文活动为本区的自然山水景观保留了质朴、天然去雕饰的特质,这一切造就了伏牛山在中原地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伏牛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景区范围大,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原地带独具特色,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河南省新的精品生态旅游景区从资源禀赋条件看,伏牛山区地处华夏腹地,位居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紧靠关中、武汉和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独特 伏牛山北有郑、汴、洛“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南有武当山、神农架和长江三峡等著名景区伏牛山与这些景区相比,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和客源互换潜力,是资源篇:第 1 章自然旅游资源2 国内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伏牛山绵延八百余里,资源优势独特,兼具“北雄南秀”特色区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云山被全国34 家主流媒体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西峡恐龙蛋化石群体被称为 20 世纪“震惊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和“世界第九奇迹”内乡县衙、武侯祠、张衡墓、墨子故里、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等人文景观与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辉,温泉在区内分布较广,鲁山上汤、 中汤 、下汤温泉群乃中原最大的温泉群区内发育了为数不少的喀斯特洞穴景观,或以观赏面积大、气势宏伟成为北国之首,或以景致独特成为溶洞一奇,或以栖息大量生物成为中原奇观。
伏牛山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09 年,河南省有 5A级景区 3个 ,伏牛山旅游区占2个,有 4A级 景区 65 个, 伏牛山旅游区占23 个自然资源类景区17 个,人文景区6个,社会旅游资源类主要集中于体育旅游方面3个有 3A级景区 76家 ,伏牛山旅游区占38个, 2A 级景区 25家伏牛山旅游区占 9个旅游设施比较完备,截至2008 年,伏牛山旅游区有旅行社291 家 ,占全省的28.9% ,有星级饭店161 家 ,占全省的31.8% ,拥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6个,占全省的28.6% 表 1-1 伏牛山旅游区2A 级 以上景点一览表名称级别地点名称级别地点1 嵩山少林5A 洛阳、郑州2 龙门石窟5A 洛阳3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4A 洛阳4 白马寺4A 洛阳5 栾川县老君山景区4A 洛阳6 重渡沟自然风景区4A 洛阳7 栾川养子沟旅游休闲度假区4A 洛阳8 关林4A 洛阳9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4A 洛阳10 鸡冠洞4A 洛阳11 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4A 洛阳12 洛阳市新安县龙潭大峡谷景区4A 洛阳13 洛阳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4A 洛阳14 嵩县木札岭景区4A 洛阳15 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4A 洛阳16 洛宁县神灵寨风景区4A 洛阳17 西峡恐龙遗迹园4A 南阳西峡18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4A 南阳19 南阳内乡县衙博物馆4A 南阳内乡20 南阳市宝天曼峡谷漂流景区4A 南阳内乡21 南阳西峡县老鹳河漂流风景区4A 南阳西峡22 虢国博物馆4A 三门峡23 卢氏豫西大峡谷景区4A 三门峡24 石人山风景区4A 平顶山25 嵖岈山风景区4A 驻马店26 南阳南召县五朵山景区3A 南阳27 南阳社旗山陕会馆3A 南阳28 南阳龙潭沟景区3A 南阳资源篇:第 1 章自然旅游资源3 29 南阳桐柏淮源风景区3A 南阳30 南阳云华蝙蝠洞景区3A 南阳31 南阳邓州花洲书院3A 南阳邓州33 南阳医圣祠3A 南阳34 南阳汉画馆3A 南阳35 淮源风景名胜区3A 桐柏36 石门湖风景名胜区3A 南阳西峡37 坐禅谷景区3A 南阳淅川38 西峡五道幢景区3A 南阳西峡39 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嵩县40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3A 洛阳41 天子驾六景区3A 洛阳42 偃师市商城博物馆3A 洛阳43 洛阳民俗博物馆3A 洛阳44 洛阳花果山3A 洛阳45 洛阳八路军办事处3A 洛阳46 龙潭大峡谷景区3A 洛阳新安47 千唐志斋3A 洛阳48 洛阳市博物馆3A 洛阳49 龙马负图寺3A 洛阳50 汉光武帝陵3A 洛阳孟津51 王铎故居3A 洛阳52 平顶山叶县县衙博物馆3A 平顶山53 鲁山画眉谷景区3A 平顶山54 平顶山市汝州怪坡风景区3A 平顶山55 郏县三苏园文物景区3A 平顶山56 昭平湖风景名胜区3A 平顶山57 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3A 平顶山58 甘山国家森林公园3A 三门峡59 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3A 三门峡60 三门峡大坝风景区3A 三门峡61 泌阳铜山湖风景区3A 驻马店62 确山县金顶山景区3A 驻马店63 通天峡2A 栾川64 栾川通天峡景区2A 洛阳65 灵宝鼎湖湾风景区2A 三门峡66 三门峡黄帝铸鼎塬2A 三门峡67 淅川县荆紫关 -法海寺景区2A 南阳淅川68 南阳方城望花湖风景区2A 南阳方城69 方城大寺森林公园2A 南阳方城70 浙川八仙洞景区2A 南阳淅川71 西峡荷花洞景区2A 南阳西峡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网伏牛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但伏牛山旅游资源丰富,这既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是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在河南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与“三点一线”文化旅游带以及太行生态旅游区各占优势,交相辉映,初步形成了竞相发展的局面 2008 年伏 牛山旅游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714 元 ,略高于河南省的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66.9 元,低于河南省的 8865 元,年末城镇化率为37% ,略高于河南省的 36% 十五”期间,伏牛山地区旅游业年均以30 %的速度递增2005 年,共接待游客156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8 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近10 万人,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伏牛山旅游资源分类资源篇:第 1 章自然旅游资源4 2.1 旅游 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人们对于山川、泉瀑、园 林、寺塔等形态化的物质资源,认同感强对于像玉文化等无形的、不易为人们感知和触模到的、非物质的旅游资源,往往缺乏对其本质的理解与认可,实际上,精神的、非物质的旅游资源,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并依附于物质而存在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旅游资源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业发展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随着科技的进步,旅游资源的科技含量增加,资源潜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原来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和因素,今天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予以开发,人们邀游太空、登上月球旅游的愿望也会成为现实;而且科技进步本身即可形成新的旅游资源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利用高科技大做文章,建造大型综合性旅游景点与游乐场所,旅游资源的范畴已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2.2 旅游资源的分类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根据不同的目的,旅游资源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较典型的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90) 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 在该分类表中共分两级,将中国旅游资源分成8个大类,8个 大类下分为108 个小类8个大 类为:地表类、水体类、生物类、气象与天象类、历史类、近现代类、文化游乐体育胜地类、风情胜地类1992 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将旅游资源分为6类 ,6类以下又分为74种基本类型在 6类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 3类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 3类是:古迹与建筑,体闲、求知、健身,购物。
2003 年国 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学与资源研究所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 T18972 — 2003) 中,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三个层次其中主类8个 (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根据旅游资源功能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1) 观赏型旅游资源(2) 运动型旅游资源资源篇:第 1 章自然旅游资源5 (3) 休 (疗 )养型旅 游资源(4) 文化型旅游资源(5) 娱乐型旅游资源(6) 购物型旅游资源(7) 特殊型旅游资源(如具有科学考察价值、探险价值的旅游资源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将社会旅游资源从人文旅游资源中划分出来,形成自然旅游资源、人 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的三分法他们认为社会旅游资源主要是指民情风俗、人际关系、传统节庆、民间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服饰与文化艺术形式等,还可以包括现代建设成就、变革新事等本书作者把伏牛山的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3类主要的观点有:( 1) “旅游景观资源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社会景观资源 。
社会景观资源是指民情风俗、人际关系以及现代建设的新风貌 它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设施及其卓越成就等 2) “旅游资源应划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类社会资源是指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事物和活动,包括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各种节庆、艺术表演、医药保健、体育娱乐、工艺特产、品茗饮食、选购物品、变革业绩等3 )“旅游资源就其内容结构来说,大致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块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大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民俗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吸引旅游者的民俗因素和事象 3) “旅游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人文旅游景观资源和社会民俗资源社会民俗资源是指民情风俗、人际关系、传统节庆、民间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服饰与文化艺术形式等,还可以包括现代建设成就、变革新事等上述四种叙述中都提出了社会旅游资源的概念,但在认识上又有较大不同这主要表现在:(1)在旅游资源分类的认识上不一致,有的主张社会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完全并列,即旅游资源分成三大部类;有的主张旅游资源仍然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部类,人文旅游资源再分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大亚类。
2)在社会旅游资源概念的使用上不一致有的用社会旅游资源,有的用社会民俗旅游资源,有的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这种对社会旅游资源概念使用的不同,必然会带来对社会旅游资源内涵认识不同要对社会旅游资源概念加以界定,必须首先正确认识“社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社会”一词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由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二是“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提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