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绘画表现的发展.ppt
41页刘艳n儿童绘画一直是美术教育课程规划的重 要研究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儿童的绘 画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帮助我们找 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国内外研究的两大主轴n关注儿童内在自然发展阶段的研究 代表人物:罗恩菲尔德(V. Lowenfeld)、艾斯纳(Elliot W ·Eisner)加德纳(H. Gardner) n关注外在环境影响的研究 代表人物:安娜·金德勒(Anna·M·Kindler)&本纳德·达拉斯 (Bernard·Darras)威尔森 ( B·Wilson & M·Wilson )、菲尔德曼( Feldman )关注儿童内在自然发展阶段的研究n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绘画发展理论n加德纳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n罗恩菲尔德(V. Lowenfeld):重视自我体验 ,发展创造力 n维克多·罗恩菲尔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 家,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是进步美术教 育运动的核心和领导人 n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的美术是儿童心智成长 的一种反映,当他们的智力、认知有所改变时 ,儿童美术随之改变因此,他将儿童的美术 创造与智力和为一体做观察研究,总结了一套 相当系统的描述儿童各个时期的绘画发展历程 。
他将儿童美术发展分为六个阶段:v涂鸦期(2岁至4岁)——自我表现的阶段;v图式化前期(4岁至7岁)——首次表现尝试;v图式化时期(7岁至9岁)——形体概念的形式 ;v党群阶段(9岁至11岁)——写实的开始;v推理期(11岁至13岁)——拟写实阶段;v青春危机期(13岁以后)——决定时期准备阶段(0~2岁)美术始于感觉与环境的首次接触和儿童对这些感觉经验 做出的反应触摸、感受、看、听、嗅是美术活动的 基本背景涂鸦阶段(2~4岁)未分化涂鸦 无控制的涂抹 满足动觉经验 经线涂鸦 重复性运动的 控制,手眼的 协调性增强 圆形涂鸦 重复画圆,并 用它来表现一 切事物 命名涂鸦 认识到绘画形象与外界 之间存在的关系,受画 面象征符号启发而命名 , 现实初步的手脑眼的整 体协调 前图式阶段(4~7岁) 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画面形象呈几何形组合, 透明或X光画表现所知的存在,为表示自己的感觉,常 夸张重要,忽略次要 儿童是怎样通 过绘画来表现 内心的?特征人物与空间间色彩与设计设计v形象均呈几何 形,当部分脱离整 体时时,即无法辨 认认 v发现绘发现绘 画、思 想和实际间实际间 的关 系 v图图画成为为儿童 沟通的工具 v因为为不断追求 新观观念而时时常改 变绘变绘 画的形体 v会画方形、然 后会画三角形人物 v开始时时会画头头 足形人 v逐渐渐增加人体 其他部分及细细部 ,表现现方式经经常 改变变 空间间 v形象散乱 v没有空间间次序 ,无空间间关系 v会转动转动 画面绘绘 画色彩 v与实实物固有色 无关,凭感情用 色 设计设计 v无装饰饰意图图图式阶段(7~9岁) 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示视觉对象,并重复出现,但 有时会因特别经验而改变,画面有明确的空间秩序 他们在做什 么?特征人物与空间间色彩与设计设计Ø 用图图式来表现对现对 象 ,此图图式会重复出现现 Ø 图图式会因特别别的经经 验验而改变变 Ø 发现发现 人与环环境的明 确概念 Ø 使用几何线线条来表 现现形象人物 Ø 有明确的人物概念及 表现现,重复出现现人物 形象 Ø 会以省略或夸张张改变变 符号,来表现现某种经经 验验 Ø 无一定比例,视视情绪绪 而定 空间间 Ø 会用基地线线表现现空 间间 Ø 画面形象无重叠关系 ,但有明确的空间间次 序 Ø 主观经验观经验 表现现:展 开式、平面与垂直混 合表现现、X光透视视画 、不同时间时间 事件同时时 表现现色彩 Ø 注意用色与实实物的 关系 Ø 常对对同一物体施同 色 Ø 会因情绪绪改变变固定 颜颜色 Ø 设计设计 Ø 缺乏有意识识的方式 Ø 会因重复得到装饰饰 效果写实萌芽阶段(9~11岁)脱离了几何线条的程式化图式,转向自然描绘,出现 透视,能表现重叠形式。
线条更具现实性 拟写实阶段(11~13岁) 从自发的艺术活动过渡到理性活动,注意比例、明暗、 透视等,试图精确地表现事物,自我批评能力增强 决定期(13岁以后)以理性的思维进行创作,开始熟练地运用美术语言, 精确地表现事物,写实风格日趋熟练 强调创造力v 罗恩菲尔德在每个时期的分析中都描述了儿童 的绘画的发展状况,并从智慧成长、感情成长、 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 造性成长这七个方面评量儿童绘画发展的特征v 他认为人天生即具有创造及自发的学习能力 每个儿童都有发展创造力的潜能此外,儿童发 展本质上是整体性的,绘画中的形式与内容会受 到儿童自身的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儿童的创造过 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也反复强调美术教育要重 视创作过程而非完成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他明确指出“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 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 得更富于创造力”他认为儿童的创造能力是与生俱来 的,教师或家长不应当压抑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尤其 不应该允许儿童临摹或使用着色画本,让儿童接触生 活,自我体验§ 发挥创造力的最好办法是,让儿童透过他的所有感官 去发掘生活的素质,经由触觉、视觉和听觉现象的直 接体验,儿童的想象力知觉能力便得以发展。
加德纳:U线型的儿童绘画历程 n霍华德·加德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 学家现担任Project Zero(又名泽罗计划) 研究所执行主席n将儿童的绘画发展用其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进行 了整个系统介绍,结合大量的儿童绘画作品, 从符号系统、知觉、感受等多项艺术能力的发 展角度去揭示一般发展阶段的某些重要特征n加德纳认为,儿童绘画发展顺序是不变的,干 涉会加速或减缓发展的过程,并认为文化会以 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年纪的儿童的绘画表现 根据其研究显示,年幼儿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 显著,五岁以后文化对其绘画的影响渐为明显 ,七到十二岁之间是受文化影响的最高阶段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分期:n涂鸦阶段(0~4岁)n图式阶段(4~8岁)n写实阶段(9岁以后)涂鸦阶段(0~4岁)运用肢体动作绘画,稍大一点能识别出非视觉符号 相对应的色彩或线条 图式阶段(4~8岁) 逐渐精通自己文化的象征符号,联系社会文化,脱离 自我为中心,开始趋向写实的表现,但会因为无法达 到理想目标而产生压力这个时段是发展的重要关键 期如果给与适当指导,就能更前进一步反之则会 因为压力而放弃 写实阶段(9岁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坚持下去的人技巧更加熟练,从 而达到另一个艺术顶峰。
写实主义趋向U型的表现(U-shaped curve Strauss )作品的自在、生动、独特性5、6岁的 学前儿童就学期间的儿童 及青少年 (潜伏期 8~11岁)资优青少年 及艺术家n在学前阶段具有创作高峰期的儿童在往 后的发展中如果拘泥于写实主义则无法 再有进步,就呈现出L型发展轨迹,但一 些天才儿童则会继续前进,再次达到创 作顶峰 实施的教学方式n学前阶段,应鼓励其自发的表现,提供 足够的材料与有关知识,主动介入是没 有必要的;学龄儿童不限制其表现方式 ,使其把握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最重要的 n罗恩菲尔德的观点:认为儿童的创造能力是与 生俱来的,教师或家长不应当压抑儿童的艺术 创造力,尤其不应该允许儿童临摹或使用着色 画本n加德纳的观点:如果儿童能在早期就具备准确 的再现能力,那么这是十分可贵的现象这其 实是儿童在其绘画发展过程中很普遍的一个阶 段但是,为了最终能画出更独特更富有表现 力的绘画,还需要依赖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长 时间的临摹其他人的作品,要学会超越范例 过渡的示范及其表现教师的范画学生的作品n对儿童有何影响?(思维方 式,行为模式、情感认知等 )绘绘画发发 展 期研究者学生年龄龄、年级级与学制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学前阶阶段小学初中高中Piaget感觉觉 运动动 期( 0~2)前运思期( 2~7)具体运思期 (7~11)形式运思期( 11~15)Lowenfeld涂鸦鸦期 (2~4 )前图图 式期 ( 4~7 )图图 式 期 ( 7~9 )写实实 萌芽期 (9~11 )拟拟写 实实期 ( 11~13 )决定期(13~ )Gardner涂鸦阶鸦阶段(0~4 )图图式阶阶 段( 4~8)写实阶实阶段(9~ )n罗恩费尔德的直线型理论是以儿童为中 心,更多关注儿童知觉、情感、技能的 自我完善的过程,加德纳是以符号象征 系统来分析儿童认知及美学感受性的绘 画发展过程,两者与皮亚杰认知理论一 脉相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