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人股的困惑与思考.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5679394
  • 上传时间:2022-09-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0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法人股的困惑与思考刘纪鹏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企业产权的 清晰化;二是企业产权的流动性如果说前者是通过股份制在微观上 构造中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载体,那么,后者则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形成 在宏观上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把企业改革和市场改革分开考虑 的传统改革思路已不能适应中国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改组企业产权结 构同时,考虑其流动性,在构造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注重中长期资本市 场的建立运用系统思想推进企业改革在市场中找到解决企业痼疾的 良方用股份制把市场改革和企业改革相结合,最终实现在微观上转 换企业机制,在宏观上实现存量资源优化配置的双重目标显然创建 我国的中长期资本市场已刻不容缓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中国国 情和国际规范有机结合,注意避免两种倾向,其一,不顾国际规范过 于强调中国特色,最终导致某些改革措施为今后设障;其二,盲目照 搬西方所谓规范而不顾中国国情,简单重复人家几百年前的历史起 点我们需要的是借鉴国际规范为中国国情所用,最终找到一条能够 快速平滑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成熟资本市场的捷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在借鉴国际规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股份制实践中,法人股的设 立、募集和流通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现象,法人股在中国的产生究竟是 中国国情和国际规范相结合的成功创举,还是一个畸形产物;它究竟 在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应拥有一席之地而被世 人称颂,还是正在把中国的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引入歧途,必 须即刻在法律上剥夺其地位,在理论上以不规范之名加以批判,是中 国证券界的一大困惑。

      其实,法人股现象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法人股的出现是在 1990 年前后,由于当时力主股份制理论和实践的人们尚未在“股份制等于 私有化”这一重大争论中占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国早期的股份制企业 只能向即使反对者也承认不是私有的法人和拥有主人公地位的内部 职工进行定向募集1992 年 5月,以国家体改委为首的十个国家有 关部门为使中国股份制沿着健康轨道迅速发展而颁布了《股份公司规 范意见》以及13 个配套文件这些文件不仅首次确立了股份公司在 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合法性,而且根据中国国情对定向募集股份公司中 的法人股从法律上予以规定这使得以法人股为主的定向募集公司在 中国迅速发展,到1994年6 月30 日审批停止,我国的定向募集公司 已发展到5964 家,总股本为3942 亿元,在这些公司中,法人股(包 括国有法人股和国家股)共 2464 亿元,占全部定向募集公司总股本的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62.5%在维护原有国有企业存量资本不分不卖的基础上,以向社会 法人广泛募集新的股份,将单一的政府独资所有转化成众多社会法人 共同所有的公有股份制公司,这在改革方略上和前苏联、东欧国家以 瓜分和出卖国有企业的“砍掉老树栽新树”的私有化政策形成鲜明 对比. 通过法人股募集将国有企业改组为公有股份公司就好比“老树 结新枝”,从旧体制的内部滋生出新的幼芽,让旧体制的老树滋润它 成长壮大,最终老树部分自然消失。

      这种平缓的企业改革既能不断的 革除旧体制的弊端,又能避免过激的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震荡同 时法人股聚集的过程也是中国在企业改革上借鉴西方股份公司组织 形式的过程,它将跨越任何独资形态的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所无法愈 越的障碍如果说定向募集法人股是中国股份制第一个特征,那么建立法人 股流通市场则是中国股份制的另一个独创募集和流通、一级市场和 二级市场是一对“连体兄弟”,没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就成了“无 源之水”;没有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则名存实亡这是任何国家资本 市场都发展的准则遵循这一规则并赋于其公有法人股的内涵,既是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让公有资产能率先在公有制范 围内流动起来的权宜之计,也是把股份制同国际规范和中国特殊国情 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资本经济的一个创举因为在当时,中国的一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些学者不仅研究着东欧国家企业改革的模式,同时也潜心注视到在西 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中,机构投资人持股比例日益上升的 趋势纵观世界上两个最发达国家:日本在 1949 年上市公司中个人 股还占61.9%,而四十六年后的今天,法人持股的比重已上升到80%; 而在美国的主要股市中,机构投资人股也平均占到70%以上。

      纽约股 票交易所基本上是机构投资人市场,美国甚至还通过颁布144A条款 形成了全部是以有资格的机构投资人(Qualified Ins tit ulionalBuyer,简称QIB)从事交易的144A市场今天,机构投资人持股比例 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股市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暂且不论我国的 法人股股东和美国的机构投资人股东的异同,仅就机构投资人在国外 资本市场中日益发挥主体地位的现实和立法来看,研究和探索我国的 法人股流通既已充满了诱惑正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下, 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经国务院 有关部门批准, STAQ 和 NET 两个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的法人股市 场先后在北京建立到 1993 年6 月两个系统共有挂牌流通定向募集 股份公司法人股 17 支,会员公司近500家,开户的机构投资人近3.2 万个,累计交易额为218 亿元国内外有识之士对这一独特的市场普 遍给予较高评价:1、找到了公有制和资本市场对接的新形式,只有法人资本的流 动,才能使按市场手段实现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2、 公有法人资本的公开交易有效地防止了私下交易和协议转让 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3、 培育了一批行为理智、规范的机构投资人,法人股市场行情 稳定,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前提下,市盈率始终在15 倍以下且无暴涨 暴跌现象4、 对深沪股市的过度投机起到了抑制作用5、 为定向募集公司的资本流动找到出路,通过挂牌交易可对这 些公司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以实现法人行为规范化两大系统运作一年的实践表明,法人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为主, 适度流通为辅,投机性小,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且两个系统在不断规 范自身的基础上,已总结出一套法人股流通的审核、挂牌、披露和监 管的经验然而,正当人们普遍看好中国法人股市场的发展前景之际, 这一市场却因当时证券管理部门一些同志对此持有异议而终止了理 由只有两条:其一,法人股市场和个人股市场对立,割裂了中国证券 市场,不符合国际规范其二,法人股个人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认真分析这两条理由不难看出其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后者正好解决前 者的不规范之说;而就前者来说,从未有人反对中国应该早日实现资 本市场的统一,在流动优于不流动,法人股应与个人股同股同权的规 范理论之下,既然深沪股市承受不了这一重压,为什么不让法人股暂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时先在法人股市场里流通呢?我们没有指责A股和B股两种股份并存 于一个企业之中为不规范,我们也承认一个企业的A股和H股可以在 两个市场上同时流通,为什么却偏偏就不容法人股的设置和流通呢? 况且法人股个人化究竟是公股私有化还是私人股社会化,是国有资产 流失,还是增强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能力,也不宜过早下结论。

      更不应 根据这一过早的否定理论而中止法人股流通的试验然而一切关于应继续进行法人股流通试验的理论解释和现实努 力都是徒劳的中国的法人股流通试验夭折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 份制和证券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四关于法人股及其流通的争论并未完结, 1994年7月1 日生效的 中国《公司法》中取消了“法人股”这一概念,其用意是为了向国际 规范靠拢,无人否认在西方国家的公司法中,没有法人股的规定,但 其前提是建立在私有经济和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即在资本市场上 每一个交易主体都应是私有的主体,各种股份均可流通并可互相转 化,而中国现实的国情基础和社会基本制度与西方截然不同,立法者 急于向所谓的国际规范靠拢,而忽略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使之陷入了 两个误区其一,在中国改革的主导思想上,代表公有制的国家股和 法人股与私人股之间在现阶段不能自由转换,因为这在政策和理论上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都有私有化和公有资产流失之嫌;其二,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律和深沪 股市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迅速与个人股并股流 通,否则,会给中国正处发展中的股市以沉重打击综上所述,《公 司法》好看却不好用。

      尽管它在法律上未给法人股以应有的地位,但 法人股的依然存在却是事实,并且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中 国股份制的突出特色以视而不见的态度来对待法人股在中国的存 在,这一方面使得人们对法人股的前途和出路感到茫然,另一方面这 也正是中国《公司法》效用大减的悲剧所在五法人股并未因《公司法》不给其合法地位而在中国的股份制理论 和实践中消失,而法人股流通的终止给中国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 展带来的后果则是严重的首先,定向募集公司还有近6000家,由于这6000 多家企业的股 份不能流动,它们日益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一是由于股份不流动, 就缺乏市场和法律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和规范,投资人的利益得不到 可靠的保证;定向募集公司在经营权上所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日益 严重,广大股东非但不能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而且对其资产的日益 流失找不到保护的办法定向募集股份公司作为我国企业改革探索新 机制的一支先头部队,由于不能上市流通,不但其改革成果不能巩固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发展,而且,由于经营者的低素质和腐败行为无人监控,致使定向募 集公司的状况每况愈下,有些发起设立的定向募集公司甚至已找不到 经营者和公司住址,出资人权益日益被侵蚀,经营者的经济犯罪屡屡 发生,其发展前景十分令人忧虑。

      同时,由于不能接受上市监管,旧 体制也无时无刻不对定向募集公司进行行政干预,其主要干部还是上 级或组织部门任命,唯独没有人对股东负责不能上市流通已使得定 向募集公司处于艰难的境地而解决这一重大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在 于让定向募集股份公司的股份上市流通,然而众所周知,由于目前我 国资本市场的狭小和局限使得人们把全部上市的希望都寄托在深沪 两个极为有限的市场上,既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每年推荐100 家定向 募集公司到深沪两地挂牌上市,也得需要60 年才能解决这些遗留问 题显然,解决定向募集公司的根本出路在于重新恢复和发展我国的 法人股流通市场其次,目前深沪两个交易所上市的331 家股份公司(截止到 1996 年 4 月底) ,总股本约 772.78 亿元( 截止到 1996 年 2 月底) ,其中可 流通的A股仅有235.78亿元,而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则有537 亿元左右可流动的部分仅占总股本的 30.51%,深沪两市上市企业 处于严重的半身瘫痪状态法人股由于不能流通给深沪股市带来的问 题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不规范,而且法人股和国家股就象两座撼然不动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的大山阻碍着中国的股份制经济向前发展,同时,也令中国股民望而 生畏、心存余悸。

      惟恐由于其流通而致使股价暴跌第三,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主张,目前仅国家级的现代企业试点就达100家,若加上省市级的试 点,已达到 2000 多家在这些试点的总体方案设计中,普遍把通过 债股置换,调整资产比例当作重要的试验内容若在这一试验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