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标体系.doc
18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标体系 及训练形式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心理素质如,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潜能开发,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努力奋进;在与人共处中的竞争与合作等因此,教育有必要承担起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重要责任正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所指出的“心理学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目前,上海教育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多活跃在个体层面,且以医学治疗模式最为盛行,一般对心理障碍或疾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因此,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是在理论及个案方面进行研究,而对于群体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研究的过程中,成熟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相对较少,尤其是跨文化的教育理论和可资运用的实践更加匮乏。
相对于国外,我国的研究和探索更有特色,我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德育的重要方面,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德育的重要方面,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于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评价系统 上海近十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无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课程教材的编写到1999年12月的《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试行)》和《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1999─2001)》这一切无不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然而在实践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之处,而这正是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方向,它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试行》虽已颁布了,但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学校工作中贯彻好大纲,用好大纲,有待学校去探索; 2)大纲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心理发展的终极目标,定位于综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但教育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可把握的反映心理健康的指标,缺少具有可操作的、可检测的行为指标。
基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何把握目标,落实具体操作有待创新;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更多地定位于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但在这一课堂学习时间如何有效地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差显,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教育的方法、教育手段,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这是教育中的难点; 4)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其主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教育形式,能否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反复操作,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稳定到稳定,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形成预期的反应,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独特的要求 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通过我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本研究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标体系和训练形式的研究》正是出于上述四方面的考虑,致力于更好地贯彻大纲要求,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研究二、研究过程㈠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索制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介指标体系,使《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试行)》与教育实践活动得以密切联结;着力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训练形式的开发;培养学生做心理健康的人的教学探索;为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操作、教育效果的提高提供可资借鉴的指导。
㈡研究内容 1、以《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纲(试行)》为基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制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介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科学性、可行性的实证研究 2、进行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心理发展为宗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形式的探索,并进行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研究 3、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纲(试行)》中确定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训练内容,修改现有教材,编写以校为本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训练手册 4、在实践中针对开发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形式,制定和提炼相应的训练基本操作策略、方法、原则,以便为基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提高教育效益㈢研究时间2000.9──2002.9㈣研究对象 闸北区永兴路第二小学1─5年级㈤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总结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三、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制定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和相应的训练形式㈠指标体系1、学习心理 加涅认为,学习心理是学生的倾向和能力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要保持一定的时期,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这就是说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必然是“当给予儿童的作为对他们个人具有意义,而且能用他们清楚理解的语言加以描述时,他们就常常能够通过自我发现来解决难题。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与小学儿童学习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一) 2、认知心理 认知心理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也即学生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识活动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出现守恒且表现出“多维思维”、“可塑思维”、“具体逻辑思维”向“形式运算”的发展趋势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必须与儿童相应的认知阶段相匹配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与小学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二) 3、人际心理 人际心理指人们在社会中交互作用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小学儿童的人际心理发展包括学会参与复杂的团体活动,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了解不断加深,依恋对象的不断扩大和逐渐发展自我评价、增加责任感、关心帮助他人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必须顺应儿童人际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使其人际能力不断提高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与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相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三) 4、品德心理 品德心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品德心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发展包括道德观念的逐渐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既指道德情感的形成由直觉的道德情感向形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的发展,又包括道德情感的内容(公正感、责任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等)的发展;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包括道德动机的发展、道德行为方式的发展、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和道德意志的发展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必须针对儿童品德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针对各年龄阶段小学儿童的品德心理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四) 5、情感心理 情感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主观体验小学儿童在接触、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同时,获得某种主观体验一方面,学习和教育可以促进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小学儿童情感可以制约和影响其认知活动情感对小学儿童具有启智等功能心理健康的情感教育教学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注意儿童的理智感和责任感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培养儿童适度的焦虑唤醒水平,克服过高或过低的焦虑,以达到自觉调正情绪的最终教育目的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适合小学儿童各年级所用的情感心理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见附录五) 6、自我心理 自我心理也称自我意识,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机体状态、外部行为、人我关系、物我关系的意识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共同组成小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其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的判断和评价;小学生自我体验是指其对自己的愉快、愤怒、自尊、羞耻等情感的主观体验;小学生自我控制是指其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教育教学旨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教育、引导小学儿童自我心理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七) 7、个性心理个性也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影响其行为并使之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在小学儿童的教育中所涉及的个性心理,更多地倾向于对性格的塑造(即指小学生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小学儿童的性格包括外部行为表现为忠实、坦率、勤劳、谦虚、自私、狡诈、懒散、自满等的态度特征;目的性、纪律性、主动性、坚持性、勇敢果断等的意志特征;热情冷谈、稳定波动、愉快忧伤等的情绪特征;感知的快慢精细、思维的幻想现实、行为的独立依赖等的理智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小学儿童性格可塑性大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性格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教育塑造小学儿童健全个性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见附录六)㈡教学训练形式本研究所制定的适用于不同年级的不同教育内容的教学训练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了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下对七大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训练各举一例予以讨论: 1、二年级学习心理 ⑴训练内容──放松疗法 目的:给学生丹田呼吸的方法,帮助学生减轻脑力疲劳 步骤: ⑴指导学生进行呼气练习呼吸的要领主要包括: a.上体放松,力入心窝,以此姿势开始呼气 b.将气深长缓缓呼出 (开始练习时可定为5秒、10秒呼气一次,随后可增至20秒、30秒呼气一次) ⑵指导学生进行屈伸呼吸训练主要要领是: a.吸气“双手(可握空拳)沿胸部向上,同时用鼻徐徐呼气,充分扩展胸腔 b.呼气:徐徐将气呼出的同时,力入心窝,双手静静下落至心窝位置,力入于下腹丹田,呈上虚下实姿势之后,进行第二次呼气和长呼气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做好丹田气的徐徐呼出呼气时,应当做到连续而长久,最后把气全部呼尽。
此时,上体应弯曲九十度,使肺内气体全部呼出 c.缓气”如⑵所述,深长呼气后,再转入下一次吸气,此时应进行三次轻松呼吸,用以放松和调整全身放松时要从肩部肌肉至下身肌肉,使全身松驰宽舒 ⑶教师小结,强调坚持呼吸训练可以促进身体和精神健康,特别是有助于减轻脑力疲劳,提高后继学习效果可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经常进行这一练习 提示:如有条件,可将丹田呼吸的要领印发给家长,以利于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经常练习 ⑵讨论 二年级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对记忆、思维、随意等心理品质的要求明显高于入学之初鉴于小学二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前期,其抽象思维的能力处于迅速发展之初,抽象学习容易引起其心理疲劳,所以,有必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放松训练,以消除心理疲劳后投入新学习,这样的心理健康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后继学习 2、三年级认知心理 ⑴训练内容──想象和求异 步骤: ⑴教师在黑板上提前画好下列图形: ⑵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将每个图形想象成某和物体,想象得越多越好,越离奇越好,将所想的物体的名称记在纸上 ⑶教师逐个图形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