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浅析精编.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9942472
  • 上传时间:2018-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0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成都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考察 ——以洛带古镇为例一、前言 2006年,洛带的会馆群被文化部正式授牌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的桂冠洛带镇从昔日一个贫穷落后、不为外人所知的乡间小镇,一跃而跻身于全国旅游名镇之列,成功打造出西部乡村旅游一张响亮的名片,树立起了客家文化产业发展崭新的标杆洛带以其独有的客家文化,成为成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洛带独特的发展模式但是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洛带游客、居民、官员的问卷调查、开放式访谈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洛带客家文化遗产产业的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2、 洛带文化遗产资源简介成都东山的洛带古镇是有名的客家古镇,该镇西距成都17公里,占总人口2.3万人的86%(近2万人)是客家人,客家民居、习俗等也得以完整保存,四大会馆、客家公园、巫氏大夫第和燃灯寺等建筑使小镇透露出一股强烈的客家文化气息和古朴风韵,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一)客家方言文化四川是中国五大客家人聚集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超过200万,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的成都东山区域,被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四川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方言,并保存客家风俗习惯如今,洛带镇上的2.3万多民居中,有90%以上为客家人他们至今仍讲客家话,客家文化传统气息浓厚2) 客家建筑文化洛带古镇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历史遗迹、客家会馆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以下几大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和广东会馆等这些会馆经历了很长时间,风貌仍然不减当年,成为古镇价值最高的看点之一古镇老街一上下街、北巷子、风仪巷、槐树巷等一街七巷为代表,现存的建筑多系清末民初风格此外,镇内还有药王庙、基督教堂、烟霞洞、红豆林、玉带湖等多处古迹胜景3) 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火龙节”源自江西籍刘姓客家人在其定居洛带后,这一传统被引入洛带及周边地区至今,刘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以扎龙舞龙为业,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等,这一民俗活动对游客具有极高吸引力洛带古镇的水龙节是客家最重要而独特的节日,由于中原战乱,客家人最早迁居至沿海一带。

      沿海雨水充沛,物产富饶,客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说因此客家人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4) 客家饮食文化客家菜多成系列,最著名为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等现洛带境内的供销社饭店的油烫鹅、新民饭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楼的水酥、面片汤等特色菜已成为洛带客家餐饮的特色菜,远近闻名尢其是夏季,人工无法栽培的野山菌(当地人称“鸡腿菇”)出山之际,慕名前往尝鲜的食客更是络驿不绝三、洛带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一个昔日寂寂无名的乡镇能获此殊荣,实属不易但一个旅游品牌的塑造与持续发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不断的挖掘与创新,才能保持品牌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了了解洛带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我们小组共四人到达洛带,对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游客、商家和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我们的调查以问卷式调研为主,兼顾访谈式的调研方法,共发放问卷35份,获得有效问卷32份,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32份有效问卷中,游客填写了15份,商家填写了7份,当地居民填写了10份一)关于游客的调查对于游客,我们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从景点吸引力方面来看,以四大会馆为主体的客家古建筑成为洛带的标志,对会馆最感兴趣的占到了33.3%;而对于客家特色饮食文化比如“客家伤心粉”, 46.7%的游客喜欢品尝,以至有“不吃伤心粉等于没到洛带”的说法。

      另一个代表性的旅游符号是表现客家节俗的水龙节,游客大都表示赞同;从消费额来说,调查发现成都来此游玩的大学生居多,消费水平较低;对于客家文化的感受程度, 46.7%的游客认为没有感觉到客家文化, 认为洛带文化可有可无,33.3%只感觉到了一点客家文化的气息,认为洛带文化就是一些古建筑和物品,访谈中66.7%游客认为古镇的建筑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广东会馆保存的原貌及文化气息相对来说要浓厚一些,但是主要也只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说明以及一些简单的摆设游客认为只能从这里的一些文字解说图画了解到很少的关于客家文化的内容,因此感觉会馆很空洞,缺乏“国家级重点文物”应具备的实质内涵,还没有把客家文化真正的内涵表现出来;部分游客对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及过程等感兴趣,对客家文化也有很多深入了解的欲望,但是这些内容无法从旅游中感受到因此总体而言,在洛带镇难以感受到千年客家应有的历史厚重与丰富内涵二)关于商家的调查对于商家,我们主要采取访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方法有42.8%商家对洛带目前的经营环境总体感到满意,觉得经营环境一般的占42.8%,有14%商户感到不满意满意的方面,商家们认为:一是政府重视,这几年搞了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优惠政策;二是“客家文化”这个品牌在四川独一无二,71.4%商家认为客家文化品牌对当地旅游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三是当地民风淳朴,他们在这里经营、工作顺利,生活惬意。

      就优势方面而言, 所有的商家认为洛带与其它古镇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客家文化其中有85.7%户商家认为如果打好这张牌,洛带不仅能吸引足够的国内的游客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游客,这样洛带就可以开辟出长期稳定的客源市场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有71.4%商家对洛带的发展前途持积极看法,并准备在这长期经营下去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大部分商家对洛带的经营环境是感到满意的有57.1%的商家(特别是本地商家)认为,目前洛带的各项建设规划不是很成熟,表现之一就是“客家文化”品牌下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的表现比较单调贫乏,无法让游客在旅游中真正体验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浓烈气氛;除了四个会馆外,能真正展现客家文化内涵的载体或项目太少另一个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仓促,当初古镇核心景区打造和街道的建设规划考虑欠周,街道上缺少绿化,缺少人性化的考虑和设计三)关于居民的调查对当地居民的调查采用的是深入访谈的方法,根据被调查对象和当地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度分类,可以将居民大致分为三类:“直接受益者”、“间接受益者”和“失地农民及低收入者”直接受益者”主要包括在街面有房产的居民,兴办农家乐、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居民等;“间接受益者”主要指一直在洛带居住,但并没有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商业活动或非农活动的居民,由于旅游开发带来了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和管理的透明规范,他们也支持旅游产业开发;“失地农民及低收入者”主要指由于旅游开发征地,从此失去了土地的农民。

      由于补偿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加之古镇的管理严格,给居民的出行等生产生活方面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另外,旅游开发和开放引起物价上涨,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使得部分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开发持一定的消极态度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洛带镇的客家文化资源独特丰富,但体现不足,表面的物质外壳难以掩盖内核缺乏、空洞的事实,显得“形似而神不似”从游客的角度来讲,对客家文化的求知欲和体验感受是他们进入古镇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除了会馆、博物馆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以外,他们体验感受不到期望中的独特和新意,听不到客家话,看不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客家文化具有明显的市场吸引力,但客家文化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吸引力逐渐走弱”因此,洛带镇的客家文化之旅还处于“有行无市”的状态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我们要知道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双方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关系旅游业能够在思想认识和资金保障上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它提高了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对其保护就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保护工作也就容易开展;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得到落实。

      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可持续旅游的前提条件古镇文化遗产保护与 旅游开发的关系并不矛盾,重点在于景区合理规划与引导 五、结论 洛带古镇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如何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开创自己的经济核心模式,始终都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将会一直伴随着中国旅游业存在,这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以保护为前提,才能使洛带古镇在保护中发展,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