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关莆仙戏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向.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565110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9.42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宁德师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莆仙戏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向院 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 年 月曰宁德师范学院教务处制莆仙戏是流行于我国兴化地区的一种古老戏剧,莆仙戏也是我国较为经典和 数量最多的传统剧种之一,在莆仙戏的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却显露出传承力度 不足、后继无人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莆仙戏的特色首先运用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和报刊杂志,从中搜集到关于莆仙戏的历史及艺 术价值等诸多研究成果,为分析莆仙戏的艺术特征储备理论知识由莆仙戏发展 的历史入手,详细概述了莆仙戏的历史起源、发展现状及特点再次,运用归纳 总结法阐述了莆仙戏的艺术功能和文化价值在生活中的体现;最后对莆仙戏的传 承与发展提出建议,通过自身的改革和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为莆仙戏提供多样的 发展渠道关键i司:莆仙戏;非物质传统文化;传承AbstractPuxian opera is an ancient drama popular in our Xinghua area. Puxian plays are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and numerous traditional operas in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Puxian oper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inheritance is not enough , Therefore,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xian opera. First of all,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ccess to relevant books an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Puxian opera on the history and artistic value of many research results, for the analysis of Puxian oper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e theory.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xian play,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Puxian opera,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uxian opera. Through its own reform and government and social support, it provides a variety of development channels for Puxian opera.Key words Puxian opera; intangible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1莆仙戏的基本概况 51. 1莆仙戏的定义 51.2莆仙戏的发展史 51.3莆仙戏的文化特色 51.3. 1乐舞、兴化方言为基础 51.3.2科举文化价值的体现 61.3.3宗教色彩 72莆仙戏的现状 72. 1莆仙戏的发展现状 72.2莆仙戏的传承现状 82.2. 1后续人才匮乏 82.2.2演出条件恶劣 82.2.3剧目创作缺乏创新 92. 2. 4珍贵剧目亟待抢救等等。

      93莆仙戏的发展对策 93. 1发现和培养莆仙戏新人 93. 2培养年青的观众群体 103. 3加强莆仙戏民间职业剧团的管理 113・4提高人们保护意识 113. 5创新戏剧,选材突岀时代性 123. 6政府的大力支持 134结论 15致 谢 16参考文献 171莆仙戏的基本概况1.1莆仙戏的定义莆仙戏是我国众多古老剧中之一,莆仙戏发源于唐朝,在唐朝的历史记载中, 莆仙戏是其最为重要的剧目也是十分突岀的一种表演方式在经历了时代的发展 后,莆仙戏最终在宋朝形成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文化,在明清时期曾经一度 盛行,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根据现代的剧目统计结果表示,莆仙戏现 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是较为庞大 的一个剧种1.2莆仙戏的发展史我国是一个集多民族多元文化于一身的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沉淀, 戏曲艺术自然是极为丰富的,莆仙戏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于我国兴化地区在包 罗万象的文化熏陶下,形成了它别具一格的韵味兴化方言圈,学术上一般称之 为兴化方言片生存环境的不同会衍生出各具特色的人文风情,是当地人文生活 和社会风情的映射莆仙戏这一源于我国兴化地区的艺术,也不能例外。

      它的产 生源自于当地老百姓自发的创作,带有特有的兴化地区性格特征而深受当地人的 喜爱,在兴化一带的各省也具有广泛的影响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作为传播手段, 演绎出高昂激越、豪放大气、慷慨的兴化之声莆仙戏因其艺术底蕴和审美情趣 的独树一帜,在历史舞台上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展现的是兴化的人文风貌, 唱响的是历史故事的情怀,这是兴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1.3莆仙戏的文化特色1.3.1乐舞、兴化方言为基础戏剧是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艺术创作,也是反映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民俗风情的 活化石戏剧以其灵活多变、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等表现形式及特点,历来为社 会群众所喜闻乐见莆仙戏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 话流行的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莆仙戏的形成、传播和 发展莆仙戏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 曲歌舞的艺术特点莆仙人很重视方言在莆仙戏里的应用,他们的方言意识很强 在莆仙戏中的说白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白,另一种则是大白其中,小白的 意思是在莆仙戏中全部采用当地的方言俚语,在戏中,老仆、婢女和书童之间运 用小白,插科打谗、村夫等之间的对话几乎用纯方言俚语,一方面符合角色,另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大白即采用当地的方言进 行念诗,一般在戏中的正式场合应用,像官场等。

      莆仙戏的歌词简洁质朴、生动 活泼、抒情言志、意境和谐在内容上,从生产生活知识、男女爱情到民间、历 史故事、风俗信仰,表达的多是生产生活中真实的思想情感在曲调上,音韵流 畅,旋律悠扬,节奏明快,酣畅淋漓,易于流传受劳动强度、环境、情感的影 响,曲调常有即兴变化,有的高亢嗪亮,有的情意绵绵,有的诙谐风趣在形式 上,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一领众和是最常见的歌唱方式在语言上,大 多采用方言俚语,常常出现“哦”、“咯”之类的虚词,使唱词神通气顺,音韵 优美,增添了戏剧的地域色彩和感染力1.3.2科举文化价值的体现从唐朝和宋朝两朝开始,科举制度开始流行,然而,福建正是科举制度盛 行的地区之一在唐宋时期,福建的群众如果想要争得社会中的一席之地、出人 头地,唯一的方式莫过于考科举,通过科举这一手段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由 此,科举文化也在开始在莆田人之间扩散开来,贫穷人家的孩子对读书的渴望更 加的强烈,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考中科举才能走向仕途,而在这一文化的流行之下, 科举文化也融入进了莆仙戏的剧目之中,体现出了莆田地区人民集体的思想和意 识传统剧目《丁花春》主要讲述的是教子成才的民间故事对这个故事想必大 家都不会陌生,剧中主要讲述了这样的内容:两姑媲同时生下一子,经预测,两 个孩子具有不同的命运,一个是乞丐命,另一个是状元种,由于不同的成长历程, 前者勤奋读书,最终由乞丐命变成了状元郎,并进行了游街。

      后者常混迹于各个 赌场,最终从状元种沦为荡子,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命运这个剧目把单纯的立意 转化为曲折多姿的舞台形象,赋予剧本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民间教育的普 遍问题,告诉人们命不由天定,由自己决定,只要刻苦学习就能走向仕途,进而 显身扬名状元游街是一种仪式,借仪式体现某种境界,是对科举成功者的肯定 和赞扬这个剧目也是对儒家文化的阐扬,体现了重学轻利的精神1.3.3宗教色彩塞社是民间宗教祭祀庆典活动中的戏剧演出宋以后,塞社泛指民间所有祭 祀活动莆仙是宗教比较盛行的地区,明末的莆田黄玉溪祠是儒、释、道、民间 俗神等共处的祠堂莆田的塞社活动是莆仙戏演出的精神梁柱,在莆仙戏中无不 呈现地方酬神、娱神的塞社活动,塞社活动体现在莆仙戏的形成、发展及现在的 演出中莆仙塞社活动以演剧助兴为主要内容,这些宗教色彩不仅有莆地文献记 载,在莆仙戏剧目中也有宗教色彩,这些现象表明,莆仙戏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 剧目中的宗教祭祀和庆典等内容的融入2莆仙戏的现状2.1莆仙戏的发展现状莆仙戏结合了音乐及民族元素等多种艺术于一身,为观众演绎着不同时期不 同人物的苦辣酸甜让观众既有听觉上的享受,又有文化传承的气息,在享受的 同时,可以鉴赏音乐美、感受音乐情,从民族歌曲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同时,看 戏就像照镜子,往往让我们在戏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莆仙 戏将社会群众的人生哲理融入剧目中,所呈现的故事和人物情感让我们在不知不 觉中思考,审视自己的行为,得到内心的升华莆仙戏的形成是社会与历史的产 物,戏剧的文化也是源自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 播需要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不懈努力,以文化传承为基础,再加以艺术的雕刻,在 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的还原,让听者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在工作之余听一 出莆仙戏或自己唱“两嗓子”,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 生活但是,纵观现代的社会中,流行音乐的兴起、处处高楼耸立,已然不见传 统文化色彩的气息,许多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加追逐的是现代的流行歌曲,现代的 音乐偶像,而并非再是传统的戏剧曲目,导致了莆仙戏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了前 所未有的瓶颈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靠书面文字的形式传承, 有的靠祖祖辈辈口耳相传来传承总结下来,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通过我国传统的习俗来传承,比如我们通过过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传承文化;第二种是通过现存的一些传统建筑来传承文化,就像我国的长城、敦 煌石窟等;第三种是通过艺术或文字的形式传承,比如我国的莆仙戏是通过戏剧 表演的形式传承、《论语》通过文字记载形式传承;最后就是传统思想的传承, 如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这主要通过一代代人言传身教来进行传承。

      莆仙戏作 为兴化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它主要是通过当地人的戏剧表演来传承,由于莆仙 戏的剧本只用文字记录了这些曲目的故事情节,因此,这种剧目的演唱形式、曲 调等只能通过兴化地区地区的蒲氏后人通过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形式来传承,这 就为我们现在研究这些莆仙戏的具体曲调及其种类形式等带来了一些困难2.2莆仙戏的传承现状2.2.1后续人才匮乏莆仙戏是莆仙戏中的一种形式,然而莆仙戏被现代人所遗忘和失传的原因是 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不再是是传统社会了莆仙戏之所以会逐步的失去人 们喜爱的热情,主要原因是戏剧的形式和内容,脱离了时代的发展,目前大多数 经典的莆仙戏的人才频频流失,从而导致“没得看,也不想看”的恶性循环因 此,后续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是使得兴化莆仙戏面临绝迹的原因2.2.2演出条件恶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