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委托——代理理论.docx
29页第六章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20世纪70年 代获得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重 视,逐渐发展成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社会契约 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众多不同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个体与 个体之间时刻发生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他们之间的行为靠社 会契约来协调经济社会中的任何有组织的或需要进行组织 的行动都是根据某种契约来协调组织内部人与人的行为当 这些社会契约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并发挥效用时,它们就成为 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内容然而,这些契约如何达到,其效 率如何,它们的经济效用如何得以改进和受到了怎样的限制 等,这些都是委托-代理理论关心和需要探讨的问题6.1委托——代理的基本概念1•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委托-代理(prin cipal-age nt relation)的概念最先源自于法律在法律关系中,当A授权B代表A从事某项活动时,委 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A称为委托人,B即为代理人简单 地说,就是一个人(代理人)以另一个人(委托人)的名义 来承担和完成一些事情,更通俗地说,就是委托人出钱或付 出相应的代价请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现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Ross, 1973 )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 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委托-代理关系就随之产 生了。
如今,委托代理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它泛指 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前后,市场参与者之 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掌握信息多,具有相对信息优 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具有相对信息劣势的一 方称为委托人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处于信息优势 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可以这样 说,委托-代理是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 时,就可能出现这样一种关系:代理人(具有专业化知识的 一方)因为相对信息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 Hart and Holmstrom, 1987)其中,代理人是“知情者”(nformed player),委托人是“不知情者” (uninformed player)知 情者的私人信息(行动或知识)影响不知情者的利益,或者 说,不知情者不得不为知情者的行为承担风险社会是由众多个体构成的,人与人之间时刻发生着各种各 样的联系由于不对称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相当普遍,所 以许多社会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一代理关系例如, 政府与企业、股东与经理、雇主与雇员、消费者与厂家、计 算机用户与服务商、信息经纪人与信息用户、病人与医生等, 他们之间都可以构成委托一代理关系。
除了正式的有书面合 同(协议)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还有口头委托的较为明显的 委托一代理关系,例如母亲给钱让孩子自己去吃午饭,在这 种“口头合同”中,母亲是委托人,儿子是代理人此外, 社会经济关系中还有大量隐含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诸如老百 姓与政府官员、选民与议员的关系等同一种社会关系中可能包含有多种不同的委托一代理关 系例如软件生产商与软件用户的关系,对于软件的生产成 本、软件性能等方面的信息,生产商掌握的比用户多,生产 商是代理人,用户是委托人,从这一方面来说是“用户委托 生产商进行生产”;对于需求欲望、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用户掌握的比生产商多,那么委托人就是生产商,代理人就 是用户,从这一方面来说又是“生产商委托用户进行消费” 可见,委托一代理关系是与不对称信息相联系的,针对不同 的不对称信息,可以构成不同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对于参与 各方,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哪一方是委托人、哪一方是代理人2. 构成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条件委托-代理理论主要讨论这样的问题:委托人努力使代理 人按照自己的利益选择行动,但他无法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 择了何种行动,他能观测到的只是一些相关的结果,这些结 果主要是关于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是由代理人的行动 和一些随机因素共同决定的,委托人无法从可观测的结果中 得到代理人行动的全部信息。
委托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 代理人博弈时,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 人最有利的行动例如,在雇主与雇员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 雇主掌握着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私人信息,包括企业的运营状 况、市场的供需情况、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企 业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等,而这些信息不为雇员所掌握,至少 是不完全掌握雇员只知道自己的工资和福利情况,这些情 况取决于雇主所作的决定,而这些决定依赖于雇主所掌握的 外部环境信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雇员想要掌握这些信息, 这就导致了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讨价还价,以及最后让双方都 合意的契约的形成这种契约及契约约束之下的行动可以看 作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参与者之间的策略及其策略均衡的 结果,这种契约称为均衡契约,也叫均衡合同委托代理的 均衡合同是处于信息优势和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之 间进行博弈的结果归纳可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如下三个: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包括委托人和代理人 双方)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以自 身效用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这两个主体中,代理人为委托 人工作,需要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行为中选择一项预定的行 动,该行动既影响其自身收益,也影响委托人的收益;委托 人具有付酬能力,给代理人支付报酬,并有权决定报酬的支 付方式和数量,即委托人在代理人选择行为之前就与代理人 签订某种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代理人的报酬取决于委托人 观察到的代理行为结果。
第二,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并且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也就是说,委托人 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行为;代理人也不能完全控制所 选择的行为导致的最终结果因为代理人选择行为的最终结 果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分布状况不仅依赖于代理人的行为, 还取决于其他一些随机因素,这些随机因素不为任何一方所 观测和控制正因为如此,使得委托人不能完全根据观察到 的代理行为的最终结果来判断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和工作绩 效第三,委托人不得不为代理人的决策或行为承担一定的风 险,也就是说,代理人的私人信息(行动或知识)可能影响 委托人的收益以上三点是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而在建立和 维护委托-代理关系的过程中,如何确定对委托、代理双方都 有利的合同,即构建参与双方都能接受的合同(均衡合同) 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内容这样的均衡合同同样也要满足 三个条件第一,代理人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即代理人 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行动第二,代理人参与约束条件,即在具有“自然”干预的情 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所获收益不能低于期望收益第三,委托人收益最大化条件,即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合同 后,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 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收益。
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 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达到期望的最大效用时,也保证 委托人预期收益最大参与约束说明,代理人完成均衡合同 后所获收益不低于期望收益,也就是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 合同的预期收益不能低于他在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别的委 托人处获得的收益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既要满足激励 相容条件,也要符合参与约束条件这两个条件同样也是激 励机制设计应满足的两个原则6.2委托一一代理模型委托-代理关系是与信息的不对称性紧密相连的信息的 不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 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根据不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和内容, 可以将委托-代理关系划分为不同的模型从不对称发生的时 间来看,不对称性可以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以发生 在当事人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ex an te)不对称和事后 (ex post)不对称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模型,研究事后不对称信息的模型称 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模型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来看, 既可指某些参与者的行动,又可指某些参与者的知识研究 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hidden action)模型, 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hidden kno wledge) 模型或隐藏信息(hidden in formation)模型。
1事前的隐藏信息博弈这类博弈包括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信号传递 (Sig naling)、信息甄别(Scree nin g)逆向选择的著名例子是二手车市场;信号传递就是信号 博弈,如Spenee模型;信息甄别是一种解决事前信息不对称 的机制设计,它是通过分离均衡而达到将不同类型局中人加 以识别开来的目的在这类不对称信息博弈中,还包括保险 市场、金融市场、垄断者价格歧视、公司内部持股比例、公 司资本结构等模型在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签订保险合约 时,保险公司不是很清楚投保人的健康状况商业银行在贷 款给企业时,对企业或项目的还款能力也不是很清楚的垄 断者在销售其产品时,不是很清楚顾客的需求强度,因而设 计一些歧视性价格来揭示出顾客的需求强度类型,此时博弈 表现为信息甄别公司内部持股比例愈高,说明公司愈好, 因为内部人比外部投资者更清楚公司的实力,这也是一种信 号传递博弈2事后的隐藏信息博弈这是一种道德风险模型所表达的情形在这类博弈中, 有股东与经理之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经理与销售人员 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原告或被告与代理律师之间的委托 —代理关系经理作为股东的代理人,可能会做出利己但损 害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行为。
债务人可能将债权人借给他的 钱用于高风险项目,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销售人员可能未 尽心尽力推销企业产品,但又将不良的销售业绩归咎于市场 需求不足等等3事后的隐藏行动博弈这也是一类道德风险模型描述的情形当投保人在取得 保险合约之后,不保重身体(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等), 或不注意防盗、不注意汽车保养、佃农不努力劳作、经理不 努力经营、雇员不努力工作、债务人不控制项目风险、房东 不加强房屋修缮、房客不注意房屋维护、议员不真正代表选 民利益、政府官员不廉洁奉公、律师不努力办案时,事后隐 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就出现了对一个社会来说,犯罪分子的 犯罪行为也是这样的一种道德风险总的看来,非对称信息可按时间在“事前”和“事后” 发生的可能性分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也可按内容上 的非对称分为“行动上的非对称”和“知识上的非对称”, 分别称为“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的博弈表6.1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类型隐藏行动隐藏信息(hiddeninformation)(hidden action)事前(exante)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事后(expos t)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对于道德风险,是因为委托人不能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 行为,而代理人活动的结果尽管能被观察到,但这种结果不 完全是代理人行动选择的结果,而是代理人行动与其它的随 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委托人不能将代理人行动 与随机因素的作用完全区分开来如土地上的农作物产量是 佃农努力工作程度与随机性的气候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地 主并不能将佃农的贡献与随机性的气候条件的贡献分开来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及信息甄别博弈实际上都是事前的 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博弈,后两者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机 制设计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机制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时是 相似的需要指出的是,同一个委托一代理关系可以存在多种的 信息不对称属性,如雇主知道雇员的能力但不知其努力水平 时,是一个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但若雇主和雇员本人 在签约时都不知道雇员的能力,但雇员本人在签约后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