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
3页押题练习试题押题练习试题 A A 卷含答案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卷含答案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检测试卷作实务能力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 大题(共大题(共 3 3 题)题)一、小杰,12 岁,因幼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小杰的双脚不能自行站立、独立行走当时小杰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因此,没有对他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这给小杰的生活、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转眼小杰到要入学的年龄,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也能给小杰带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因小杰双脚不方便,且担心他会因此而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小杰的父亲就没让他按时入学,而是请人在家中单独教小杰好好读书写字,同时也非常注重小杰在兴趣特长方面的培养,看到小杰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就请老师教他学习绘画,后来小杰又喜欢上唱歌,于是小杰的父亲又找来声乐老师教小杰唱歌,基本上小杰喜欢什么,父亲都会及时请相关方面的老师来教小杰什么久而久之,母亲感觉到这样有些不妥,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某社会工作事务所,向事务所里的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1请针对小杰的情况,分析他所面临的困境与需要2如何依据社区康复的原则帮助小杰 3当小杰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后,社会工作者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答案】1小杰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需要主要有:(1)康复需要:小杰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双脚不能独立站立行走,也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对他人的依赖性很强。
2)教育的需要:小杰的父母因担心小杰受他人歧视,在适龄时不让小杰正常入学,只在家中接受少量家庭教育,使得小杰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3)社会化的需要:小杰封闭在家里,没有朋辈交往,脱离社会,造成社会化困难2如何依据社区康复的原则帮助小杰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应遵循以下原则:(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通过社区康复,残疾人不仅要实现身体功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应实现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2)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社区康复应针对病、伤、残者对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采用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广覆盖的方法3)因地制宜的原则社区康复应依据社区的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康复技术、资源状况和康复对象需求等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的社区康复模式开展工作4)因陋就简的原则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尽可能动员社区力量的基础上因陋就简,使康复人员、康复对象及其亲友自制康复训练器械,充分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采用易懂、易学、易会的实用技术,使康复成为普遍理解、便于推广应用的服务措施5)因势利导的原则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节假日、双休日动员资源,利用政府及慈善组织和“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状态和参与社会生活。
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社区康复服务应使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树立自我康复意识,参与康复计划的制订,配合康复训练及回归社会等全部康复活动依据上述原则,社会工作者所采取的实施策略应包括:二、案例: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个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淑华经常向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他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在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但是却拒绝了他们的实质帮助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3从个人、小组、社区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答案】1增能理论的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的,根源在于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和与外在的互动过程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在社会中行动2)社会环境存在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这种障碍可以改变。
3)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4)服务对象都是有能力和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通过共同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中的压制和无力感,使其获得能力并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5)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伙伴关系分析案例,淑华的无力感来源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以及在家庭结构和互动中的负面经验另外,淑华的社会环境对其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也有限2优势视角来看,淑华的资源主要有:个人资源与缺失:吃苦耐劳,勤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婆婆和女儿,比较有能力;情绪不良、悲观、认命等不良认知环境资源与缺陷:环境的缺失,家庭关系不良,同辈支持不足,妇联和派出所认知不足、帮助有限等3介入策略个人层面:情绪疏导,改变认知,优势视角重建自信,重新规划人生,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家庭治疗小组层面:妇女发展小组,支持小组,共同发展等社区层面: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争取资源和政策三、案例:刘某,男,46 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 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 年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a社会上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纳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答案】【答案要点】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1)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刘某社会功能严重缺失,情绪不稳定,牢骚满腹,抵触矫正;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成家等问题2)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使他们很少得到或无法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刘某的需要有:(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尤其是刘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靠父亲退休金生活,经济困难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刘某没技能没本钱,难以就业或自己做生意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刘某单身一人,昔日同学都已成家立业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刘某需要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1)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2)诚恳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3)温暖与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