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管及文科类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教学考核规范.docx
4页计算机应用技术(经管类专业适用)考核说明与规范理论课教学计划基本可按万征老师的“建议”进行,要求教学过程突出计算思维的讲解,特别是第 6、7 章(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并行分布式与云计算)淡化概念和难点每一章都有计算思维的讨论,教学中尽量强化之,最好在期中左右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论述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 80%(理论 50%,微机操作30%)一、理论课期末考试(卷面分 100)纳入学校期末统一考试考试题型与分数比1、选择题(10 个,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第一章、第三章为主2、简述题(4 个,每题 7 分,共计 28 分)可能第 1、3、5、7 章各一题3、画流程图(8*2=16 分)第二章⑴根据问题求解要求,画流程图描述算法 ⑵给出 Python 程序(含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解析算法4、编写 Python 程序(8*2=16 分)第二章⑴给出问题求解目标 (使用分支结构和常用函数 )⑵给出问题求解目标,编写含循环结构(可能内嵌分支)的Python 程序 5、论述题(12 分)第八章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的论述6、讨论题(18 分)平时作业计算思维相关 特别强调:原则上,期末考试的内容一定要在平时作业中有所体现,例如,简述题、论述题、讨论题等。
二、实验课(即微机操作课)期末考试(在机房进行上机考试)微机操作实验过程基本按万征老师的“实验建议”进行,但信息检索需要减少一次课,故只布置一次有关信息检索内容的作业,并安排 PPT 制作和汇报考核按传统上机考试方式进行,去除文字录入考试内容,去除基础知识,仅包含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操作和一个综合排版操作,其中综合排版需人工判分上机不考 Python 编程!信息检索内容的作业,任课老师最好结合任课班级的专业,给出接近专业方面的搜索任务,格式和要求参考文科专业的信息检索题任课老师须收集学生的作品,原则上要给学生公布评分依据,也要将有关作品在学期结束前提交给课程组长(万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科专业适用)考核说明与规范理论课教学计划除“第 9 章-程序设计基础”不讲外,其他内容基本沿袭以前的教学进度和计划,并适量加强多媒体部分和信息检索部分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上机操作,要求学生完成四个重要课外实验作业(占总评成绩 40%,每个实验作业至少要提前 2 周布置下去,强调并设法杜绝抄袭):报纸排版(图文混排,建议占总评成绩的 7%)、简历制作(表格,占总评成绩的 5%)、信息检索综合应用(占总评成绩的 20%)及多媒体制作(音频和视频选一,占总评成绩的 8%) 。
每次作业,任课老师须公平公正地批改评分(百分制) ,做好成绩记录,并向学生公布每次作业的得分(除最后一次作业外) 信息检索综合应用作业,在内容上要包含足够的信息量,要有相应的写作规范,内容和规范参考上学期的资料,老师应根据学生对象拟定自己的题目在信息检索综合应用作业还要附加论文综合排版要求附说明:信息检索综合应用增加综合排版要求是为期末上机考试作铺垫的, 又为减少学生作业次数和老师批改次数!特别强调:原则上,期末考试的内容一定要在平时作业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基础知识部分除上述四个综合性作业外,其他作业仅作平时成绩(20%)的依据每个实验作业可在理论课上安排(要求)学生(可竞争方式)进行作品展示(因为实验课时可能不够) ,增强互动效果和交流!任课老师须收集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课外综合作业)作品(电子稿) ,给学生公布评分依据因为期末上机考试的比重下调到总评40%,每个任课老师必须将学生作品在学期结束前提交给课程组长(万征)作统一保存,以便给学生成绩留下评分依据考核与成绩: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微机操作课程进行混合,平时成绩 20%,四个综合性作业占总评 40%,期末上机考试占总评 40%考核按传统上机考试方式进行,去除文字录入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操作和一个综合排版,其中综合排版需人工判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