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干预配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冠心病伴抑郁效果观察 (论文).pdf
3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 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4 Ma r , 2 3 ( 9 ) 9 8 9· 心理干预配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冠心病 伴抑 郁效 果观察 董艳丰 , 张素英 , 刘立刚, 马 磊 , 王 龙 , 韩 红 , 于永革 ( 河北 省行唐 县人 民 医院 , 河北 行唐 0 5 0 6 0 0 ) [ 摘要 ] 目的 观察心理 干预 配合小剂量抗抑 郁 药物 治疗冠心 病合 并抑郁 症的 临床 效果 方法 将 1 5 6例 冠 心病合并抑郁症住 院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 疗组 与对照组各 7 8例对 照组给 予冠心病 的基 础 药物 心理治 疗组 除进 行 上述治疗 外, 辅 以心理治 疗, 并 口服 小剂量抗抑郁 药物4周后观 察 2组心绞痛发 作频率 、 心功 能的改善情 况、 心肌 梗 死发 生率 、 猝死发生率及抑郁 的改善情况 , 记 录药物的不 良反 应 。
结果 治疗 4周后 心理 治疗组心 绞痛发作 频率 、 心功能的改善情 况、 心梗发 生率、 猝死发生 率及抑郁 心境 的发 生率分 别为 2 1 % , 1 2 % , 5 % , 3 % 和 3 8 % , 对 照组分 别为 3 5 % . 3 5 % , 1 0 % , 8 % 和 7 1 % ; 2组症状 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 P均 1 7分 , 均排除精神疾 病 、 其他身心疾病、 重大躯体疾病 男 8 4例 , 女 7 2例 ; 年龄 4 8— 7 2岁 , 平均 6 5岁 ; 心律失 常 4 6例 , 心功能 不全 5 0例 , 心 绞痛 6 O例 将 1 5 6例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 组与对 照组各 7 8例 治 疗 组男 4 6例 , 女 3 2例 ; 年龄 4 8~7 0岁 对 照组男 3 8例 , 女 4 O例 ; 年龄 5 0~ 7 2岁2组 一般资料具有可 比性 1 . 2 方法对 照 组 进行 抗 血 小 板治 疗 ( 阿 司 匹林 、 氯 吡格 雷 ) , 他 汀药 物( 辛伐 他丁 ) , 抗 凝治疗 ( 低 分子肝 素钙 ) , 硝 酸 酯类 药物 , B受体 阻滞剂 。
治疗组在 对照组治疗 的基础上 , 辅 以心理治疗 , 主要采 用 了心理分 析法 , 消除患 者的紧 张 , 恐 惧 情绪 及松弛 一生物疗法 , 音乐放松疗法 , 3 0 m i n / 次 , 1 次/ d , 并 且 每晚予阿普唑仑 0 . 4 m g口服 , 多赛平 1 2 . 5 m g睡前 2 h口 服 , 观察 4周 1 . 3 观察 内容观察 2组患者在 治疗 4周心绞 痛发作频 率 、 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 心肌梗死发生率 、 猝 死发生率及抑郁心境 的发生率 ; 比较 2组 抑郁 的改善情况及药物 的不 良反应 1 . 4 统计学处理应用 S P S S 1 3 . 0软件 进行统计 分析 , 组 间 比较采用 t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2 结 果 2 . 1 临床症状治疗后 2组 症状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均 < 0 . 0 5 ) 见表 1 表 1 治疗 4周后 2组临床症状 比较 例( % ) 2 . 2 治疗前后 A MD评 分 比较 心 理 治疗 组治 疗 后 H A M D 评分 明显低 于对照组 ( P< 0 . 0 5 ) 。
见表 2 表 2 2组 H A MD评分 ( ± s , 分 ) 2 . 3药物的不 良反应治疗 组 2例 出现头 晕 、 乏力 、 食欲 不 振及 口干等不 良反应 , 治疗组有 1 0例 , 对照组有 1 2例 出现消 化道 症状 , 考虑 与药 物 的 胃黏膜 损 害有关 , 血 、 尿 常规 , 电解 质 、 肝 肾功能均 正常 ·9 9 0· 现代 中西医结合 杂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2 0 1 4 Ma r , 2 3 ( 9 ) 3讨 论 随着现代 医学模 式的改变 , 身 心医学越 来越 受到广 大 医 务工作者 的密切关注 , 这 主要源 于人们越 来越快 的生 活节奏 及越来越 大 的社 会 压力 , 冠 心 病 患者 普 遍存 在 抑 郁情 绪 问 题 , 他 们往 往因 为病情 反复 、 药 物效 果 差而 对治疗 失 去信 心 , 甚至抑郁 、 悲 观。
小剂 量抗 抑郁 药物结合有效而适合的心 理干预能减轻患者 的焦虑 , 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 改善和消除疾 病造成 的不 良情绪 , 从而达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 减少 并发症 、 改善生活质量 的目的紧张 、 悲痛等抑郁情绪障碍对 冠心病 的影 响可能通 过以下途 径实现 : ① 作用于 下丘脑 一垂 体 一肾上腺 系统 , 使其 过分活跃 , 引起 心率增快 、 心率 变异性 降低 、 压力感受器敏感 度降低 ; ②交 感神经 系统 活动增 强 , 儿 茶 酚胺 大量 分泌 、 脂质代谢 紊乱 、 T X A 2释放 增多 、 心率 增快 、 血压上 升 , 进一步导致心肌耗氧量与供血供氧平衡 失调 , 从 而 诱 发或加重 心绞痛 、 心律 失常 、 心肌梗 死和 心功能不 全 ; ③ 干扰血小板 功 能 、 破坏 血 管 内皮 结 构 、 免 疫 紊 乱 、 炎 症 反 应 等 具体机制 目前 尚不 清楚 , 但其对 冠心病 预后 的影响 等 同甚至 超过 了 目前已知的其他血管危险 因素 本研究治疗组 对冠心 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 采用心理分 析法 、 松弛 一 生物 疗 法 、 音乐放松疗法对患者行心理 和健康 指导 , 向患者讲 解 冠 心病 的基 本知识 , 纠 正错误认 识 , 同时加 强 医患沟通 , 把 他 们 的疑虑打消 。
鼓励患者宣泄 , 让他 们尽 情表达 , 释放 内心的 紧张 、 恐惧 、 痛苦 、 悲伤 , 教会 患者学会 表达 , 学会 由压 抑转 化 为释放 , 学会将抑郁情绪宣泄 出来 , 利用外界 的支持 系统来 减 轻 心理压力 , 对患者 的配合 和进 步多给予肯定和表扬 , 使他们 看到 自己价值的所在 , 避免 引起 患者 不愉快 的情绪 患者 每静坐或静卧 3 0 mi n , 听 自己喜爱 的音 乐 , 肌 肉放松 , 宁静 心 情 , 消除杂念 , 从而稳定情绪 治疗 中可辅 以口服小剂量 多虑 平和阿普唑仑 以前基 于对抗抑 郁药 物不 良反应 的考 虑 , 所 以临床 医生都是 慎用 对 心血 管系统 有 不 良反应 的抗 抑郁 药 物 , 对抑郁状态进行 治疗 , 但最近 的一些研究正在慢慢 转变这 种观念 美 国研究人 员发现 , 抗抑郁 药物可 以降低 血液 黏稠 度 , 使心脏病 发作 的几率降低 据《 美 国心脏 病联合 会杂志 》 报道 , 美 国杜 克大 学医学 中心和约翰 霍普金 斯大 学的研究 人 员观察 6 4名 因心脏病住 院的患者 , 均被诊断 患有 较严 重的抑 郁症 , 实验组 服用抗 抑郁药物舍 曲林 ( 商 品名 Z O L O F T) , 对照 组服用安慰剂 。
结果发现 , 实验组 1 6例血液黏稠度偏 高的患 者 中有 1 2例 明显 降低 ; 而对照组仅有 8例有所改善 研 究人 员解释说 , 这 是由于血液 中的复合胺 选择 性再 吸收 了抗 抑郁 成分 , 使 它们 不但 作用于脑细胞 , 还对构成血 液凝 集的血小板 产生作用 ⋯心脏病发 作后 , 有 2 0 % ~ 2 5 %的患者会患有较 严重 的抑郁症 过去 , 医生不敢对抑郁症进行治疗 , 担心抗抑 郁药物会加重心脏病 目前则建议 医生对患有较重抑郁症 的 心脏病患者进行药物 治疗 , 但对 于抗抑郁 剂是否 能用 于轻度 抑郁或根本 没有抑 郁 症 的心 脏 病 患者 , 还 没 有最 后 的定 论 多虑平为三环类抗抑郁药, 其作用在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 5一 羟色胺及 去 甲肾上 腺素 的再 摄取 , 从 而使 突触间 隙中这 2种 神经递质浓度增 高而发挥抗 抑郁作用 , 具 有抗焦 虑和镇 静作 用 , 并有 解痉 、 松 弛肌肉等作 用 , 可用于各 种忧郁 症及 神经 官 能症 阿普 唑伦具 有 良好 的抗惊恐发作的作用 , 且 对轻 、 中度 抑郁有效 。
笔者选用 这 2种药 物 , 不光价格低廉 , 而且用量极 低 ,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了其毒副作用 , 充分发挥了其有利 的 一面 , 且两者协 同作用 , 使治疗组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 明显 减少 , 抑郁症状显著改 善 , 胸 闷 、 气短等 心功能不 全症状 明显 缓解 , 心 电 图 s T —T压低 或低 平 的情况也 较前 有缓 解 , 发生 急性 心肌梗 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几率下降 说明实行心理干 预 后 , 患者 的情绪稳定 , 杂念 和心理 障碍消 除 , 在 改善抑 郁症 状 的同时改善 了 自身的躯体症状 , 进而恢 复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 提高了冠脉对心脏 的供 血 、 供氧能 力 , 提 高 了临床疗效 ; 同时 改变了患者不 良的心理状 况和行 为 , 使 其负 性心理 变为正性 心理后 , 能正确地对 待医务 人员 、 家人 和社 会 的关 系 , 保持最 佳的身心状态去正确对待疾病 、 积极配合治疗 , 从而 提高 生活 质量 , 改善情 绪状 态 , 提 高社会适 应能 力 , 有 效改 善心理 健康 水平及康复效果 , 使患 者相 关行 为得到明显改善 , 健康 行为得 到 强 化 。
防止冠心病合并抑郁 症是一 个任 重而道 远的过 程 , 需要 全体医务人员及全社会 的支持 由于冠心病 的长期 性和反复 发作性 , 有 9 0 % 以上 冠心 病 患者 出现 了各 种程 度 的 焦虑 心 理 , 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症状如 失眠 、 多梦 、 易 醒 、 恐 惧 、 易激 惹 , 常极 度 自卑 、 抑郁 、 悲 观 , 其 中 出现 中重度 焦 虑症 状 的 占 9 0 %多他们对治疗缺乏依 从性 , 甚 至敌 对治疗 部分 患者 缺乏疾病 的相关知识 , 对 于冠心病 及其 并发症 未能足 够 了解 与认识 , 在症状缓解后擅 自停止 药物治 疗 , 导致病 情复发 , 治 疗效果差 所 以临床工作者要加 大宣传力度 , 可利用宣 传栏 、 宣传册 、 画报 等 , 让人们 更多 地了解抑 郁症 、 冠心 病及其 并 发 症的相关知识 ; 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根据患者 的文化 程 度和社会背景 , 用不同 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用药 指导 , 提高其 自 我保健意识 同时 , 长期患病导致丧 失劳动 能力及 反 复住院造 成 的巨 大经济负担也是 患者产 生抑郁 、 焦虑 的主要 原 因。
社会 支持 是慢性病治疗 和康 复的重要 途径社会支持水平直接影响个 体 的健康 水 平 , 社会 支持 水平 越 高 , 心理 健康 水平 越 高” 经济支持后可 以很 大程度地 解决 患者 的后 顾之忧 , 使 之积 极 地配合治疗 ; 让更多 的家属参与 到支持行列来 , 对他们进行 健 康宣教 , 让他们也进入 到治疗 者的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