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杞产业调研报告.doc
11页枸杞产业调研报告一、枸杞产业发展现状xxxx 县是枸杞的原产地,具有 600 多年的枸杞人工栽培历史, 1995 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枸杞之乡” 、“中国枸杞出 xx , xx枸杞甲天下” 枸杞产业是 xx 县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县城经济的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发的不断扩大, xx 枸杞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强大 xx 全县种植枸杞产业 20 万亩,产业深加工不到 10%,品种 38 个,出口量 3000 吨,总产值 4.5 亿元并全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枸杞干果总产量达 5.4 万吨,总产值达11 亿元,占财政总收入 8 亿元其中: xx 杞乡生物制品有限有限公司枸杞种植面积 3000 亩销售 13 个国家,年销售额 2000多万元,现有资产 5000 多万元,资产负债率不到 20%全县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现金收入达 1729.6 元枸杞是 xx 县的传统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的纵深发展,枸杞也由过去药材部门的单一经销走向了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从而实现了枸杞由单一生产转向生产、 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在枸杞产业的稳步发展中, 枸杞的生产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营销体系日趋完善,加工转化数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提升,其支柱产业地位也日趋显现。
- 1 -xx 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枸杞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 日光温室致干和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 采用枸杞硬枝沙藏倒置崔根技术育苗, 革新了枸杞传统育苗技术, 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培育 0207、 04-1 、 06-1 等 9 个新品系,全县共建立枸杞优质苗木基地550 亩,推广统防统治及生物防治13.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6.6 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4万亩,出口原料基地3 万亩,其中:杞乡生物食品公司等18 家企业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早康、杞乡生物食品公司 2 家企业取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证,杞芽、旭彤等 10 家企业通过了产品质量认证,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枸杞产品认证分别达到 3.37 万吨、 1.3 万吨、 280 吨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xx 枸杞产业近年来的发展虽然突飞猛进,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枸杞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场、消费需求的紧密对接、而且有些问题还衍生出一些新问题一)枸杞产业政策市场机制不健全 政府一直提倡优质优价、以质论价,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做好;现在市场没有分类,产品质量好坏不分,导致好坏一个样。
二)市场监管不到位,销售问题多 枸杞规模化的投资到- 2 -位了,但国家标准化的补贴没有到位三)枸杞的质量体系不健全,质量差别大,价格不同步一是枸杞的采摘、 加工、质量体系比较慢, 摘一次, 打一次农药;二是枸杞的适度规范化管理 3 万亩,超过 5 万亩就要顾人来完成;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不能适应现代枸杞科学的发展需要四)化肥利用率低, 生产水平不尽相同 枸杞产业投资环境差,资金使用面大,贷款难度大、国家补助的标准低枸杞的收购标准不统一,市场不统一,枸杞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五)枸杞规模化的投资已经到位, 但是国家标准化的补助不到位质量标准不好控制,各家各户各自为盈,检验不健全枸杞收购标准不统一,市场不统一六)市场机制不健全,一直提倡优质论价、以质论价,但是没有实现市场没有分类,产品质量优次不分七)加工产品品种单一, 转化水平低枸杞作为产业化基础的优势特色基地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优质特色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在农业总产量中, 枸杞产业生产仍然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区域性主导产业和形成产业化系列比较少八)枸杞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够首先,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仍不够大。
近几年各级财政都拿出资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但是- 3 -资金量不大、资金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其次,产业化合作组织遭遇资金困难 由于贷款困难、 流动资金贷款发放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造成产业化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 各环节都遇到资金困难最后,培训资金缺少,工作经费不够,导致很多工作不能较好的开展加工转化率低, 消化转化的企业太少, 深加工率不到 10%深加工品种只有 38 种,本土企业缺乏资金三、对发展枸杞产业的几点建议1.实现枸杞产业提质增效,政府扶持是关键枸杞产业作为 xx 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间较晚、发展基础薄弱, 所以急需政府的大力扶持 一是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管理技术,保证技术进村入户,把技术推广的目标定位在 “农户使用” 而不是“农户了解 “上,把技术推广工作做实, 提高技术利用率 二是政府应广泛采取同科研机构联手的形式, 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成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研究适合本土的新品种, 开发自己的新产品三是政府应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帮助企业申请国家项目, 争取资金、 协调金融机构向企业乃至营销户提供贷款 同时也可采取对外招商引资等方法有效解决枸杞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和产品研发难题。
政府的扶持将为枸杞产业的发展开山辟石2.枸杞产业政策应在市场调节机制上下功夫改变一家一- 4 -户的种植模式和经营模式,设法统一管理、 科学管理, 改变经营方式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尝试 3 种模式:(1)企业直接管理 2)启用合作社管理 (3)企业与农民签订合作合同3、加速枸杞产业发展,企业扩大规模是保障市场决定销量、 销量决定产量 市场、销量、产量环环相扣企业在其中扮演者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角色,承担者开辟市场、扩大生产规模的重任 企业的规模则直接决定着企业对枸杞的收购、加工、销售能力要保证枸杞产量、销量的不断提高,就要保证企业有扩大规模的能力, 企业规模的扩大既能满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能带动农民扩大生产、 提高利益,可谓双效加速枸杞产业的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要规范, 谁管谁的问题要区分清楚,理顺关系要在土地租用标准化和土地流转上下功夫, 并给予资金投入,尤其要规范合作社的作用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3、保证枸杞产业稳步发展, 提高枸杞农民文化水平是基础不论是提高技术利用率, 还是提高管理效率和产量, 都要建立在枸杞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 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文化水平,只能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 利用学来的技术进行生产。
即使科技人员讲解的更详细、 发放更多的技术资料, 他们也不能- 5 -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产量和管理效率面对 xx 县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 应把科普教育作为发展枸杞产业、 实现农民增收的当务之急 只有提高了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 才能使提质增效成为现实, 使枸杞产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鼓励枸杞产业规模化发展制定准入门槛,制定层次标准、分类经营规范枸杞包装,提升品牌效应,规范市场标准4.健全枸杞的质量体系科技投入给予倾斜,挑选个别企业重点扶持,提高优质特色枸杞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5.健全市场机制,规范市场分类科研机构应多加强监测与开发6.提高枸杞产业质量要在新产品研发上给予补助,将新的项目,好的策略放在大企业,以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7.改善枸杞产业投资环境应在基地建设上给予扶持,烘干设备给予适当的补助 (注:为避免少数企业骗取补助,检验过程既要见票又要见实物8.加大枸杞产业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枸杞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化合作组织的作用, 变贷款困难为贷款不难;三是对资金缺少,工作经费不够,导致很多相关工作不能较好开展的枸杞产业户,要耐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要从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指导,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相信政府一定- 6 -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