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空15师.pdf
12页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空 15 师目前蜗居在太原的 15 师,深受林彪事件的影响原师副政委刘宝文,刚从空军学院调到师里就赶上 9.13,被作为死党,关押数年15 师更是被认为是空四军参与政变的骨干队伍,从李世英 师长、丁卓师政治部主任开始,包括 45 团团长顾善春等正内的 200 多人被无端收审,进入上海五角 场空军干部学院办“学习班”从 1973 年开始,3 年时间里,全师 85%以上的人员被更换(战士复员, 干部则转业) 战斗力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当年把 15 师放在南空,可是作为空军头等主力使用的地面 苦练,空中精飞”的口号就是 15 师李学武特级飞行员提出来的 15 师下辖 3 个团:43,44,45;一个独立大队其中 44 团是训练团,有 32 架米格 15 双座教练机,驻扎在盐城战斗部队驻扎在无锡硕放机场硕放机场是 50 年代苏联人帮助建造的中型轰炸机场,一 条混凝土跑道,厚 1m;跑道长 2800m一条辅助跑道 每个战斗团实行“三三制”,即 3 个大队;每个大队辖 3 个中队每个中队有 4 架歼六丙因此一个团有 36 架歼六 独立大队实际也是团级单位,有 4 架“乌米格 15”,即装有雷达,能够夜间战斗;有 2 个中队 8 架歼 六甲,也是可以夜间战斗的型号。
有两架歼五教练机所以当时 15 师是标准的全装满员的甲类战斗师既有 72 架歼六丙;8 架歼六甲;4 架“乌米格 15”; 36 架歼五教练机 地勤方面以 45 团为例,编成有一个机务大队(营级) ,下辖 3 个机务中队;每个中队辖 3 个机械分队,一个军械分队,一个无线电分队,一个特设分队 机械分队编制有:分队长 1 人;机械师 4 个;机械员 8 人 军械分队有分队长 1 人;军械师 1 人;军械员 4 人;无线电分队有分队长 1 人;无线电师 1 人;无线电员 4 人; 特设分队分为仪表和电气两个小组有分队长、付分队长各 1 人;电气小组 4 人;仪表分队 4 人; 其中电气师、仪表师各 1 人中队有中队长、付中队长、指导员、付指导员各一人 因此,一个机务中队有 40 人一个机务大队有 125 人左右 由于当年“三支两军”的影响,部分军人到地方支左,因此部队扩编,实际人数要多 20~30%笔者所在的 45 团机务一中队无线电分队,有 3 个人支左,在岗 6 人,超编了 2 个人 当年歼六丙的造价为 60 万/架1969 年刚刚进部队时,所在的 45 团飞行 1 大队应该配备 12 架歼六 丙,实际只有 8 架。
70 年、71 年陆续从成都和沈阳接回来 10 多架歼六丙,才实现了满员飞行员多,基本上每架飞机配了 2、3 名飞行员45 团有 36 架飞机,飞行员则多达 100 余人每个 飞行日,基本是人歇机不歇好一点,飞行员一年的飞行时间有 50 小时,一般只有 3、40 小时当然, 歼六丙的留空时间也短,最长不到 80 分钟每次训练,一个起落不过 3、40 分钟;每天 4~6 个起落;每周能飞 2 天就不错了 也受发动机寿命短的影响歼六发动机中修时间 50 小时;大修时间 100 小时再次大修要回厂返 修因此现场的发动机使用寿命不到 200 小时发动机在地面试车,2 个小时折合空中 1 个小时中修在外场修理厂进行大修在内场修理厂进行外场修理厂属于 15 师;内场修理厂归硕放基地每次飞行,基本以团为单位进行今天 43 团飞行训练,明天是 45 团训练如果进行夜航训练,还要避开独立大队的训练 每次飞行训练,除去“趴窝”的,即有故障不能飞的,进修理厂大修的,战备值班的……也就是 30 来架上起飞线战备值班飞机一般要 3 架——其中有一架是备份的赶上一级警报,双机起飞每逢休息日,各飞行团要布置战备值班机组。
通常按照 4 机——一个中队的规模排班相关地勤机 组,包括军械、无线电、特设的,人员就地休息,不准出营房运输连安排相应的汽车值班,有运输人 员的,有拉飞机的在硕放,地勤人员宿舍离汽车站的距离不超过 200m;从营区到机场有 1000 多米的距离有人统计过,接到转进命令——如:四机二等,地勤人员应该在 15 分钟内到达机窝;30 分钟内,将飞机拉到起飞线经常进行演练,从下达命令到飞机完成起飞准备的时间越短越好 机场方面,则是长期双机二级战备飞机防护罩拉掉,仅仅进气口堵盖不拿下来43、45 团轮流值 班每次一个星期周日晚上解除战备值班后进行换防二级战备值班期间,地勤人员住在机场,离飞机的距离不超过 100m飞行员身穿飞行服夏天稍微难受些那年月,还没有空调一说顶多了,飞 行员值班室放几块冰空、地勤灶一日三餐送饭到机场伙食比在营房饭堂要好一些 当年的伙食标准:空勤灶——3 元/日;地勤灶——0.90 元/日地勤灶,每天中午,一荤两素;晚饭一荤一素由于飞机少,训练经费少,所以飞行员通常在地面的模拟驾驶舱进行训练一个团有两个模拟仓对飞行员实行的是保姆式管理每 3、4 个飞行员配备一名生活干事,同住不同吃。
干事主要负责 飞行员的饮食起居,思想工作因为飞行员在空中要集中精力按照数据、地面坐标等进行飞行,主要靠 平时的死记硬背,飞行时,没有时间看航行图如果有思想问题,上天后注意力不集中,闹情绪……很容易出事故故,一个好的飞行员实际生活中非常单纯,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很少一旦因为某种原因 退役,不让转业、复员,分配到其它部门任职,养起来,直到退休这是战斗机飞行员的情况运输机、 轰炸机的情况不是这样歼六飞机的超短波电台有 6 个无线电频道6 频道是国际频道,用于同民航通话其余 5 个频道为 军用各频道分配如下:各大空军军区独立各成系统,第 5 频道在各军区通用,方便飞机跨区作战和转场,也就是全空军系统保留一个专用频道各军区要占用一个频道,方便军区内统一指挥空军各军要 占用一个频道,方便军一级统一指挥、调动;师里控制剩下的两个频道,基本上是平日训练用一个,战 斗情况时用另一个每月要进行频率调整一般调 2 到 3 个频道,调 4 个频道的机会不多没有调 5 个频道的情况因 为调频的时间一般在休息日的下午 3~5 点在这段时间里,整个军区天空一片混乱,呼叫、对频道的、 调整发射的……因此起码要保证一个频道不动,以便出现空情时,作战飞机能够不受调频影响。
战斗机有 60 个石英晶体,用 60 个编号称谓,平时放在师保密室需要用的时候,凭军区保卫部的 通知领用和归还晶体中有 10 个作为战备,平时不让动用,只有战争期间可以动用全军一致所谓 石英晶体,利用该晶体具有的压电效应,在开机突发电压(流)的作用下,与电压中的某个谐波成分产生共振,经过检波、放大,成为调幅波的载体……每块晶体的固有频率不相同,因此构成不同的(超) 高频(率) 飞机电台上有六个晶体,因此有六个频道每次更换晶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频率歼六丙的无线电专业有 7 种设备,即:短波电台,无线电罗盘,测距雷达,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机, 敌我识别器,护尾器 护尾器其实是一种雷达接收器当年海南岛空战中,我军飞行员从护尾器的狗叫声中,知道美军机发射了导弹,于是急忙拉高跃升,躲开了导弹攻击结果,美军的空空导弹将飞在前面自家的战机击落 因为护尾器性能不稳定,有时自己瞎动作,所以飞行时,飞行员常常将其关掉自从有了海南岛 的战例,飞行员再也不敢擅自关掉护尾器了1970 年前后, 沈阳飞机制造厂企图用半导体代替电子管, 改进护尾器, 拿着样品到 15 师进行试验 因为每次更换护尾器,地勤人员要架高梯到机尾上方进行拆装,很不方便,很累,所以地勤干劲不大, 在高梯上磨洋工。
另外,半导体护尾器性能更加不稳定折腾了 2 个月,不了了之 从这次飞机设备改造中,也看看到但是我国技术力量不强,许多装备、设计能力、加工能力……很 低很低!测距雷达,地勤管它叫“半雷达”只有测距功能要靠飞行员肉眼看到敌机,然后让机头对准目标, 打开测距雷达,获取目标的距离并用光点套住;一旦进入射程即可开炮 歼六甲上的“全雷达”,可以自己搜索目标,并完成测距……“全雷达”与“半雷达”的区别:前者能够搜索自动目标,后者仅仅有测距功能因此,歼六甲可以用于夜间战斗;歼六丙仅仅在白天作战 飞机用于瞄准的系统有两套:半雷达测距、瞄准算一套;还有一套是光学瞄准系统一旦半雷达 失效,就要靠飞行员前上方的光学瞄准系统进行人工测距、瞄准了罗盘分为电罗盘和磁罗盘电罗盘归无线电专业管,磁罗盘归特设分队的仪表专业管电罗盘依据 导航台给出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工作;磁罗盘依据的是地球磁场1971 年 9 月的那天,周恩来下达全国禁空令后的措施之一就是关闭全国各地的导航台导航台信号没有了,电罗盘上的指针飘忽不定,或者根 据干扰信号强度大小进行指示;或者指向国外的导航台信号 两种罗盘配合使用以磁罗盘判定大致方向, 用电罗盘确定目标航线。
所以飞跑道没有正南正北的,总是与南北极形成一个角度如果跑道与南北极处于平行状态,磁罗盘会把南北极误认为是跑道方位指示高度的仪器仪表也是两套——即无线电高度表,特设高度表,两者工作原理不一样无线电高度表采用雷达测距原理,依靠发射天线向地面发射电波,同时向鉴别器传送一个同步信号;地面反射回 来的信号被接受天线收到,与鉴别器的同步信号比较,会得到一个时间差值,根据电波传输速度,可以 方便地转换成距离特设高度表是依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工作飞行一般以无线电高度表为准信标机的作用:为了准确引导飞机降落,在跑道中心延长线两端 1000 米和 3000 米的地方安置了向 上垂直信号发射器,飞机只有对准了跑道,才能在飞过这两点时接受到信号,耳机里有不同的提醒声音这个接受两点信号的仪器就是“信标机”根据信标机的提醒,飞行员要做的工作是在飞过 3000m 时检查 飞行高度是不是在规定范围之内,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要进行调整飞过 1000m 时,再次检查飞行 高度,如果不符合规定,就要做复飞的准备了只有在飞过 1000m 时飞行高度在规定范围之内,才能进入正常降落的程序 1971 年禁空令发布后,各地机场除了关闭导航台外,信标台也关闭。
飞机及时到了机场上空,因为 没有信标台的指引,很可能对不准跑道;或者控制不好进场降落的高度罗盘、导航台、信标台和信标机,配合起来,使飞机能够飞上天,又安全地落下来 以前,中国空军无法到南海巡逻,护卫祖国领空安全,除了飞机航程短的因素外,也跟南海没有导 航设施,没有信标台等因素有关近几年,南海方向的战场建设进展迅速,建设了一批自动导航台和自动信标台,我军飞机可以正常到那里巡航了敌我识别器不常用无论训练飞行还是战斗起飞,飞行员一般不打开无线电员(技师)平时也不检查当年杜凤瑞牺牲的那场战斗中,我军高炮就击落了自己的一架战斗机应该是敌我识别器没有起 作用;也可能是地空配合不熟练所致至于各种设备必须的电源中心,由 2 台发电机(用一备一)和硒整流器组成很奇怪,当年飞机上 不用硅整流器,而是用硒整流器在部队 4 年,只听说过一次兄弟单位硒整流器击穿的故障可见歼六 丙上电源中心很皮实电源中心归特设分队的电气小组管从老兵嘴里和 4 年的实践看,歼六丙飞机唯一没有发生过故障的只有副油箱投放装置这个投放装 置动作原理不复杂:将副油箱或者炸弹挂上时,利用箱体本身的重力,触动一个机械杠杆动作,将挂钩 闭合并自锁。
解锁时,飞行员搬动控制开关,给出信号,解除自锁装置,副油箱利用自身的重量,摆脱开锁了的吊钩后下坠苏联人设计的这个装置简单、耐用投放装置归军械专业维护当年根据不知哪位高人的指示,地勤人员中掺杂了一批文化程度仅有小学水平的农村兵实际上,过了半年,就因为不适应工作需要被淘汰了大部分45 团机务大队一中队的无线电分队,分配来的 2 名 农村兵一个去了盐城训练基地,一个去了场务连特设分队的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