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道308线漳平境内白溪至红尖山段公路.doc
19页省道 308 线漳平境内白溪至红尖山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线路自起点白溪沿赤水溪经官田镇西后、三层礤、永福镇水尾、颖水,然后路线转向西北侧展线爬坡至和丰村,展线于 K23+880 处穿 500 米和丰岭短隧道,出隧道后沿溪展线前进至永福镇东山(路线桩号 K26+600)接上省道 308线,然后继续沿旧路布线至路线桩号 K27+900 避开旧路,从元帅山方向布线往永福镇中心前进,穿越镇区后路线在永福镇坎下坂再次接上省道 308 线,并继续沿旧路布线前进至后孟西北山坡脚改走新线,展线爬坡至路线桩号 K37+450处接上省道 308 线,继续沿旧路布线前进至东坑、龙车水尾,过龙车水尾中桥后改走新线,并由西南侧山坡展线爬坡前进至红尖山(新罗区界)接上省道308 线,此为本项目终点终点桩号 K47+719.912,全长 47.720 公里本工程为省级公路,其中 K0+000 至 K26+200 路段采用设计速度 30km/h、路面宽度 7.5m 的三级公路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K26+200 至 K41+200 路段采用设计速度 40km/h、路面宽度 8.5m 的二级公路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K41+200至 K42+720 路段采用设计速度 30km/h、路面宽度 7.5m 的三级公路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
工程总投资 21713.02 万元,工期 2 年工程永久占地 95.48hm2,临时占地 7.20 hm2,堆渣场占地 1.65 hm2,项目征用杂地面积 3.27 hm2,林地 26.52 hm2,旱地 34.28 hm2,水田 9.73 hm2,园地 12.68 hm2拟建公路全线总挖方量为 252.10 万 m3,总填方量为 233.11 万m3,全线设有 2 个弃渣场项目全线设置临时施工场地 5 个,临时占地面积5.0hm2,沿线设有 6 座桥梁表 1 本项目主要工程指标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省道 308 线漳平境内白溪至红尖山段公路工程建设地点 漳平境内建设单位 漳平市菁华路桥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投资 21713.02建设规模 全长 47.720km 工程占地永久占地 95.48hm2,临时占地 7.20hm2建设工期 2 年(即 2010 年至 2012 年)二、主要技术指标指标名称 单位 白 溪 至 永 福 镇 东 山 东 山 至 龙 车 水 尾 龙 车 水 尾 至 红 尖 山桩号 K0+000-K26+200 K26+200-K41+200 K41+200-K47+720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设计速度 km/h 30 40 30停车视距 m 30 40 30一般最小半径 m 65 100 65极限最小半径 m 30 60 3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350 600 350最大纵坡 % 8 7 8最短坡长 m 100 120 10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400 700 4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400 700 400路基宽度 m 7.5 8.5 7.5行车道宽度 m 2×3.25 2×3.5 2×3.25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桥梁宽度 m 净 6.5 净 7.0 净 6.5三、主要工程数量工程指标 单位 工程数量 工程指标 单位 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挖方) 万 m3 252.10 征用基本农田 hm2路基土石方(填方) 万 m3 233.11 涵洞 道 161拆迁房屋 m2 9007 排水防护 m3 109724.7征用土地 hm2 95.48 水泥砼路面 m2 330211.7拆迁电杆 根 97 桥梁 座 6 座1.2 产业政策符合性拟建工程属于山岭重丘区公路工程,在选线上根据项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沿线乡镇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合理路网布局、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选择路线有利于带动华安、漳平、龙岩三地的发展。
项目选线符合漳平市交通规划的建设要求目前福建省交通厅提出“十一五”后期要全力推进“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 本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支持了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建设,对海西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是符合产业政策的1.3 与规划的符合性1.3.1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根据《漳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纲要》 ,项目路线经过的永福镇和官田乡规划为南部经济区,以农业种植以及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科研和观光旅游为主本项目的建设,将打通永福镇、官田乡与漳州、龙岩的经济大通道,有利于加快南部经济区的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1.3.2 与漳平市“十一五”规划的符合性根据漳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要在抓好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努力构建“二纵三横”干线公路,完善农村路网重点抓好 S203 线泮华—城关—西园段、S308 线白溪—红尖山省级干线公路部分路段改建,实施 X602 线龙崆洞—拱桥三级公路、X604 线赤水—吾祠三级公路、X670 线新桥—溪南三级公路、X671 线桂林—永福—月水三级公路、X673 线梅水坑—大深三级公路等县级干线公路,建设西元大桥—永漳路接线道路、省道 208 线东坑口丽菁大桥及连接线,2007 年前 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乡村公路硬化,实施市乡公路路面破损改造工程,形成快速便捷的市乡村客货运输公路交通网络,明显提高我市的通达度。
客运站场建设方面,规划兴建漳平长途汽车二级站、乡镇 4—5 级客运站、村招呼站和货运物流中心 “十一五”期间完成 380 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本项目属于“二纵三横”中的一横,项目建设符合漳平市“十一五”规划1.3.3 与漳平市农村公路网规划的符合性根据漳平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01-2020 年) ,规划提出漳平市“二纵三横”干线公路网布局,即以省道干线第八纵(新尾桥至大杞段)和原省道 13-208 线(岭头至月水段)纵横南北;第八横(红尖山至华安段)串联永福、官田;第五纵(半华至合溪段)串联象湖、溪南、芦芝、桂林、西元;同时,以原县道604 线串联赤水、新桥、灵地、吾祠,横穿东西,共同构成“二纵三横”干线公路网,解决漳平市与其他县、市、区之间的连接问题,是进出漳平的主要通道本项目属于漳平市规划的省道,路线的走向与规划一致1.3.4 与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符合性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于 2006 年 5 月经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并列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 ,永福镇是创业园的中心区域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规划总面积 10 万亩,主要建设台湾农民创业服务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台湾良种种苗引进与繁育中心、台商度假休闲中心等 4 个中心,高山绿色乌龙茶生产示范区、名优花卉栽培示范区、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示范区、台湾短低温果树种植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等 5 个示范区及 1 个农产品产地综合批发市场体系。
项目的建设将从创业园中部穿过,有利于提高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物流水平,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地带动创业园的建设1.3.5 与漳平市水源地的协调性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漳平市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的批复》(闽政文〔2007〕242 号 ) ,漳平市自来水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调整后的范围批复如下:一、一级保护区范围:大坂三级水库库区水域及其左侧(指面对下游左侧,下同)外延至一重山脊和右侧(指面对下游右侧)外延至公路(不含公路)范围陆域,以及黄固溪大坂三级电站至黄固溪口以隔水堤坝为界左侧水域及其沿岸外延至公路(不含公路)范围陆域二、二级保护区范围:大坂三级水库大坝至大坂水库库尾上游 1000 米水域及其两侧汇水区域,以及黄固溪大坂三级电站上游 50 米至黄固溪口水域左侧汇水区域(一级保护区范围除外) 三、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日常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线路经过漳平市永福镇,根据水源保护区的规划图,项目所经线路不经过水源保护区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龙车村所在地的拱桥溪距离大坂水库约 11 公里,项目对漳平市水源地的影响较小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2.1 生态环境影响2.1.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公路沿线的农业、自然植被、森林生态。
2.1.2 生态环境现状①沿线陆域植被覆盖较好,总体生态质量尚可,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农业生态以主要以蔬菜等作物群落为主;公路沿线,现状自然植被主要是以马尾松、杉木、竹林、灌草丛以及草丛相互交错分布为主,覆盖较好②据调查,沿线野生动物资源主要隶属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4 纲:区域分布和可能出现的哺乳动物为大足鼠、社鼠、黄毛鼠、青毛鼠等;沿线出现的两栖爬行类有蜥蜴、壁虎等;项目路线水体分布有部分经济鱼类;陆域鸟类主要为麻雀(保护动物) 、家燕、小云雀、红嘴蓝鹊等2.1.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及环保措施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的途经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割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使沿线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路基取土、开挖路堑,填土破坏地形、地貌和植被,并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工程活动扰动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对沿线生物的生存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①拟建项目在施工阶段由于对地面进行开挖或填筑,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植被遭受砍伐,铲除、掩埋及践踏等一系列人为工程行为的破坏,由于公路占地大部分填筑为路基,被占用的植被生物量不能恢复绿化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公路建设损失的生物量。
②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生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施工机械噪声对动物的干扰;临近溪流路段的施工对两栖类和爬行类,特别是对两栖类动物小生境的影响较为显著施工期路基填制会惊吓植被中生活的某些野生动物拟建项目施工将使得公路沿途的大部分野生动物迁移别处,远离施工区范围,从而导致公路沿线周围环境的动物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距离公路施工区较远的区域将会相对集中并重新分布,在工程结束后沿线施工噪声等影响减弱后又会回到原来比较适宜生存和活动的地域因此公路建设对沿线野生动物有影响,但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③本项目沿线有 6 座桥梁和一些涵洞,这些路段施工时施工材料若随意堆放,由于保管不妥,可能受暴雨冲刷将会进入水体,这些施工材料将会导致水体浑浊,改变水的酸碱度,破坏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但由于本项目没有大中桥的建设,沿线只有一座桥设有桥墩,而且施工区域相对于邻近水域而言面积很小,且生活污水多用于农灌,加上水体的自净以及浮游生物的普生性,项目桥梁施工对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影响不会很大④桥涵施工时可能会导致在桩基施工时造成桩基部位的底栖生物量的直接损失,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底质环境的不稳定,尤其是冲淤幅度较大的区域对底栖生物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本项目的桥梁跨度较小,而且评价范围内底栖生物种类较少,因此桥墩冲淤不会对底栖生物产生大的影响生态保护措施:(1) 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① 开工前,对施工范围内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既少占农田、林地,又方便施工②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③ 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④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临时堆土场进行弃料作业,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排,更不允许排入河流,临时堆土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⑤ 如需搭建临时建筑,应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⑥ 公路穿越水体地段,应注意设置涵洞或桥梁保证水体交换,施工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处理后尽量用于农灌或绿化⑦ 路基施工和土石料场施工前,应将占用农用地的表土层(其中耕地约40~100cm 厚,林地约 15~60cm 厚,即土壤耕作层)剥离,并在临时用地范围内适当位置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