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docx
11页转载 ]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钱俊时(教授) (《益生文化》秋季卷稿件)唐末五代•吕洞宾:“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爻 《敲歌》)元明间•张三丰:“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 命固,息念俱消, 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功也 (” 《证道仙经》 )性命圭旨》 : “吕知常曰: ‘一息暂停,方可夺天地造化 '程伊川曰: ‘若 非窃造化之机,安能长生?'翁葆光曰: 之工夫,可夺天地一年之气数'此三老 者岂虚语哉?” 如何修性,如何修命, 如何性命双修, 这是丹道的头等大事谈一点粗浅认识: 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这,就能 避免“只修 性,不修命”而踏上了性命双修之坦途1、金元间•丘长春论“止念”与“心定”、“慧光生”和生“慧”的关丘长春指出:“学者急须止念,念止则心定,心定则慧光生慧既生矣,还须自涵于不睹不闻,无声无臭之中,久之方返 于虚无真境 修“止念”即修静功,即修性修止念修到念止,则“心定”,即修清静之功达到高层次——入定此际必“慧光生”圭丰亠厶”慧光”者,即本性(元性、 元神)之光,此光有多种称谓,除“慧光”外,还有“性光”、“灵光”、“神 光”、“天光”、圆光”等。
慧光生必生“慧”(获得智慧、大智慧和这样那样的功能) 丘长春的这条语录将“止 念”与“心定”(入定)、“慧光”和“慧” 的关系讲透了从修性入手修炼者 走的都是这一条路:修止 念7念止(慧光生,入定)7生慧识神让位于元神 丹家谓 之“心死神活”这就是一条规律世界上办好任何一件事都要摸清规律,按 规律办事,修仙、修 丹、修真或者笼统地说修行、修持,也 绝不因其特殊而例外对丹道有深入研究的胡孚琛也讲明了这个观点,讲得很精彩:丹道修持最要害的步骤是‘入定',入定以见‘五彩神光'为效 验先师尝 云:‘光通阴阳界',就是说人体修炼到见五彩神 光,就可以打通色身和法身的界 线,人的意念也就可以激发 潜能了当人的意念可以对色身和法身产生实际作用 时,便是‘神通阴阳界'至,此则可天人合一, 参赞天地之化育 ”(《性 2、丘长春 上条语录之后还隐藏着一位尊敬的客人 这位客人就是“元气”,也称“先天炁” (还有其它一些称谓)命法诀 讲》 )”当修持者“慧光生” ,见到那“园陀陀、光烁烁”的慧光时, 这位尊敬的客人 即姗姗来迟:元神不可见,见之于元神之光慧光;而当修持者忽然生“慧”时,正是这位尊敬的客人对元 神施加影响之时。
请看宋•张伯端在《青华秘文》中是如何说 的:①“性之初见如星大,园陀陀、光 烁烁,……故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②“元神见,则元气 生盖 自太极既分, 禀得这一点灵光, 乃元性也 元性是何物为之? 亦气凝 而性灵耳故元性复而元气生,相感之理也因此“修止念T念止(慧光生, 入定)T生慧”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为如下关系:“修止念T念止(慧光生,入 定,先天炁生)7生慧(先天炁作用于元神,元神因之灵验) ” 3、从以上两条可以看出从修性功(止念)入手最初可取得 四个成果,如何把握其 中两个成果至关重要第一个成果是念止见慧光;第二个成果是入定(见慧光为入 成果是生“慧”(获 得智慧、大智慧和这样那样的功能) 这四个成果中的两个,一是生先天炁,另一 是生慧,如何把 握这两个成果至关重要定前提);第三个成果是招摄来先 天炁(“元气生”) ;第四个错误做法:刚生“慧”后,不是“慧而不用”,而是在“慧”上大做 功夫,结果 就走上“只修性,不修命”的不归路(走这条路的 人真不少,等到要回头时已晚 矣! )正确做法:念止,生先天炁,进而生“慧”后,“慧而不用”,紧 接着依靠已招 摄来的先天炁修“止息”(停止呼吸) ,即由止念 到止息。
这就能避免“只修 性,不修命”,而踏上性命双修之坦途4、修“止念”明明包含招摄来先天炁(见第 2、3条),却只能 称“修性”,而 不能称“性命双修” 从丹道看,修元神就是修性,而修先天炁就是修命;扩展开 来说,修元神(修心) 、修慧光、修慧就是修性;修先天炁、 修形、修身就是修 命修“止念”明明包含招摄来先天炁,为 何只能称“修性”,而不能称“性命 双修”?原因就在修性功招摄 来之先天炁虽然对祛病健身有极大益处,但它的主 要作用却 在修性, 记住张伯端的话: “元性是何物为之?亦气凝而性灵 耳故 元性复而元气生, 相感之理也 ”这就是第 1条丘长春 的语录只字未提先天炁 的原因所在从下文第 11条可以看 出:只有由止念进而止息,方能称性命双 修正因为如此本 文才专门论述“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由止念到止息”5、唐•司马承祯论“初得小慧,悦而多辩”,必然导致“早终”唐•司马承祯 (647-735)指出:“人怀道,形骸以之永固然 虚无之道,力有深浅,深则兼备于形,浅则惟及于心被形 者神人也, 及心者但 得慧觉, 而身不免谢 何耶?慧是心用, 用多则心劳, 初得小慧, 悦而多 辩, 神气漏泄, 无灵光润身, 遂至早终,道故难备。
语重心长,讲得多深刻 啊!司马承祯所说“慧觉”意即生“慧”获得智慧、大智慧和这样那样的功能) 生慧是一个由生 小慧到生大慧的过 程, 是修“虚无之道”,“惟及于心”的浅层次的成果, 离修“虚无之道”,“兼备于形”的深层次的成果还差得 很远慧” 并非不可用,但“初得小慧”时之“慧”不可用从丹 经看,在炼神还虚, “三 年乳哺”之后“慧”方可用可,大用!(见明•伍冲虚的《天仙正理•道源浅近篇》)6、 些气功大潮中的功能人的早逝值得我们警惕益生文化》主编陈全林在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重视: 南方某老朋友的丈夫的,说他的妻子已经成了植物人修道本为了生死, 你有把握吗?我在写这一段时, 正好接到我很感慨她可是过去有名的大师,功夫很高,……多年前 我认识她,她 一直对我很尊敬若来北京,会来看我年轻 的时候,功夫很好,有特异 功能,可如今老了,精气神不足 了,连自己也救不了当年她给别人治肿 瘤、治疗糖尿病, 很容易去年( 2008年) ,她打给我,说自己得 了糖尿 病,并发症严重,医生是要她截肢,视力也不行了本来她 喜欢看 我写的书,如今,看不了一年后,她成了植物人 样的病人 让人痛心, 难过。
我一直在思考, 如何真正证道, 了脱生死?而不是有某种功夫功 夫好不一定有道,也不 定能了生死我见过不少前辈,到晚年,精气神散 了,所谓功”也就散了,还不如平常的人,疾病更严重 在上世纪气功大潮中 涌现了一大批功能人,他们有这样那样 的功能,诸如开天目,内视,遥 视,透视,预测,体感,手感,治病,……从丹道看,不管这些功能人习练的是什么 功法,大都是 (有不明原因的例外)在性功(静功)上有了 相当成就:生“慧”啦!而 生“慧”之因,如前所述,就在招摄来 先天之炁非常遗憾,这些已经能 招摄先天之炁的功能人不 少已经因病去世,甚至是早逝原因何在?这个 问题一直纠 缠着我,这篇文章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7、对“只修性,不修命”深层原因的分析 本文开宗明义, 第一句话就引 用吕洞宾的话“只修性, 不修命, 此是修行第一病”既然是“第一 病”,说明得此病很严重,而 且患者不少!为什么会得此病?“初得小 慧,悦而多辩”,这 是唐•司马承祯指出的原因一些功能人早逝引起我的 震惊, 我反复考虑,觉得这背后还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修止念, 从性功 入手者,在①见慧光、②入定、③生先天炁、④生慧 之后,实际上是来到 一个岔路口,他们往往选择走继续修性 之路(这就必然导致“只修性,不 修命”),而不走另一条修止 息(胎息)、修命之路(这就踏上性命双修 之坦途) ,原因不 单单是因为他们禁不住“慧”的诱惑,深层次的原因是 从性功入手招摄来的先天炁有一个惯性,此惯性推动修持者继续修性。
一年、两年、数年,甚至十年、 年、数十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看不出什么恶果, 但是恶果来临时, 功能没了,先天炁耗散了, 想救自己也救不了自己 诚如司马承祯所说: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漏泄,无灵光润身,遂至早终,道故难备 由止念转而止息, 并非想当然的 事 光靠“无为”是办不到的充分发挥修持者的主观能动性,下大力“穷理”,摸清规律, 按规律修行 才是正道气功大潮中涌现的功能人多矣,但修止息,在胎息上有所成 就并经得起验 证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穷理” 穷得很不够,修持方向未 能把握住8、吕洞宾对从性功入手修丹者的谆谆教诲 从性功入手修炼最重要的是什 么 ?按理说,当然是止念,见 慧光,入定,生“慧”但是吕洞宾不这么 认为,他说:“如下 手以清静为功者,必从性始,要到澄湛地分,杳冥恍 惚,便 见真息发生,这守的乃最上事其后工夫,甚速甚妙,不为 些魔累 扰阻《纯阳三书》 ,《吕祖全书》 985页)吕洞宾谆谆教诲,从性功入手者“真息发生”,“守的乃是最上 事”,实 际上是说不要满足于止念, 要前进一步, 由止念到 止rH息,“真息发生”,这是“最上事”!真息”有众多称谓:“胎息”、“无息”、“神息”、 内呼吸”从丹道看,人出生后就启动的口鼻呼吸(吸进氧气,呼出氧化碳)属“后天呼吸”,是“凡息”,应当通过修炼将其停止, 不用 鼻口呼吸的胎息(不招摄来先天炁,休想“真息发生”, 休想胎 息!)。
此之谓“夺天地之造化”没了氧气,来了先天而代之以“先天呼吸”真息发生”即,实现先天炁作用下的炁,人活得不知好多少倍!“所以长生者以炁”明•伍冲虚语)修止息,修胎息就是修先 天 炁,就是修命,就是修长生既修止念又修止息,就踏上 性命双修之坦 途 因此只有在止念之后止息, 将胎息修出来, 才能避免“只修性, 不修命”;不修“止息”,将胎息修出来,怎 能获得“证道根基”以打通河车之路?又何以证得“玉液还丹”、金液还丹”?“长生久视”、 阳神出窍” 也只能一一打上问t=r.号9、内丹术传统修胎息的方式:由止念入定到自然止息 内丹术传统修胎息 的方式同修先天炁方式一样,离不开入静入定,就是由止念到止息, 具体来说就是: 从性功始修止念,念止见慧光即入定,在恍惚窍冥中招摄来先 天炁,在定境中突然止息(没了呼吸) ,自然而然关闭了后天呼吸,进行胎 息可见, 内丹术传统修胎息的方式也离不开止念见慧光入 定,止念方能止息止 息,即关闭鼻口呼吸,是自然而然出 现的,不是强制性关闭的丹家称 之为“全天然”内丹术传 统修胎息的方式用六个字来概括 ,就是“由 止念到止息”,展开 来说,就是:修止念,念止慧光现,入静入定,恍 惚杳冥中 先天炁生而自然止息(胎息)有些话虽然有些跑题, 不得不挑明。
还有一种修止息的方式,就是不需入静入定, 闭气, 强制性关闭鼻口呼吸, 亦可“后天返先天”,招摄来先 天炁, 并实现先天炁作用下的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这是晋•葛洪宣示的“闭气胎息”方式,其从祖三国时期的吴 人葛玄即用此方式做到了“入水不溺”:“每大醉及夏 天甚热,辄入深 渊之底,一日许乃出 请注意:我用电脑查了,葛洪的《抱朴子内 篇》一文没有“入 定”、“大定”、“禅定”之类字眼, 2012/6/27 我 告诉了我友胡孚琛10、内丹术止念后突然止息一例 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 为胎息也陈樱宁 注:“此景乃调息之中,感觉气穴之中,忽然一 吸,气息倒回 元海,登时口鼻呼吸顿断,好象没气一般,而不觉憋气, 此 时后天呼吸接先天呼吸,变为内呼吸 (胎息)若非亲历此景 者, 则不易体会,丹书或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