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乡记》读书心得.docx
10页《异乡记》读书心得《异乡记》读书心得1 作为早年狂热张迷,多年不读张爱玲,好像该有个说明,却又实在无法说明得清是那些年读太多伤了胃?是时过境迁不再那么喜爱?扪心自问都不是 当年读遍张爱玲的全部小说、散文,主要传记,后来连她钟爱的《海上花》也买来读了——在我的阅读史上,此外只有《红楼梦》得到过我同等待遇,不对,曹雪芹的诗作我就没读多少年少轻狂,还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不读《红楼梦》与张爱玲者不与之谈文学其实我后来跟许多人谈过文学,其中有的人是不读张爱玲的可见世事多变 世事的确多变,谁知道会出来个宋以朗,他手里尽然有张爱玲的遗作 《异乡记》,总忍不住当去想象张爱玲一个人辛辛苦苦到处去找胡兰成的样子,也许找着找着一颗心就一点点凉下去,那么聪慧的一个女人,着了爱情的魔咒,也是不简单挣得脱的 文笔还是记忆中的风格,只是由于内容的缘由,读来有些凄凉之感,不似从前,是那种繁华底子上透出的凄凉,而是一眼看出来的凄凉啊 张爱玲的文字有魔性,读了是不简单遗忘的 又及:想起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文章是真的好,不怪张爱玲爱他不怕男人是混蛋,就怕混蛋有文化啊 《异乡记》读书心得2 从报上得知张爱玲藏而不发的旧作《异乡记》已出版,到书店寻找许久,得之,甚是惜读—— 依旧的内敛沉稳又不失淡淡的幽默; 依旧张爱玲专属的思辨和隐忍;依旧只有张爱玲才会有的情短怨长、清风恬淡…… 只是,看惯了张大才女溢满小资情调的小说,这回看罢《异乡记》,不禁惊喜:呵,原来张爱玲写散文,写乡村见闻,写日常生活,文风依旧那么精致而纯粹!不得不佩服张爱玲,只是一篇未完成的未定稿,其中虽因此而落下不少瑕疵,但白璧微瑕,张氏的才华依旧跃然纸上,展露无遗,如前所述。
只是让人抱恨凄然的是,正读得沉酣,突然中断括弧中原稿至此中断几字更是让人看得深思凄迷这是张氏的缺憾,确也是那些对其文字惜珍如金之人之大不幸不幸只于此然反观前文,庆幸其美而精的文字终于没让疼惜她的人悲观,憾恨不能尽享全篇的心情也便得到了缓解 开篇写动身的前一天到钱庄里去卖金子所见之景:小房间、小店员、台灯,物物素养淡雅,俨然一张发黄的旧上海老旧照片其中描绘钱庄里柜台后两个小店员的情状后,说:灯光里的小动物,生活在一种人造的夜里;在巨额的金钱里沉醉着,浸得透里透,而捞不到一点好处,使我想起一种蜜饯乳鼠,封在蜜里的,小眼睛闭成一线,笑眯眯的很欢乐的脸相不禁心底浅笑再联想起《半生缘》里顾曼桢初见祝鸿才时对他的评价:笑起来像猫,不笑起来又像老鼠,细致琢磨,愈发笑得心窝蜜里透油想来张爱玲这样开篇即博人一笑的文章真是少见,不负才女之名 后来还写有一只小羊把饭馆主子家的一篮子青菜吃得精光,俨然一幅儿童出手的水彩末了说:我恨不得告知饭店里的店员:'一蓝子菜都要经那个羊吃光了!'同时又恨不得催那羊快点吃,等会有人来了乡土味甚浓的冷幽默,着实让人笑得不知所起 还有写乡下人杀猪:一个洁白滚壮的猪扑翻在桶边上,这时候真有点像个人,但是最可怕的是后来,完全失去了毛的猪脸,完全的露出来,竟是笑嘻嘻的,一小眼睛眯成一线,极度开心似的。
……有只小黄狗尽管在猪腿底下钻来钻去,只是含着笑,眼睛亮晶晶的屠夫腿上包着麻袋作为鞋袜,与淡黄的狗一个颜色猪头割下来,嘴里给它衔着自己的小尾巴……犹如小儿得饼,特别满意似的 我想,连张爱玲自己都不会想到,自己这般自然地表露,就是常人难得一见的冷幽默吧也只有张爱玲,有这么淡然的心境,这么淡然的笔触,对这么淡然的生活,写得出这么趣味横生的文字这是在其正式发表的作品里极为鲜见的让人惊喜的还有其中时常透露出来的思辨和隐忍 她写途中遇见的社戏末了说:大约自古以来这中国也就这样的荒芜,总有几个花团锦簇的人物在那里往来驰骋,总有一班人围上个圈子看着——也总是这样的茫然,这样的穷苦写汽车在途中抛锚,很多小孩围上来在车身上照镜子做鬼脸心想:在美国新闻记者拍的照片里也有这样的圆脸细眼小孩——是我们的同胞现在给我亲眼望见了,不由得使我感觉到:真的是我们的同胞么?心里满是乱世流离中看罢欢快画面之后满满的凄凉写在茶馆里看到三个流亡学生吃完面玩起牌来的面目可憎:学生们一旦革除了少爷习气,在流泪中吃点苦,就会变成像这样?是一个动乱时期的产物吧,这样的青年,他们将来的出路是在中国的地面上么?简直叫人担忧。
张爱玲的思辨和隐忍,大抵如此吧只提出所见之具象,她自有其思索藏于语中,与你好像关乎不着,但你却不得不深刻反思,是非利害自有你评说去这样的本事,我想即使是专长杂文的作家,也望尘莫及然而张爱玲终归还是张爱玲,专属于她的情短怨长、凄凄惨惨戚戚照旧还是无法遗漏看她把嘴合在枕头上说:拉尼,你就在不远么?我是不是离你近了些呢,拉尼?是暗夜里难以自持的凄惶和茫然无依看她把闵先生的招呼撇在耳外,佯装睡着默不作声,只沿着枕头滴下眼泪来让人疼惜得只恨不能为她拭去泪水,只恨命运的疏离和情感的颠沛流离看她旁观到闵太太哄怀中哭闹的小孩,感叹这是最美的母爱童话明白那是她源于母爱的.天性和感情流亡的交织下,隐隐的自怜和伤感 原来,对于爱情,女性恒久是最脆弱的,如刚断乳的婴孩贪恋母体的温度一向坚决醒悟如张爱玲者,面对爱情,依旧如天下女性一般,执着地奔跑在逐爱的道路上,纵使舟车劳顿,心力交瘁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有作为作家的心细如发、敏感多思的天性,没有一路泪眼婆娑,怨怼究竟全程中都是对缺失的乡村生活阅历保有的兴趣盎然的簇新和奇异,这成为日后创作小说的素材只是不明白,作为一部记游体散文,张爱玲为什么要以沈太太自称,以闵先生、闵太太称随行同伴,俨然创作一部小说?为什么所去之目的地要以x城示人不愿直言明说?为什么所寻之人以拉尼称之? 《异乡记》作于四十年头张爱玲为情所困时期,熟识其感情经验的人,不难推想出答案。
只是替张爱玲暗恨,爱上那样一个人,究竟是幸还是不幸,连写一篇文章都不能昭然于光天之下,以至难以为继,篇中断稿?然而她也知道那是非写不行的,否则她也不会始终保藏着,没舍得把稿子扔掉而对那些珍视她的人,《异乡记》,是非读不行的其中缘由,你懂的 《异乡记》读书心得3 《异乡记》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连那江南美妙山水都是那样的阴冷,或许这正是彼时她的心情所衬依据历史推断,《异乡记》极有可能是在写1946年张爱玲南下温州找寻胡兰成途中发生的故事,书中的沈太太就是张爱玲本人,而她要找的“拉尼”想必就是胡兰成她“带着童养媳的心情,当心地把自己的一床棉被折出极窄的一个被筒,只够我侧身睡在里面,手与腿都要伸得笔直,而且不能翻身”“我再哭也不会有人听见的,于是放声大哭,边哭边自问‘拉尼,你就在不远吗?我是不是离你近了些呢?’”“恍惚间竟幻想起来,这屋子他是否到过,自己又能不能在空气里体会到” 虽然不知道此时的张爱玲原委有没有意识到她的“拉尼”身边已有他人,但她清晰的是她离他并没有那么近了,她能做的只有舍命加深和他之间的连结罢了人们总是对快要步入终点的爱情有预见又有期盼,预见爱情存在问题的同时又期盼可以挽回什么。
他乡,他的乡土,也是异乡”,宋先生隐隐隐约看到残稿原名为“异乡如梦”,是否彼时的张爱玲误以为胡兰成是让她心安的本乡,大梦一场后才发觉他乡没有变成本乡,只能是异乡 这部残稿全是关于张爱玲南下温州时的“去路”,住在温州二十多天后的归途并没有被写出来自不待言的,归途应当是更加的撕心裂肺我们也是一样,面对爱情,单是在“去路”上,也许就已经知道“归途”的结果了其实这样的结局可能在张胡二人隐私结婚的时候就可以预料的到,婚书上的那句“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平稳前半部分出自张爱玲,后半部分为胡兰成所写很明显,二人侧重点并不相同岁月静好,现世平稳”多么美妙的愿望,照旧抵不过“时过境迁”“人心易变”读着《异乡记》,脑海中出现了黄碧云的那句“太平盛世,个人经验的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 此去异乡,正是张爱玲的兵荒马乱 《异乡记》读书心得4 张爱玲说《异乡记》是她觉得非写不行的一本书她以为这本书是大多数人不想看的我却觉得这是她写的最好的东西 很缺憾,宋以朗找不到书的下半部分,因为下半部分是张爱玲见到胡兰成以后的事情我揣测是张爱玲销毁了下半部分。
这太惋惜了,却也情有可原 在《异乡记》里,作者叙述了从上海到温州一路上的见闻她小时候生长在深宅大院里,长大后又生活在高楼公寓里那次去温州,她才真正有机会看到那个时代一般人的生活一般人的生活,离她是那么遥远,遥远的像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对于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她时而惊诧,时而嫌恶,时而怜悯,时而惘然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当地的村貌地貌,风土人情,她都视察的特别细致,真让人觉得她生来就是来写书的 在这本书里,看不到她一贯的尖酸苛刻的文风,也没有她对母亲的怨恨她的心态稀奇的平和她嫌解手的地方不遮羞,也可以理解,她用惯了浴室洗手间,当然用不惯马桶茅房她嫌枕头脏,也不能怪她,谁情愿睡在别人的脏枕头上 要论文学价值,我觉得《异乡记》是她写出来的最有文学价值的一本书惋惜是一个残本 《异乡记》读书心得5 中学、高校时读张爱玲的小说散文,惊异并艳羡她尖锐的视察力和语感;如今再读,依旧承认她的写作技艺和独特风格,但总有一种坚持要给收入眼中的万事万物找比照的感觉挥之不去,读起来觉得很累并吃力我以为《小团聚》和《异乡记》的价值,不是文学,而是了解张爱玲为什么成为张爱玲一个高冷俯视可悲众生的女神,怎么在和胡兰成相处时能坐他大腿上摩挲他的眉毛和眼睛,形容他像头小鹿在湖边啜饮湖水,又为何从来不出远门,宁愿一路颠簸跑去温州找他。
对比读胡兰成《今生今世》,高校时觉得他就是个渣男,现在不这么看,或许正是因为他那种从容游戏,对谁都自然而然的看法,让时刻处在和世界惊慌关系中的张爱玲得以放松但即使是在去探望他的路上,她依旧不愿放过自己的过度敏锐,随时随地都要将四周的一切查验一番,如此,自然最终也不能放过胡兰成 每次读张爱玲的东西我都很胆怯,因为张奶奶的遣词造句实在不在我这近二十年白话文顶礼膜拜者的语言体系之内,每一次出现稀里糊涂却又精确锐利的“自造”词与比方时,我都深受打击,心灰意冷——这样不熟识的语言上的隔膜感却又恰恰总命中叙述表达的准心 时隔数年又一次捧起了张爱玲的文字,还是那样的鲜活,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喜爱张爱玲的文字,画面感,捧起书,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一幅文字绘制的精致鲜活的画 舍不得读完……这女人!哎! 张爱玲的文字,啧啧;张爱玲的视察力,啧啧;能感到一种心境的改变开头觉得不是典型的张,因为悲伤过于泛滥,甚至还有点温热;之后就冷却下来了,就又是她了连自己都是冷着眼看的 残章都美不胜收,写完肯定又是传世作,每个女人的一生,也许总有一次如此义无反顾寻爱的旅途有过激情便好。
为什么观众肯定要死死抓住结果不放爱情的结果只有一种,如同生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死亡 一切幻想的实现家乡风景总昭显在远迢迢的路途间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读书心得10篇 下一篇:《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 相关举荐 《行者无疆》读书心得04-13《中国人的精神》读书心得04-1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04-13阅读《傅雷家书》有感个人心得04-13《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600字04-13《战胜自己》读书心得04-13读书一天心得10篇04-13写一篇读书心得两百字10篇04-13《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04-12小学三年级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