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瘦 ”字 绘“瘦”形 构“瘦”境.doc
3页借“瘦 ”字 绘“瘦”形 构“瘦”境 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 于秀芳李清照的词,词风婉约清丽,语言浅近自然,情感真挚坦荡,意境清新雅致,因而被誉为“易安体”她的词不枝不蔓,字字句句透露着慑人的魅力而作者最喜用的文字,最青睐的物象,最崇尚的审美境界就是“瘦”李清照词作现存六十多首,直接用瘦字的就有八处;“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其是后三瘦,千百年来曾感动过多少人的心!李词中出现如此之多方式不同、作用各异的“瘦”字,可见作者对 “ 瘦”字是多么的情有独钟!世间万物,林林总总,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一旦进入诗人视野,便带了浓浓的主观情感李清照喜欢用 “ 瘦”字描绘事物的“瘦”态,写花,她选取的是梅、菊、桂等她们或早春绽放,或晚秋得意,多不与群芳争艳,色彩也浅淡素雅,令人怜爱花的残损凋零,尤受作者偏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梅)为谁憔悴损芳姿”。
写花爱“瘦”,写人亦如此垂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素约小腰身,不耐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词句中的意象、人物都是 “ 瘦”的象征符号,描写的都是“瘦”态词用“瘦”字,物用“瘦”形瘦”的字词, “ 瘦”的物态,所营构的自然是“瘦”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词大多属于抒情词范畴,其抒情的依托即李词中所营构的意境大多以“瘦”为特征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半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两词意境中的关键词都是冷落、萧条、孤单寂寞,是老暮、寒凉、伤怀,总体感觉依然是“憔悴”“瘦”而这“瘦”的意境则与诗人主观情感直接相连作者之所以用冷“瘦”的词,绘清“瘦”的形,构冷“瘦”的意境,其终极目的就是抒发郁积在胸的憔悴的“瘦”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这些字句写尽晚秋季节菊花残败凋零的凄楚景象,带着阵阵凉意,袭击我们的心!“憔悴”“满地堆积”的残菊,给人几多苦涩,几多悲凉!也折射击了诗人国破家亡、历尽劫难的深沉痛苦和漂泊孤苦、愁肠百转的凄惶,茫然!又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在这里先是完全忘我,同情菊花之瘦;而后又发现自己之瘦;最后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之瘦还有过于菊花者她的生命似乎早已与菊花化而为一了首先,词人以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逼似,意境极美;其次,因看花瘦而觉己瘦,以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为一,手法甚新;最后,用人瘦胜似花瘦,极抒“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情,最深沉,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李清照的词,用“瘦”字绘“瘦”形构“瘦”境,都是为了传达她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愁绪她的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载不动,许多愁”,这些愁是与她的相思离别,南渡后的失国之痛,丧夫之悲,以及念亲怀乡,蒙垢忍辱,孤苦寂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情感的融合就是“憔悴”“瘦”李词偏爱“瘦”字,偏爱对事物“瘦”形的描绘,对“瘦”境的营构,钟情于借“瘦”字状物言事,抒情表意因此,“瘦”对李词而言,是一种具有整体意义的象征,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是作者审美追求和情感抒发的载体和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