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21818704
  • 上传时间:2023-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5.90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一(A1)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c)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7•“罢极之本〃是指(a)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17.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18.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c)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c)一、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cde)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b )2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ade )24. 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abcde )25.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 cde)26.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 be)27. 气为血之帅是指( abc) 28.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bcd )29.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abcd)30. 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bc )31.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ce )32.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bcd )33. 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 cd)34. 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bcde)35. 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be)36. 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be)37.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ce)38.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de)39. 血液的生成来源有(abc)40. 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abcde )二、填空(41〜50题,每空0.5分,共10分)4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

      4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虚则补其母 与( 实则泄其子4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藏血 与 ( 疏泄 两个方面44.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 受盛传化 和( 水谷45. 血运失常包括( 血于 与( 出血 两个方面46. 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 经,下交( 经47. 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 ,大失血急用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4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 )与( )49.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 )与( )三个方面50. 预防包括( )与( )两个方面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计10分)51. 阴阳52. 藏象53. 经络54. 体质55. 内生“五邪”五、 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 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57.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58. 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59. 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60. 简述精的概念内涵六、 论述题(61〜62题,每题 10分,计20分)61. 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62. 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三、 填空(41〜50题,每空0.5分,计10分)41.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42.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43. 主疏泄 主藏血44. 受盛 传化45. 血瘀 出血46. 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47. 津能载气 气能摄血48.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49. 饮食偏嗜 饮食不洁50.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四、 名词术语解释(51〜55 题,每题 2分,共10 分)51.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 分)的 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 分)。

      52. 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 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 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 分)53.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 分)、联络脏腑形体官 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 分)54.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 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 分)55.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 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 分),由 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 邪”(1 分)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 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 生(1 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1 分); 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 次相克(1 分)57.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 分);手三阳经,从 手走头(0.5分);足三阳经,从头走足(0.5分);足三阴经,从足走腹(0.5 分)。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 0.5 分);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0.5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 接于足趾末端(0.5分);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0.5分)58.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 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阳(1分)②湿性重浊 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③湿性黏滞湿邪致病 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④湿性趋下,易袭 阴位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肢及下焦部位病变(1 分)59. 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反治的常用治法有:①寒因寒用,即 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②热因热用,即以 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③塞因塞用,即用补 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分);④通因通用,即 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0.5分)60. 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物质(1分)。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①狭义之精: 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 ②广义之精: 指人体之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 等(1分);③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 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1 分)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1.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 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 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 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 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 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 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 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62. 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 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 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 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 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 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1分)与 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 气久留,损伤正气)(1 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 分);③ 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 候)(1 分)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二(A2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 病源候论》2. 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3. 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4. 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5. 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6.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7.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8. “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9. 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10.“水火既济”是指( )11. 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 中的哪一项(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12.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13. 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14. 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15. 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16. “以升为健”的脏是( )17. 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18. 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19. 胆属于( )A.脏B.腑C.奇恒之腑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20. 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21. 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22.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23. 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24. 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25. 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26. 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