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最新读书心得 (1).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83852618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37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书心得 (1)第一篇:读书心得 (1) 《24重人格》读书报告 一、本书概况 1、 2、 书名:《24重人格》 :卡梅伦.韦斯特 二、主要内容 本书的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卡梅伦.韦斯特(以下称卡姆)是位30多岁的成功商人,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和一个6岁大的可爱的孩子在他的父亲过世后,卡姆帮助哥哥经营家族企业由于工作忙碌,卡姆生了一场大病,手术后,他突然觉得自己仿佛被恶魔缠住了:在镜子面前他会说一些莫明其妙的话,并且,他还会拿起刀片划向自己的手臂,更严重的是他自己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卡姆的怪异行为引起了他自己以及他妻子的恐慌,他们开始四处求医,心理医生发现在卡姆的体内,寄居了大大小小,男男女女24个分身,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各不相同后来经过心理医生诊断,他得的是一种精神疾病--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这种疾病也被称为“多重性人格障碍” 在长期不懈的治疗过程中,一段段尘封以久的记忆力被无情的揭露出来,儿时的卡姆曾遭受过来自外祖母的性虐待当时的卡姆还是个小孩子,他无力应对那种恐怖的而又无情的场面,于是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分化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自己”来分解压力,这些不同的人格长期潜伏在卡姆的心灵深处,伴他成长,每每遇到令他无法应对的场面,这些分身就出来做他的“替身”,以至于成年后的卡姆根本不 记得自己曾被虐待的往事,而他的那些分身却始终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中挣扎渡日。

      除了卡姆外,他的妻子瑞琪也饱受煎熬,她不但要同一个外表一样,但内在不同的24个人共同生活,还要保护他们的孩子在这场家庭灾难中不受到伤害在两种力量--意志与痛苦、希望与忧郁的共同撕扯下痛苦的挣扎幸好每到关键时刻,他们六岁的儿子总能让焦灼的气氛得到缓解,使他们的婚姻没有因卡姆的病情而遭到破坏 通过一系列的梦释、解释等修通工作,卡姆意识别了自己的不同身份的意义,逐渐开始正视自己荒诞的童年,接受了自己的不同分身,同时他不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自己认识自己,最终成为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 三、读后感及收获与反思 这本书让我们从一个患者的角度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有了感情的认识,对美国心理学届的治疗过程有所了解,同时这本书也告诉那些患有此种疾病的人们,他们并不孤独,有些人和他们一样在经受着病魔的折磨 看完此书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1、 对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称多重人格障碍“的了解 美国精神病在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障碍”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视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的心理障碍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人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 有其中之一显现出来,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

      本书中的卡姆他的病情还未达到如此严重的境地,在他和他的分身中还存在着“并存意识”,即他的各个分身均能感觉到彼此的存在另外DID在治疗中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其发病率并不高,但在治疗上却比很多其他精神疾病更难以治疗更需要依靠药物以外的其他方法来治疗,也需要长期艰苦的持续治疗 2、自我的整合 生活如此,挫折如此,疾病也是如此,蜕变和改进首先起步于对自己正确的认知和深刻的内省,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就像DID的患者一样,DID的治疗是整合分离的人格,成为统一体的过程,而人的成长是整合各种人性内部和外部的特点,成为一个健康的个体过程虽然人总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生,因为人无完人,万事不能求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所以整合变得更加重要整合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处理自己的生活的一种能力,整合体现了将各种元素合理的容纳于一个统一体的过程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整合、在调整中不断完善自我、战胜挫折 3、社会支持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来自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健全的家庭和不遗余力支持他的家人是患者最大的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他们康复的基本条件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是生命 中最值得信赖的港湾,家人的爱、儿女的爱都是天底下最无私的情感 其次是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这本几年前就完成的小说里,描绘的心理咨询体系是现在的中国只在教科书当中才存在,现实社会中中国的心理咨询体系还很不完善慈善人士的帮助、患者间的互助团队、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等,甚至是覆盖心理咨询行业的保险业所有这些,在中国还是梦想从心理学来讲:但凡是在人困难无助,承受压力的时候,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使患者的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一个人在遇到事件打击时如果拥有他人的关心及有用的社会信息及社会支持,那么他的抗压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更好的抵抗压力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亲密的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有效缓冲器所以我希望社会能给予有心理障碍的人更多关怀和更专业的治疗 四、疑问 1、 2、 为什么男性人物会分裂出女性的角色(如安娜、尘儿)? 对于那些起到积极作用的分身是不是主人公自身潜意识的自我调节(如佩尔、巴特)? 3、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没有出现疾病,且精神状态一直很好的情况下他还会人格分裂吗? 五、期望 1、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学会整合自我。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2、 我们应对家人、朋友以及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让他人得到社会的支持,让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好的康复 3、 国家应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加大对心理咨询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从硬件设施方面改变目前国内心理咨询体系不完善的现状 第二篇:读书心得1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资丘小学 邓小红 一直就想读一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恰逢今年我校开展读书活动,我便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感受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感受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感受三: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

      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感受四: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

      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11.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计算题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1周周末作业(周测).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课时练习.docx 1-5单元重难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2025-2026学年【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2)【含答案】.doc 百分数易错题(试题)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doc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6周周末作业.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5.分数除法的计算【含答案】.docx 2.1正数与负数练习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解题能力竞赛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分数除法及比(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题训练二【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图形周长、面积计算题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25道).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入学测试卷(试题).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