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后期的诗歌资料.ppt
62页月沉西子湖,南宋中后期的诗歌,永嘉学派,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 永嘉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大讲身心性命之学立异,他们强调功利,注重事功,正如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所指出的:“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矇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是指南宋的四个诗人,即:徐照,字灵晖;徐玑,字文渊,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他们四人都标榜晚唐体,专学贾岛、姚合的诗风,形成了一个流派因为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曰四灵;又因为他们都是永嘉人,故又称“永嘉四灵”徐照,徐照(?一1211),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终生布衣,家境清寒一生三好:嗜苦茗,“手烹口啜无时”;游山水,“穿幽透深,弃日留夜”;喜吟咏,“天教残息在,安敢废清吟” 徐照是一位自觉的苦吟者,志在追踪贾岛、姚合的寒瘦诗风他自己曾说:“昨来曾寄茗,应念苦吟心”(《访观公不遇》),“吟有好怀忘瘦苦”(《山中寄翁卷》)徐玑,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
徐玑也是一位苦吟诗人他曾说:“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乃连篇累牍、汗漫无禁,岂能名家哉!”(见叶适《徐文渊墓志铭》) 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 有《二激亭诗集》翁卷,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生卒年未详,尝登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乡荐一生奔波,落拓江湖著有《苇碧轩诗集》他曾有“病多怜骨瘦,吟苦笑身穷”(《秋日闲居呈赵端行》)之句自况赵师秀,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亦称灵芝,号天乐宋宗室,登光宗绍熙元年进士第,为官并不得志有人评其诗为“四灵”之首:“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集名《清苑斋诗集》四灵”诗的内容,“四灵”地位不高,生平经历曲折坎坷与这种经历相关,他们的诗作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注重抒发主观情感体验,描写山水小景及其闲情野趣,尚白描、忌用典,诗风清瘦野逸,以平和冲淡见长四灵诗歌主张归宗晚唐,其中又主要是崇尚贾岛与姚合的诗体及艺术追求,其旨趣在于对苦吟审美情趣的追求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二《清苑斋集》提要记载:“(四灵)专以炼句为工,而句法又以炼字为要四灵” 诗的局限,“四灵”的诗也有很大局限,为了与江西诗派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专务精巧,极尽雕镂。
江西诗派固然有缺点,但“四灵”诗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专主小巧精细,在声调字句上较工拙,却美其名曰“风、骚之至精”,因此产生了境界狭窄、刻划琐碎的弊病《四库提要》:“四灵之诗,虽镂鉥肾,刻意雕琢,而取径太狭,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病四灵”树帜恢复(晚)唐风,与江西诗派相颉抗,改变一代诗风,有一定成就,毕竟取径狭,诗作格局小,缺乏深厚阔大气象纪昀指出:“四灵名为晚唐,其所宗实只姚合一家,所谓武功(姚合授武功尉)体者是也其法以新切为宗,而写景细琐,边幅太狭,遂为宋末江湖之滥觞叶适以乡曲之故,初力推之,久而亦觉其偏,始稍异论徐照《山中》,世事已无营,翛然物外形 野蔬僧饭洁,山葛道衣轻 扫叶烧茶鼎,标题记药瓶 敲门旧宾客,稚子会相迎徐玑《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江湖诗派,南宋时代的江湖诗派,是一个以当时的江湖游士为主体的诗人群体属于这一诗派的江湖游士,是由下层知识分子构成的社会阶层江湖诗派的出现,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宝庆元年(1225),钱塘书肆陈起把以当时江湖诗人的作品为主体的一些诗作汇辑起来,刻成《江湖集》,客观上总结了宝庆前江湖诗歌的创作成果在他的周围,吸引了一批江湖诗人,进一步促进了江湖诗风的普及而在江湖诗人不断扩展活动规模之时,更出现了一位领袖人物——刘克庄 这样,以“四灵”为先驱,以陈起为声气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的江湖诗派,便正式以一个群体的面目出现,成为笼罩南宋中后期诗坛的主要力量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三《跋玉融林鏻诗》说:“今世之诗盛矣,不用之场屋,而用之江湖,至有以为游谒之具者少则成卷,多则成集,长而序,短而跋虽其间诸老亦有密寓箴讽者,而人人不自觉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评戴复古《寄寻梅》说:“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人为谒客龙洲刘过改之之徒,不一其人,石屏亦其一也相率成风,至不务举子业干求一二要路之书为介,谓之‘阔匾’,副以诗篇,动获数千缗以至万缗如壶山宋谦父自逊,一谒贾似道,获楮币二十万缗,以造华居是也钱塘湖山,此曹什佰为群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江湖诗派的成员,计有138人之多这样一大批诗人,是在宋代的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文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中产生出来的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在文化史上,也常被称为江湖游士或江湖谒客。
从上可以看出:其一,谒客已形成了一个较广泛的群体;其二,谒客的主要干谒手段是诗;其三,行谒的主要对象是达官权贵;其四,行谒的目的是求乞钱财陈起,江湖诗派的出现尽管在文学上有着种种必然性,但其中书商陈起(字宗之,号芸居)的作用明显是极其重要的就其出版活动而言,他刊刻了许多中晚唐诗人的集子,不仅迎合了当时盛行的晚唐诗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他的贡献更主要地表现在通过开书铺与江湖诗人的联系上陈起的作用,首先,他为同时江湖诗人刊诗,常常兼有选家的身分 其次,他往往直接向诗人索诗,有类于现在出版社的组稿 第三,陈起的书铺是当时江湖诗人的一个活动中心江湖诗的主题,在诗歌主题上,江湖诗派也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来 一是对于江湖诗中的政治现实内容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是应该看到江湖诗人对于羁旅生涯的体验有着独到之处江湖诗的美学特征,首先,江湖诗中有一种纤巧之美,包括小、巧、纤、细四个方面 其次,江湖诗中有一种真率之美,具体表现为真率放任,无所拘检,特别是在对个人欲望的表白上,几乎毫无遮掩 第三,江湖诗中有一种平俗之美江湖诗祸,在陈起始刻《江湖集》的前一年,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权相史弥远擅行废立,次年又逼死了已被废黜的济王赵竑。
史弥远为了钳制舆论,便从新刊的《江湖集》中找出“东风谬赏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和“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等诗句,诬为讥刺朝政,对作诗者进行迫害,《江湖集》被劈板禁毁,且诏禁士大夫作诗江湖诗祸”的发生一方面影响了江湖诗人的创作,使他们畏祸而较少咏及时事;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江湖诗派名扬一时,反而提高了他们在诗坛上的声誉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刘克庄,刘克庄(1187~1269)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他又喜欢提携后进,故被许多江湖诗人视为领袖早年与“永嘉四灵”交往,作诗也学“四灵”,后来又认为四灵不免“寒俭刻削”,弃而不学,转而学陆游、杨万里等人,自称初学陆游,后学杨万里,又兼学北宋诸家,再上溯至唐人,诸大家名家,无不手抄口诵(《刻楮集序》),可见不分唐宋,转益多师,企求有所开拓他认为,学江西派,“资书以为诗失之腐”;学晚唐体,“捐书以为诗失之野”(《韩隐君诗序》),因而力求两方面取长补短,使诗歌达到既轻快灵动,又不失深沉绵密客观地说,他的诗比“四灵”及其他“江湖”诗人要内容充实些,格局开阔些也有不少反映时事的作品。
他在艺术上的努力并不是很成功,许多时候还是免不了“失之腐”、“失之野”他吸收各种诗歌风格,却没能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因而模拟痕迹较重方回批评他是“饱满‘四灵’,用事冗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 他的五七言律诗对偶工整,但显得机械,多用典故而失于拼凑,学陆游而显得才力不足贪多务得,刘克庄在创作上最大的毛病是贪多务得,写得比较草率江湖派诗人大多有这样的毛病,所谓“诗料遍天地”,“诗人满江湖”,人人有诗,家家有集,干谒应酬,无不用诗刘克庄对这种现象不满,但也还是免不了贪多求快,率尔成章如其晚年病目,单单一只左眼,《左目痛》一题就写了三十六首,又如《杂咏一百首》就有两组他想在数量上与陆游、杨万里比个高低,自信天假其寿,则决不落后(见其《八十吟十绝》之八)刘克庄现存诗四千余首戴复古,戴复古(1167~1248?)毕生致力诗歌创作,生前以诗负盛名达50年,早年受“永嘉四灵”的影响,学晚唐诗,间亦掺杂了江西诗派的风味后来又登陆游之门他推崇杜甫、陈子昂,常常以诗抒写忧国伤时的情怀;他又主张“论诗先论格”(《题郑宁夫玉轩诗卷》),不肯滥为应酬诗,所以他的艺术成就高出四灵、江湖诸人之上他生性耿介正直,不逢迎权贵,虽行事谨慎,“广座中口不谈世事”(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但在诗里却往往热烈地抒发爱国情感,并大胆指斥朝政国事,如《频酌淮河水》、《江阴浮远堂》、《盱眙北望》、《闻时事》、《书事》、《闻边事》等,都是眷念中原失地,渴望祖国统一和指斥朝廷苟安的力作。
南宋遗民诗人,遗民现象,“遗民”指的是改朝换代之后,拒绝承认政治事实,依然忠于前朝的人《十三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危机》 作者:(美)戴仁柱 著,刘晓 译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5月,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后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知瑞州、赣州恭帝德祐二年(1276)任右丞相,出使元军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拘于大都四年,从容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存诗九百多首,其中集杜诗二百首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绝笔: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集杜诗,文天祥晚期诗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集杜诗”,即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他在燕京狱中写了《集杜诗》一卷,共五言绝句200首集句诗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但文天祥的集杜诗却是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 文天祥在集杜诗的《自序》中所说:“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汪元量,汪元量(1245?~1331?)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为宋宫廷琴师元兵入杭州,俘恭帝赵昺 、皇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先后赴大都,汪元量随三宫北行有代表作《醉歌》10首,“声声骂杀贾平章”,斥责贾似道贻误国家的罪恶;《越州歌》20首,描写了亡国之痛的惨状;《湖州歌》98首,以七绝连章的形式表达了“杭州万里到幽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