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用菊花栽培技术.doc
11页药用菊花栽培技术药用菊花1 概述药用菊花又称寅菊、甘菊、药菊,花朵不大,有黄白两种,因产地之不同分为滁菊、毫菊、怀菊、徽菊、杭菊、川菊、济菊等等浙江“浙八味”之一的杭白菊产之浙江桐乡市菊花种植应该说分布很广,它是一个广布种但作为药用菊花,讲究它的地道性,并不是说每个地区引种药用菊花都非常适合目前药用菊花主要在安徽、河南、浙江、江苏一带种植这几个省处在同一纬度带上,适合种植药用菊花如果引种呢,要根据地区分布差异,尽量在这个纬度带上,距离相差不是太远的地方,小面积试验示范是很有必要的,盲目大面积引种,一旦发现不适合种植,那可就晚了药用菊花近几年效益还是不错的,市场行情看涨2生物学特性 2.1生长发育 菊花以宿根越冬,开春后在根际周围发生许多蘖芽,随着茎节的伸长,基部密生许多项根、苗期生长缓慢,苗高10厘米以后,生长加快,苗高50厘米后开始分枝,植株发育到9月中旬,不再增高和分枝,9月现蕾,10月开花,11月盛花,花期30~40天入冬后,地上望叶枯死,在上中抽生地下茎~般母株能活3~4年头状花序由300~ 600朵小花组成,瘦果柱状,种子细小,千粒重仅1克能在低温下发芽在密封条件下,种子生命力能维持3~4年。
2.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菊花喜温暖,耐寒冷、适应性较强,黄河流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可露地栽培气温稳定在10℃ 以上开始萌芽出苗,芽稍能耐-5度低温,宿根能耐-17度~、-16度低温,低于一25℃发生冻害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在阳光充足,营养良好的条件下,植株发育健壮开花多3菊花的药用价值具有清肝明目、驱邪降火、清凉解表的功效菊花茶对口干、火旺、目涩有作用,热饮后,全身发汗感到轻松,是医治感冒的良药,也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料黄山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之功能,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用它调配其它药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药和菊花晶等饮料可以泡茶、泡酒,常饮可“清净五脏,排毒健身”,有延毒美容之功效饮用过的菊花晒干后还可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明目醒脑 菊花历来就被誉为长寿抗衰老之花,其中具有抗衰老成分和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的成分它的美容功效在于:利气血、润肌肤、清头目、“益颜色”,能养护头发早在元代《御药院方》中就有以菊花为主药制成洗发菊花散的记载,主治头发脱落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还用菊花、白芷等药擦面治雀斑,颇有功效至于菊花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延年益寿的记载,自古就有很多。
现代报道:菊花含菊甙,腺嘌吟,氨基酸,胆硷,水苏硷,黄酮类及微量的维生素Bl,国内外营养专家认为菊花有增强体力,抗衰老功能,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解除疲劳,预防各种疾病以及容颜作用4品种介绍贡菊 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栽培山区,头状花序的舌状花白色,中心管状花少或无贡菊也称“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与杭菊、滁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 献给皇帝,故名“贡菊”盛产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主产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之间,盛产于休宁县兰田、南塘等地,其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特产,驰名中外黄山贡菊产自安徽省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黄山,以它独特品质和加工工艺优于其它菊花品种被国家列为对外贸易的各类药材之一,每年出口量达50吨之多.贡菊花品质优良,价格低廉黄山贡菊色白、蒂绿、花心小,均匀不散朵,质柔软,气芳香,味甘微苦,被“中国药典”誉为“菊中之冠”、“民族瑰宝”,而名列全国四大名菊之首黄山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
功用】具有清肝明目、驱邪降火、清凉解表的功效菊花茶对口干、火旺、目涩有作用,热饮后,全身发汗感到轻松,是医治感冒的良药,也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料黄山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之功能,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用它调配其它药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药和菊花晶等饮料可以泡茶、泡酒,常饮可“清净五脏,排毒健身”,有延毒美容之功效饮用过的菊花晒干后还可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明目醒脑 菊花历来就被誉为长寿抗衰老之花,其中具有抗衰老成分和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的成分它的美容功效在于:利气血、润肌肤、清头目、“益颜色”,能养护头发早在元代《御药院方》中就有以菊花为主药制成洗发菊花散的记载,主治头发脱落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还用菊花、白芷等药擦面治雀斑,颇有功效至于菊花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延年益寿的记载,自古就有很多现代报道:菊花含菊甙,腺嘌吟,氨基酸,胆硷,水苏硷,黄酮类及微量的维生素Bl,国内外营养专家认为菊花有增强体力,抗衰老功能,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解除疲劳,预防各种疾病以及容颜作用杭菊杭白菊又称甘菊,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经现代医药理证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症以菊汤沐浴,有去痒爽身、护肤美容的功能亦名小白菊,为杭州地区的特产它与安徽的滁菊、毫菊,都是国内驰名的茶用菊杭菊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古时曾作贡品由杭白菊蒸煮晾干而成,经沸水冲泡后,水呈浅绿色,清香四溢杭菊含有菊甘、氨基酸及微量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清风散热、明目解毒等功效,同时也是解暑降温、清肝明目、提神、利尿的作用杭白菊的原产地在桐乡,那里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昔日桐乡茶商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将桐产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延用至今 杭菊除茶用外,亦供药用据清《本草从新》记载:“甘菊花…家园杭产者良,有黄、白两种,单瓣味甘者入药、点茶、酿酒、作枕俱佳 按浙江传统习惯,“黄菊入药,白菊入茶”,杭黄菊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症如用抗白菊泡菜作饮料,微甘而香,更是佳品杭菊是「菊花茶」的主要原料,自古以来即为药用植物,经济价值高采收盛开的花朵,经烘焙后可作香料、药用,冲泡菊花茶能当养生保健饮料;除此之外,也为观花植物。
杭黄菊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压、偏头痛滁菊 滁菊原产于滁州、定远,滁菊花色纯白在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已有近300年的栽培历史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誉因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驰名全国在滁州有上千年的历史,为滁州之珍品,其花蕊金黄、朵白如雪、香气清雅,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滁菊原产地域滁菊是重要的中药材,其味甘,性微寒,惟滁菊含硒,光绪年间《滁州志》记载:“甘菊产大柳者、佳味胜于杭产而不可多得”,《现代实用中药》评价道:“安徽滁州产菊味最清凉,不苦不甘,白菊中以为最良”中国《药材资料汇编》中称:“滁菊瓣软细浓密,味清芬幽郁,故视之为珍品,并以入药为最合适用来泡茶,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长期饮用,具有疏风散热,明目平肝解毒之功效,并对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中国药科大学历时半年的检测分析,从内在成份上区别了滁菊与其它菊花质的不同,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确认了滁菊药用、保健价值的独特之处其主要有效成份黄酮比其它菊花高32-61%,挥发油的主成份桉叶二烯酮、龙脑等高于其它菊花它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还含人体必需的7种微量元素(铜、铁、锌、钴、锰、锶、硒等),其中硒的含量比其它菊花高8.3-52倍,是药、茶两用佳品可清热解毒、护肝明目,有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效滁菊以其独特的药用、保健价值深受医药专家、行业青睐亳菊 亳菊产地主要种植的品种为“亳菊”,特征是头状花序小,舌状花多,管状花少,花序内有鳞片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花的调查研究证明,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亳菊品质优良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另外,菊花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长日照下,利于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利于花芽发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开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
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风散热,解暑明目,人们常用以做成药枕,以健身避秽华佗国药厂生产的“华佗药枕”就是用亳菊制成,行销全国怀菊 怀菊主要产于河南北部小怀菊,花序小,色白,管状花少,被认为质量好主要产于河南北部,同滁菊功效相似,人杰地灵的怀川,不仅人才辈出,物产的品质也秉承着这一方水土天、地、人的优秀品行天、地、人、物是记录时空轮回的主要内容,就像怀川人韩愈、李商隐、朱载癱一样,一旦出现并被历史认可,便会成为永恒的标志本草纲目载菊花唯怀庆府前原地名(河内)名地薇蒿、菊花品质上乘故名怀菊花传统医学认为:白菊花常用能清肝明目,黄菊花能散风清热主产于焦作地区(武陟、温县)一带的怀药菊花是白菊花的一种,是最佳的药用菊花,抗病原体的作用怀菊花对金黄色的葡萄球菌、BO-溶血栓性链球菌、伤寒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还有显著的疗效,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怀菊蚕沙枕 采用历史上久负盛名,盛产“四大怀药”著称的焦作地区的怀菊花、天然野菊花和优质蚕沙为主料,配以当归、川穹、草决明、花椒等多种驱风解痉、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内掺陈放谷壳为干燥剂,该产品主要对降低血压、增强记忆力、促进头额血液循环及聪耳明目有较强的保健效果,并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在古代,使用药枕的案例数不胜数,从帝王到贫民,从武官到文官,特别是医生,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终生使用药枕,亨年102岁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药枕活了85岁,还为药枕留下了大量诗篇,如:他在《剑莆诗稿》中写道:“昔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余香满室生如今八十零,犹抱桑荷眠榕下抚青笛,意气白发春陆游的《偶复采菊》缝枕凄然有感诗亦云:“采得菊花做枕,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老态》诗中日:“头风便菊枕,是痹椅藜床野 菊 花野菊花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引种建议: 建议引入两个品种:杭菊和野菊花5 栽培技术 5.1 选地整地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上,砂壤上、游壤上为好。
连作病害较重,生产上多与其他作物轮作,前作以麦子、水稻、元胡、蚕豆等作物为好,也可与桑树及烟草间作或套作 前作收获后,土壤要深耕1次,深度20~25厘米,结合耕翻,施入基肥,每公顷施30 000~37 500千克图肥或堆肥有条件的地区,栽培前再锄1遍,破碎土块,整平耙细南方栽培要做高畦,北方为平畦畦宽1.2~1.5米,畦间距约3D 厘米,沟深20厘米 5.2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为无性繁殖,有分根、扦插、压条、嫁接四种方式,但以分很打插繁殖最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