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悲青坂》原文译文赏析.docx
5页古诗词《悲青坂》原文译文赏析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下面是我共享的古诗词《悲青坂》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悲青坂》 唐代: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寒冷,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动,只有几个骑兵,尽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的烽烟,白的是战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带个信给我军,叮嘱他们短暂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来反攻,千万不要急躁 此诗中“数骑”和“敢”字都是经过熬炼的字眼只用三个字就表现了安禄山叛军的强壮和官军的怯弱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原来应当说“青是烽烟,白是人骨”缩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个“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飞鴐鹅后鹙鶬”,原来是“前飞鴐鹅,后飞鹙鶬”。
省略了一个“飞”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汉蔡邕”,省略了一个“有”字这种句法,仅见于七言古诗,五言诗中肯定不行能有七言律诗中也少见青是烽烟白人骨”止是一个描写句,“白人骨”还属于夸张手法阵亡士兵的尸体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几个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现“尸横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释闷》诗,其中有一联道:“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也是写战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烟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两种写法 此诗其次联写安禄山部队的强悍,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官军死亡之惨而在叙述同一事务的另一首诗《悲陈陶》里,其次联写官军士气怯弱,无战斗力;第三联是其后果,所以写“群胡”的飞扬跋扈可见杜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一事务的艺术手法第四联是写被困在长安城内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陈陶斜一败之后,长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还希望官军立刻再来反攻可是在青坂再败之后,人民知道敌我兵力相差甚远,只得放弃“日夜更望官军至”的念头杜甫在长安城中,听到唐军战败的消息,心中特别着急而只好设想托人带信给官军,希望他们好好整顿兵力,待明年再来反攻这两首诗的结尾句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对一再成败的官军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逻辑的转变。
《杜诗镜铨》引用了邵子湘的评语云:“日夜更望官军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仓卒,军机如此此杜之所以为诗史也这个评语,反映出邵子湘认为两个结句有冲突,因此他把《悲陈陶》的结句说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结句说是军事形势有这样的须要他以为这样讲可以说明冲突其实是似是而非要知道,“军机如此”,也同样是长安城中人民听到青坂之败以后的相识和感情杜甫写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转变,根本不能以为两首诗的结句有冲突 扩展阅读:杜甫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受,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精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冲突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剧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许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改变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探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淌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隧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擅长运用古典诗歌的很多体制,并加以创建性地发展杜甫关切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干脆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绽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记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冲突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扬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探讨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很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
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说明杜诗的文字特别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探讨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探讨论文集》传记和新的探讨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探讨》、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探讨馆的《杜甫年谱》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