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天津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
46页2024年天津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教材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包括( )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2、按照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可将探究教学分为( )A.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B.自主探究和指导探究C.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D.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答案】 A3、下列属于“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主题内容的是( )A.化学反应与能量B.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C.生活中的化学材料D.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答案】 A4、某教师为了验证翻转课堂的效果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了化学翻转课堂,同时选择另一个平行班级进行化学系统授课,一个学期后进行比较验收成果这个教师的教研方法是( )A.文献法B.练习法C.演示法D.实验法【答案】 D5、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比较D.类比【答案】 A6、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环节主要包括( )。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C.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 D7、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答案】 A8、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元素概念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下列哪个不属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的解释( )A.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B.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C.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D.原子时可以在分的,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可以改变【答案】 D9、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 )A.选定课题B.查阅文献C.研究设计D.收集资料【答案】 A10、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答案】 A11、( )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A.形成性B.诊断性C.过程性D.总结性【答案】 D12、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A.以实验为基础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答案】 A13、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答案】 C14、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根据班级学生的及格率来评定其教学效果,以调整其教学进度教师运用的评价叫作(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15、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答案】 D16、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A.见表格选项AB.见表格选项BC.见表格选项CD.见表格选项D【答案】 B17、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
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A.实物导入B.旧知导入C.直接导入D.社会导入【答案】 D1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钢B.黄铜C.生铁D.硬铝【答案】 A1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答案】 A20、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实验者B.实验手段C.实验对象D.实验环境【答案】 D21、(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A.教学方法B.教学设计C.教学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 C22、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2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H=6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c(H+)水电离产生=c(OH-)水电离产生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使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一定呈酸性D.强酸和强碱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答案】 C24、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技能性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 C25、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下列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 )A.食盐能否溶于水中B.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C.醋化反应按什么方式脱水D.同位素物理性质相同吗【答案】 B26、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SiO2制备高纯硅【答案】 A27、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B28、有关化学教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课程内容B.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材内容C.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科书内容D.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再选择和再组织【答案】 D29、2018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答案】 B30、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答案】 A31、络合滴定法用EDTA测定pb2+时,要求pH为5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 )缓冲体系A.HAc-NaAcB.六次甲基四胺C.NH3-NI-14ClD.一氯乙酸【答案】 B3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 A33、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答案】 D34、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答案】 D35、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36、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2CO(g)+O2(g)=2CO2(g)的反应数据,推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答案】 A37、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答案】 C38、将淀粉与KI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 )。
A.加入碘水不变蓝色B.加入碘水变蓝色C.加入AgN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