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用问题做导火线引发探求科学知识原动力.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92773070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0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用问题做导火线,引发探求科学知识原动力一、问题提出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以“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但是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因此,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手探究,以学生“愿学不愿学”“会学不会学”“学会没学会”为标准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去学知识、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和深远影响二、问题导学法(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问题导学式”教法的教学程序1.前置诊断,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采用提问或小练习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可使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激活原有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如在“密度”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何鉴别水和酒精;(2)如何鉴别铁块和铜块;(3)如何鉴别涂了油漆的铁块和铜块;(4)如何鉴别水和盐水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贮备能很快想到利用气味鉴别水和酒精,利用颜色鉴别铁块和铜块,而对于水和盐水,涂了油漆的铁块和铜块肯定会有学生答测质量可以鉴别此时让学生测量桌上的铁块和铜块的质量,发现质量相同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学生很快发现还必须考虑物质的体积,顺理成章地引入密度的教学这样利用旧知识和新情境的对比,可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激活思维又如,在“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提出以下问题:(1)灵长动物如黑猩猩、猴子很喜欢在同类身上捉虱子,它们真的是在捉虱子吗?找找资料,说说其中的原因2)冬天很多人喜欢吃火锅,但我们常常发现火锅会越吃越咸,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置诊断测评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系统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性、新颖性,从而起到组织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2.展示问题,讨论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所以问题提纲的设计应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应有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设问难易要控制好,考虑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区别,以不超过教材要求为原则,最关键的是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基础为本,设计时有一定层次性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的“问题导学”提纲可这样设计:(1)你认为锻炼身体是选择早上好还是晚上好,为什么?(学生会答早上空气好)(2)空气成分为什么会变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和时间 ,空气成分怎样变化?(4)什么时候氧气浓度最大?又如,“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导学”提纲可这样设计:(1)“力”,你看见了吗?触摸到了吗?(2)那么对于力的存在,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呢?(3)用手掌挤压汽球,汽球发生了什么变化?(4)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5)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壁,瓶壁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一系列“问题链”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环环紧扣,逐层深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更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推理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发现问题,点拨引导这一阶段与过程是无法分割的,强调教师“导”的作用例如,在做“研究凸透镜成象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结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象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有哪几种?此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大胆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又如,在学生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1)找不到细胞;(2)细胞不清楚;(3)装片中有气泡,有脏东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哪些操作会找不到细胞,如何判断脏东西是在目镜上、玻片上还是物镜上,如何避免产生气泡等等利用问题导学法中“问题链”的形式,把相关内容有机串联起来,而知识内容的条理、内在规律则分散在“杂乱”的教材中,较零碎,无系统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将大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导学精讲一定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课堂上“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需要靠教师精谌的导学艺术4.归纳总结,反馈迁移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因而及时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检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题型主要有填空、填图、识图、抢答、选择、判断等,但需注意的是题量不要过大,如在学“食物与摄食”时,我采用了表格式的反馈方法:5、及时评价,点拨到位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学生会面对很多知识问题,答案会对,也会错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和错误,我们在评价时要慎之又慎马卡连柯说:“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量多提出坚定、明确、公开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很多错误是由于想的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如问题的思路、实验的方向等等在学生面临失败时,对其思维过程是否有可取之处,教师应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给以点拨、引导、深化,使学生在发现求知的道路上“别有洞天”例如,针对蜡烛燃烧实验提出:如果将蜡烛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全部收集起来,总质量是否等于燃烧掉的蜡烛质量?大部分学生往往会答总质量不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这个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哪些?这样可使学生恍然大悟三、“问题导学法”提问的途径(一)联系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科学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时候,教师在教室的前面放一块大的平面镜,让一位学生来展示他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在平面镜里的像,并提出问题:他在平面镜里的像大小会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都会非常活跃又如,在学习蒸发吸热时,教师把温度计分别放在空气中,放在密封的酒精中,放在敞口的酒精中,然后让学生思考示数是否一样当把温度计拿出后,教师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放大,让学生明明白白地看到和感知到,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原因,加强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引导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我们也要为学生创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给学生指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途径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近期发生的火灾视频,并配上媒体发表的报纸截图学生对于火灾都有初步的认识,但又说不出所以然,为什么会燃烧,如何避免火灾,都是“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这次火灾中是什么在燃烧?(纸、木板等——可燃物)(2)是怎样开始燃烧的?(还在燃着的烟头,电器短路等——达到一定的温度)(3)是什么促使火势漫延?(风——氧气)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地小结出发生这起火灾的原因了二)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块知识,再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就会有这样的认知:“有力物体就会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也会有这样的疑惑:“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相同”,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三)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创新思维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探究性学习是我们科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要让探究过程成为一种经常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例如,在讲摩擦这一节内容的引入时,教师可要求每一位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拿两本书,两本书的每一页交叉叠在一起,当叠完后,再让学生拿起其中一本书,就会发现另一本书怎么拉也拉不开,学生会问:为什么拉不开?然后,他们会吃惊地发现“摩擦”的存在又如,学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我们安排了学生用凸透镜作放大镜看指纹,发现是放大的;而看外面的物体却是缩小的通过实验学生看到了科学的事实,产生了新的问题:“同样是用放大镜观察,为什么看到的现象不同呢?”四、教学实践成效和反思(一)成效1.它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先进行自学和探索2.它实现了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置于引导和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在自学过程中教之以学法,根据学情采取教法,这就把“两主”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和教法融为一体3.培养了科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主动参与,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开始关注问题,在质疑、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变得乐学、爱学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失去信心,反而会因为和老师一起学习、研究而觉得更加有劲二)反思1.“问题导学式”教学法中教师备课是关键,启发提问是先导,阅读、自学是基础,引导启发精讲是主导,学生讨论探索是主体,课堂训练是手段,课堂总结是提高所以采用“问题导学式”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普通备课,也不能简单地进行提问,无效的提问在课堂中的几率一定要低2.在“问题导学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某种缺陷,帮助其构建解决问题的心理桥梁,不能从纯知识角度批评指责,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3.“问题导学式”教法使教师面临更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