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导学粤教唐诗宋词元散曲讲义第四单元古诗词鉴赏四讲之四Word含答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迷****
  • 文档编号:143423993
  • 上传时间:2020-08-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7.5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阅读一首诗,能知道它美(妙)在何处,能就诗的某一点、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能从某个角度写出美(妙)的一二来,这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基本活动和目的,也是高考考查古诗的一个基本要求可惜,有时大量繁琐、机械的训练,让我们连这一基本的审美感知都失去了,做完了一道诗歌鉴赏题,竟不知它“美”在何处赏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赏析的对象可以是整首诗,可以是诗中某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从高考的角度看,一般是以“句子”(含某联某阕)为赏析对象的赏析语句是一种综合运用诗歌鉴赏知识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所有的知识点1.(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2.(2017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意思是“江水回旋,两边的山崖对峙,像两兽相斗;乌云笼罩,太阳隐去,群峰攒聚”斗”字生动地描写了崖石耸峙对立的陡峭、峥嵘之势攒”字刻画了光线不明,群峰好像连在一起的密集、重叠之态探究活动 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1.题型特点(1)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2)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因为句子中包含着字、词,组成了诗因为赏析语句显得格外重要,也是近几年常见而重要的题型它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诸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这些题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3)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一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学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2.答题要点答好这种题型有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1)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至于具体到一首诗,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是要因诗而异的一般而言,应从特征最明显、最突出的角度切入,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大中取特、多中取主”吧2)效果这是与角度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换言之,答好这种题型,既少不了“角度”,也少不了“效果”赏析句子之妙,所谓“妙”,就是使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在古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3)分析“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

      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3.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黄钟]人月圆倪 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注]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 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这首元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人日[注]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注 人日:正月初七试对前两句中的虚词“才”和“已”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时间之长。

      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解析 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在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地在空中回旋起舞,“学雪随风转”,运用拟人手法,具体表现了梅花面对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好的资质,写出了所有有情的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自然界乃至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这几句景物描写为下面写人的活动和愁苦心境(“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作了很好的铺垫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这两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两句之所以为后人所传诵,主要在于“送”“滴”两个字用得尤妙送”字用拟人手法,化无意为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滴”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写荷香以“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解析 赏析句子而从“炼字”角度切入,这是很重要的角度说明赏句与赏字是相通的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千秋岁①秦 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方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贺新郎 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请赏析本词末句“鸿北去,日西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末两句以景结情,写景寓情。

      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2)写天际广漠之景物,与首句相呼应从结构方面赏析)(3)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眼看白日西下,则是忧虑国势殆危从内容方面赏析)(4)鸿雁北去,白日沉沉,意境苍茫,寓无尽意于寥寥景语从意象、意境方面赏析)(5)意象凄凉,境界开阔,既豪放,又深婉从词风方面赏析)解析 该题提供了多角度赏析佳句的典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