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分析.docx
20页专题二: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分析一. 专题高考定位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由于等值线标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 小、疏密程度、排列的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 向及分布特点等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二、 知识要点:1、等高线图Q识别等高线的关键:①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 高线,其髙差也相同② 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③ 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般情况下,同一个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若是 陡崖,等高线可以重合④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缓,密集的地方表示坡陡考点一、利用等高线判读地形A.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相关知识点: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中部明显稀疏山地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总结:1.看数值:关键数值200 500 10002. 看疏密:稀疏 平原、高原;密集 山地、丘陵3. 看变化方向:从内向外变大一-盆地 特殊地形:新月形的沙丘常和大题当中的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结合起来,单独出选择题概率不大B•判读山谷、山脊、陡崖、凸坡、凹坡相关知识点山谷-一集水线、有河流分布、容易发生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脊-一分水岭、两侧降水不同、两侧光照条件不同陡崖一-等高线相交处、有瀑布分布凸坡、凹坡一一山坡状况、常考察通视问题1・判断山脊山谷的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出现弯曲,则说明此地为山脊或者山谷 山脊:中间高,两侧底 山谷:中间低,两侧高在同一幅图上,两者弯曲的方向必然相反例题1: (2011年浙江文综,3〜4, 8分)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 的变化情况。
如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T4题:3. 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 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4. 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 甲、乙 B.甲、丙 C.乙、丁B. 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D.乙、戊例题2: (2010年江苏,9〜10, 4分)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题:7.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 KLOP 线 B. K\1OP 线 C. KMNQ 线 D. KRQ 线经常和自然灾害,以及河流结合在一起,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2. 陡崖高度计算判读:等高线相交处等高距h陡崖相交处等高线条数n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x最高值为y 则1.陡崖底部的高度2. 陡崖顶部的高度3. 陡崖的相对高度此外在陡崖处如果陡崖前方是山谷,则有可能形成瀑布,这个时候应该注意观赏的位置近几年没有涉及这方面的考题3•凸坡、凹坡等高线稀疏一一坡缓 等高线密集一一坡陡凸坡:上缓下陡 凹坡:上陡下缓例题(2009年上海,10^11,4分)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如 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3. 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 东北一西南向B.东西向C. 西北一东南向D.南北向4. 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九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凸坡凹坡常涉及的就是通视问题,一般凸坡不可通视,凹坡可以通视考点二、利用等高线计算高差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例题1: (2011年新课标文综,6〜& 12分)读图,回答广3题:和等高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 50 m B. 55 m C. 60 m D. 65 m例题2:下图(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 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疋衣.港泊、澎衣山僅、高程A. 90 米 B. 230 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 260 米 B. 310 米 C. 360 米C.D.340米D. 420 米例题3: (2009年全国文综I , 6~8, 12分)甲、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而图读图,回答9〜11题:潯跖4D03M410米乙两地点Z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3D0r丄\、■■2501MO 1SOO9.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 80 m B. 110 m C. 170 m D. 220 m最近两年新课标高考都考查了对于高差问题的计算,关键在仔细读图,两地 的高度一定要读准9000m考点三、等高线图的综合利用:A.根据等高线反映的地形特征进行区位选择1. 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选在河谷地区或在“ 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2. 确定铁路、公路: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3. 港口或码头宜选在等值线密集,海水较深的海湾4. 农业区位的选择:根据等高线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状况结合气候、 水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B.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水系和水文特征1. 山地——放射状;盆地——向心状2. 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凸起方向相反3.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较人4. 河流流出山谷后常形成洪积扇和冲积扇此外,题目当中经常出现判断坡度陡缓,河流流速大小的问题例题1: (2010年江苏,9~10, 4分)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 KRQPT 线 B. KMNQPT 线 C. KLOPT 线 D. KST 线例题2: (2011年新课标文综,6~8, 12分)读图,回答广3题:2.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B.② C.③ D.④3.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o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 的坝顶长度约()A. 15 m B. 40 m C. 65 m D. 90 m例题3:读某(2012年高考天津卷)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题。
图例村mj铁路EZ□公路沙洲1. 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2. 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红〜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B. 地表崎岖不平C. 河水流速快D. 泥沙淤积严重例题4:10E 20 E图61.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2.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等高线的应用涉及很多方面,是考查的重点2、等温线图Q识别等温线的关键:① 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大为 北半球② 注意重要的等温线:最冷月15等温线③ 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 差较小一一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等温线稀 疏;陆地等温线密集,海面等温线稀疏④ 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A、 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不同,从两极 向高纬递减的结果B、 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因为海洋对 气温起着调节作用。
⑤ 等温线的弯曲与闭合: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有关A、 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向高纬凸出,最热月相反B、 暖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地方向低纬凸出C、 等高线成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的影响(盆地或山地)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考点一:判读图中温差方法:读出图中最大温差与最小温差,相减例题1. (2010年全国文综1,6,4分)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 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 回答第8题:10191411183037 0 9 4 S 8 101714181B■m/h8.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C B. 12 C c. 16 C D. 18 C常规类题目,比较简单考点二、通过读取图中温度差异,推断天气状况以及大气运动状况相关知识点:地表冷热不均一一大气运动影响温度的诸多因素例题1. (2010年全国文综1,6, 4分)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別设若干站点,监测 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 口(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7.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8. 卜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B.8日22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A. 8日15时左右C. 9日15时左右例题2: (2010年山东卷)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睛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题口空・•,忑 弋枫一十 3.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C.大气热量直接來自太阳辐射B. 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D. 气温日较差自I、■而上增大这个部分要结合其他知识,综合性较大,题目难度较大,并且常见考点三、分析图中等温线出现弯曲以及闭合的原因例题1: (2010年重庆文综,5〜7, 12分)如图为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表面 水温图(单位:C)读图,回答旷11题:I2C*rm9. 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九① B.② C.③ D.④例题2: (03全国卷一)36. (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 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if ne nrnr in*—200一(2)描述图中10C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16分)多以大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