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目的4说课材料.ppt
45页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无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5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的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 摄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几个易混淆的概念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有区别与联系的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 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的结构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概括地说,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的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几个易混淆的概念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 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 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一)导向功能(二)选择功能(二)选择功能 (三)激励功能(三)激励功能 (四)评价功能(四)评价功能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一)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三)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一个事物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是视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程度的大小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 所持的一种倾向。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就个人的发展来说,有的人强调知识的积累,有的人强调智能的培养,有的人强调知识的完善,有的人强调美感的陶冶、有的强调智、德、体和谐发展;就社会需要来说,有的人注意政治效益,有人注意经济效益,有人注意文化效益,有的从长计议,有的急功近利;就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来说,有的人认为教育目的应从促进个性发展出发,有的认为应从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等等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于社会需要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三)教育无目的论 (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
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丰富,其要点有以下几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丰富,其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4.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3. 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 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 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每个时期的教育目的都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面貌 建国以来我国对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 1949年12月 ,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 1981年,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82年,指出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86年,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0年12月30日指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1993年,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3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述上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一)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涵义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同义语,提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搞文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观点可称作“同义说” 第二种观点认为:第二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含义完全不同,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否定这可称作“排斥说”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三种观点认为:第三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即不是同义反复,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我国的教育目的过于概括和具体化,很难操作,教育目的本身存在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者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等多种层次,其价值判断难于转化为事实判断,在贯彻教育目的的实践中易于出现混乱和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教育目的具体化,素质教育正是这种具体化的形式,这种观点可称为“具体化说”。
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 第三节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第三节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智育的任务: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在浩如烟海的科学知识中,选择最基本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学习技能、操作技能、社会活动技能等 3、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节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体育的任务: 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