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罗:崛起的海西生态型经济强区.docx
5页新罗:崛起的海西生态型经济强区 龙岩市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地理条件非常优越,是龙岩中心城市“一市一区”所在地,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邻海城市,是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闽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现辖15个乡镇、4个街道面积2677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0万人11014年新罗区被国家列为全国22个对外开放的县(市、区),1101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综合实力11014年进入福建省十强县(市)行列,1101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近年来区域经济更是得到大幅跃升,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山区县市区前列 新罗历史悠久自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就设苦草镇,唐开元廿四年(公元736年)置新罗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城东翠屏山麓溶洞内石壁有一青一黄两条龙纹,更名为龙岩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格为龙岩直隶州,民国复原龙岩县11011年撤县设龙岩市,11017年撤市设区,即为新罗区自公元282年置苦草镇算起,新罗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新罗区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23个中心苏区县(区)之一。
毛主席在《清平乐·蒋桂斗争》中提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整理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龙岩指的就是此时此刻的新罗区其次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一代伟人曾在新罗点燃革命火种,留下光芒的踪迹福建农夫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后田暴动”在新罗打响,新罗是中国土地革命的策源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块试验田,是共和国将军的一个重要的诞生地,是共和国副总理邓子恢的家乡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新罗这片红土地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美誉 新罗区是海峡西岸重要的资源富集区,素有“金山银水”之称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经探明的矿藏有60多种其中煤、铁、石灰石储量均在4亿吨以上,品位和储量均居福建省第一,马坑铁矿为华东第一大矿,东宫下高岭土矿为全国四大高岭土矿之一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现有林地335万亩,林木蓄积量12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达78%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梅花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华东第一洞”的国家4A级景区龙口洞和世界独一无二的象形山——江山“睡美人”等知名旅游景点,素有“厦门沿海后花园”的美誉 新罗区是海峡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方面,拥有连接粤赣两地的龙岩一深圳、龙岩一赣州铁路,并正在建立龙岩至厦门城际高速铁路,已开通龙岩至北京、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国内大中城市朝发夕至快速旅客列车,其中“海西”号为福建省至北京最快的始发列车。
马路方面,拥有通往厦门沿海、接沈海高速马路的龙厦高速马路和通往江西的龙长高速马路,并正在建立通往广东梅州接广梅高速马路的“双永”高速马路与此同时,借助厦门、连城的空港和闽南金三角沿海的海港物流周转优势,新罗区将进一步亲密与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的经济联系,融入以厦门为轴心的1小时经济圈,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南接珠三角、西联内陆腹地、东出台湾海峡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近年来,新罗区立足“建立闽粤赣边生态型经济强区,在龙岩加快推动海西重要增长极建立中当好排头兵”的开展定位,紧紧抓住开展第一要务,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围绕省委“四谋开展”实践主题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朝着“四求先行”实践方向,落实“四个关键”实践要求,全面执行科学开展观,坚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随意识、联动意识、实干意识,踊跃构建“产业、根底设施、城市”三大体系,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开展、领先开展、创新开展、统筹开展、为民开展,逐步实现“在城市建立中当龙头,在产业集聚中做支撑,在和谐开展中求稳定”目标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亿元,财政总收入11.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25.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8508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0元,农夫人均纯收入7066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在加快产业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结合龙岩市“10+3”产业及新罗区产业开展实际,以培育壮大“125”产业(即“1”指一个龙头一一机械制造业,“2”指两大支柱产业一一建材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5”指五大潜力产业——煤炭、电力、轻纺、医药化工、矿冶)为切入点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努力把新罗区建立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机械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环保设备制造基地、运输机械制造基地、硬质合金制造基地、建材及矿产品加工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城市体系建立中,做好做足城市经济文章,大力开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以及能支撑产业开展的现代效劳业,实现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闽粤赣周边有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形成在根底设施体系建立中,集中力气建立了一批重点交通、能源、信息和防灾减灾等根底设施,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牢靠的根底设施支撑体系在新农村建立中,紧紧围绕畜禽、竹木、果蔬、花生、茶叶五大特色产业,加大农业构造调整力度,大力培育生猪产业链、竹木产业链、果蔬产业链、花生产业链和茶叶产业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与此同时,新罗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文化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区、全国婚育新风活动先进区、全国卫生保健先进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全国打算生育优质效劳区、全国绿色小康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2007年,包括新罗区在内的龙岩市投资软硬环境已连续三年在全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位居其次,被亚洲制造业协会评为“2007年中国制造业最具开展潜力城市”,并入选“2007年中国民营经济最正确投资县(区)”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