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货币区与亚元的联想.doc
4页最佳货币区与亚元的联想最佳货币区与亚元的联想引言 当今之势: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愈演愈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已在欧洲大地变为了现实,如今的欧盟正在由西欧向东欧挺进,形成加速“东扩”之势 在美洲,北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有南美共同市场;由美国倡导和推动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非洲,除了非洲联盟(简称非盟)这个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体化组织外,它还拥有大大小小的 14 个主要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目前,非盟已经提出在 2030 年最终建成非洲经济共同体,实现全非洲人员、资本、货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远景目标 在亚洲,东有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西有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的必然产物迄今为止,世界上出现的真正意义上区域性单一货币,只有三个:一是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8 国统一使用的西非法郎;二是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 6 国统一使用的中非法郎;这两个区域均属原非洲法郎区(15 国) 三是欧盟 25 国中 12 个成员国统一使用的欧元自诞生以来,欧元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地增强,且在继续“东扩” 。
除了上述三个单一货币外,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它的势力范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在美洲及美洲以外的地区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 亚元的构想便是在这样一种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氛围之中催生的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过后,为了稳定亚洲的货币环境,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提出了在东亚建立“亚元”货币区的构想近年来,在东盟及 10+3 机制框架内,为达成这一目标,人们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据近日中新社电,亚洲开发银行(ADB)透露“最快”将于 2015 年 3 月启动“亚元”建设进程 提到“亚元” ,很快使人会联想到欧元及蒙代尔的最佳货币区理论它们对亚元有何启示?本文试图以欧元为鉴,构思亚元进程 一、蒙代尔及其最佳货币区理论 1961 年,蒙代尔发表了“最佳货币区理论”(A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一文(见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ume51,No.4,pp.657-665) 事隔近40 年后,在欧元正式变成现实之际,商业周刊撰文首称蒙代尔为“欧元之父” ("father"oftheEuro) (参见BusinessWeek.November13th2015,p.198-200) 。
蒙代尔(RobertAlexanderMundell) ,1932 年 10 月生于加拿大,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的主要理论包括最佳货币区理论、国际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与货币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因其在经济学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获得了 199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欧元变成现实之后,蒙代尔及其“最佳货币区理论”更加知名,并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所谓最佳货币区(OptimalCurrencyAreas,OCA)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最佳地理区域:在此区域内,支付手段或是单一的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佳在此意味着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同时得以实现蒙代尔认为,形成“最佳货币区”的首要标准是要素自由流动;“货币区”内的汇率必须被固定;“最佳”的标志就是有能力稳定区内就业和价格水平最佳货币区不是按国家边界划定的,而是由地理区域限定的 假设有 A、B 两个国家,两国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和中央银行在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是浮动的情况下,如果A 国与 B 国之间的需求转移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则通过汇率浮动可以达到外部的平衡。
比如在 B 币贬值、A 币升值的情形下,则B 国出口扩大,失业减少;A 国则进口增加,物价受抑制;但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 B 国通胀、A 国失业增加;也即汇率浮动无法达到内部平衡但当要素市场一体化、区内成员货币之间汇率固定时,B国超额供给与 A 国超额需求随要素 B 向 A 转移而消失因此,要素自由流动可以部分的替代价格-工资的自由浮动,并最终达成区内成员国之间内外均衡的统一与协调 在蒙代尔之后,有不少学者先后对最佳货币区理论进行了重要研究与发展,他们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最佳货币区的判定标准;二是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尤其是在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鼓舞下,自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最佳货币区理论及其研究变得更加热门同时,最佳货币区理论(OptimumCurrencyAreaTheory) ,对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引导作用 概括起来讲,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收益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有利于促进本区经济一体化,并极大地提高区内总的经济福利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前提之一,就是实现人力、资本及商品等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与统一共享区内要素的自由流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内贸易自由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区内贸易效率,而且它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内人力、物力及财力,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进而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易于达成一致,并直接推进本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2.有利于降低货币汇兑成本,规避区内货币之间的汇率风险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初级形式是:区内成员间货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且比价固定这一规则无疑将会锁定区内成员间的汇率风险,并大大便利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当区域货币一体化走向其最高形式——单一货币时,则区内各成员国货币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大一统”的单一货币,这样,区内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就变成了“内贸” ,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兑换成本” 3.有利于整合区内金融资源,降低投融资成本与风险 国际投融资不但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区域货币一体化则有利于区内金融资源共享,而且在固定汇率下锁定汇率风险,在共同货币政策下,还可以锁定利率风险在此条件下,各成员国也无需保留太多的国际储备,从而减少总的资源闲置成本应该说,在人力、商品及资本等要素的整合上,金融资源的整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说,区域内实现单一货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4.有利于加强区内一体化协作,并一致对外抵御竞争风险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仅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还有利于区内成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它们一致对外,采用“一个声音说话” ,往往能获得一种“放大”的效果。
从成本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各成员国来讲可能会带来以下损失: 1.成员国将会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或自主性 根据“铁三角结构”原理,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大目标区域货币的一体化固然要以固定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为前提,但独立的货币政策就会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在一体化的货币区内,任何一个成员国都将不再拥有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以实施反周期调控从成员国自身利益来看,这无疑于要“少数服从多数” 、 “个别服从全局” 2.固定汇率将使汇率政策工具失去用武之地 区域货币一体化要求各成员国货币之间锁定汇率,而不能随意调整或变动,实际上,这就意味着该国汇率政策工具将再无法使用由于不能动用汇率政策工具调节国际收支,则表明国际收支的调节只能利用要素转移来达成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的统一 3.区内流通单一货币将使各成员国不再拥有铸币税 铸币税是一种无形的税收,它是政府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权而获得的货币面值大于币材成本的差价部分区内实现单一货币,各国必须放弃各自的货币,也就失去了铸币税收益 总体来讲,最佳货币区所获收益应该是远大于其成本付出的同时,欧盟运作的成功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借鉴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