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学案导学” 构建物理“高效课堂”.docx
2页巧用“学案导学〞 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摘要:“学案导学〞是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巧妙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可以构建物理高效课堂关键词: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低投入、高产出的课堂高效〞是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和谐统一,高效率即课堂容量大,高效益是指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的有效提高高效课堂应达成“自主构建、协作探究、高效生成、灵活运用〞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习目标和心理特征等实际,为自主学习、知识构建和研究探讨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课堂的内容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学本课根底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这种教学模式是关注学生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之一1利用学案之“导学〞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构建能力在物理课本一标多版的现实下,我们需要研究不同版本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取舍与整合,并结合我们的教学思想编成导学案呈现给学生。
导学案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根底检测、新课导学、问题探究、课后作业学生首先通过课前预习环节,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本节课的根底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完成,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笔者在课前预习环节设定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情况下物体运动可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是什么〔做什么运动〕?〔3〕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特点是什么?自由落体运动遵循什么规律?学生通过阅读鲁科版教材P45-P50,这些问题都可以完成课前预习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而且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有了一定认识2巧用学案之探究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动生成知识体系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开展区〞理论,探究问题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可摘桃〞的感觉由于学生的认知是从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因此探究问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取材于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自体验、思考,这样才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笔者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优越性,在学案中巧设问题串,通过巧设“问题〞、“猜想〞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物理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2】课导学“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时,设置如下:问题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一定比质量小的快吗?[实验小探究]材料:一元硬币、两张与硬币外外表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泡沫塑料板、乒乓球〔G泡沫>G乒〕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演示实验1:一元硬币和纸片〔G币>G纸〕,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现象:,结论:演示实验2:一张纸裁成相等的两半〔G半张=G纸团〕,一半揉成纸团,另一半不变;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现象:,结论: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板和乒乓球〔G泡沫>G乒〕,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现象:,结论:思考與交流】出现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互相矛盾的结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实验演示]“牛顿管〞的实验〔1〕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3〕将羽毛和金属片放人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证明实例: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上〔无大气〕,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发现它们下落得一样快。
探究归纳】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快慢即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的大小由此推出:不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填“相同〞或“不相同〞〕问题2.通过实验获取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频闪照片采用s2-s1=s3-s2=s4-s3=s5-s4判断运动性质?【探究归纳】〔1〕自由落体运动定义:〔2〕自由落体运动特点以上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物理情景与探究问题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但能够轻松获取知识,而且能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幸福感和满足感3巧用学案之典型案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提出的最根本理念,物理课堂不仅要学习物理规律,而且更要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可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笔者认为物理导学案的典型案例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1〕立足于学情根据美国心理学家Vroom的“期望理论〞公式:动力=目标高度到达的可能性,题目太简单,学生不感兴趣;题目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因此,典型案例设计应该立足于本班学生的知识根底和学习能力。
〔2〕重视物理情景的创立学习是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规律,因此,典型案例设计应该强化知识技能与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案中,笔者典型案例设计如下:〔1〕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假设风速越大,那么降落伞〔〕A.下落的时间越短B.下落的时间越长C.落地时速度越小D.落地时速度越大〔2〕降落伞在下落一定时间后的运动是匀速的,没有风时,某跳伞员着地速度是4m/s,现在由于水平向东的风的影响,跳伞员着地速度为5m/s,那么,风速为多少?跳伞员着地速度的方向如何?〔3〕一条河宽d=200m,河水流速v1=3m/s,如图1所示,假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4m/s,那么:①欲使渡河时间最短,应该怎样操作?最短时间是多少?②欲使航程最短,应怎样操作?最短位移是多少?总之,“学案导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它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根底,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反响有效运用导学案,这样才能使物理课堂高效、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1】戴金平.“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困惑[J].中学物理,2021〔6〕:5-7.【2】陆良荣.谈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J].中学物理,2021〔9〕:39-42.【3】刘树田.中学物理教法与学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