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儿童立场的学校课程体系重构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docx
4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基于儿童立场的学校课程体系重构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高职培育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应充分表达其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征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的目标和思想,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有改观 【关键词】课程体系;重构;计算机专业 目前,计算机行业进展如火如荼,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进展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人才的广泛需求,高职院校必需打破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框框和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而课程体系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应当将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培育出高技能应用型软件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更新慢,不能准时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从而教学内容跟不上软件的进展,学问陈旧,培育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2〕课程孤立,内容体系有待重新建立课程设置站在课程的角度而不是专业的角度,因课设课,一方面导致课程设置松散,课程之间连接不紧凑,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认知度低,不能触类旁通;另一方面,课程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
〔3〕课程学习周期长,学生遗忘快学生通过好几个学期的学习,才能够清楚专业体系,基本把握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学习周期长,时间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复习稳固和快速理解课程体系,熟能生巧更是无从谈起 〔4〕应用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虽然目前许多院校加大了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许多时候都不能真正落实,真正留给学生来动手实践、亲自解决问题的时间很少 〔5〕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目标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规划的习惯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快速全面了解计算机应用及其对应的课程体系,对专业有清楚的认识,避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增加学习动力;课程采纳启发式、引导式、商量式、成果展示等教学形式,刺激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添学生阶段性学习成就感②形成一套“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课程体系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1〕校企合作,构建有用性课程体系通过走进计算机行业和企业,多方面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计算机人才对应的专业能力,然后将工作流程课程化,邀请企业人员参加教学设计以技能为核心,突显“有用〞课程注重训练学生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完成什么实际任务,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把握够用的、有用的理论学问,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2〕以学情和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点,课程模块化、阶梯化将课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就是一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完好的工作过程 〔3〕项目必备专业学问学习分布在多门课程中,每门课程每个章节都以案例为主线,案例大都来自于对阶段性项目的分解,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学习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载体,将学问融于情境,让学生对学问的理解更形象,对学问的应用更得心应手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实践 依据前文所述的课程重构目标和思路将学生校内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课程依据实际状况采纳学月制或学期制来完成 第一阶段课程属于专业基础学习本阶段全面系统的提取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最基础、最有用的学问,带着学生学习计算机原理,理解计算机的全部运行过程,并具备基本技能最终支配4周的集中项目实训,来强化全部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增添学习信念,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对专业体系有了清楚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自学提高和后期的深入学习本阶段每门课程都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和完成任务,确保每个人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第二阶段课程属于专业能力提升阶段本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Excel的应用、数据库和网页制作最终通过一个4周集中实训完成各种综合项目。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有用性 第三阶段课程属于专业强化学习和拓展阶段本阶段主要学习、稳固、强化前两阶段学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了解一些新技术 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计算机专业技术更新快,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紧紧的和企业联系在一起,并结合高职人才培育特点,合理规划课程建设与改革,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有用性课程体系,为培育出符合软件及其相关行业规格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重要保证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