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考生物演练模拟预测卷5(甘肃贵州)(解析版).pdf
19页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05(甘肃贵州通用)(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 0 0 分)一、选择题:本 题 共 1 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关高中生物学中“骨架”或“支架”的说法,正确 的 是()A.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口腔黏膜等生物膜的基本支架C.脱氧核糖核甘酸与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 D N A分子的基本骨架D.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K答 案 X AK祥 解 X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膜等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 N A分子的基本骨架详 析】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 N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酸包括D N A和 R N A,这些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B、口腔黏膜不属于生物膜,B错误;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 D N A分子的基本骨架,C 错误;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D 错误。
故选A2、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相关物质的相对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 23 4 5 6 7液泡膜相对吸收速率A.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甘油的吸收速率依赖于浓度差B.线粒体膜与液泡膜对0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两种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无关C.液泡膜吸收HzO的相对速率比线粒体膜快,可能与两种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有关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是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答 案 D(祥 解 分析题图:该图体现了线粒体膜、液泡膜对水、氧气、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有关,与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详 析】A、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载体转运,故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甘油的吸收速率依赖于浓度差,A 正确;B、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 要 消 耗 因 此 线 粒 体 膜、液泡膜对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有关,且 0 2 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转运,B 正确;C、水进入不同的膜可能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所以导致两种膜吸收水的相对速率不同如果是协助扩散的话,可能与两种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有关,C 正确;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不仅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还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D 错误。
故选D3、胰脂肪酶(PL)可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使用PL抑制剂可有效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研究表明,从板栗壳中提取的板栗壳黄酮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下图为不同pH下板栗壳黄酮对PL活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002If-对照锹加入板栗光黄用的5 0.018/、g 0.015/Jis 0.012/入渡 0.009 一/0.006 0-R、0 0 0 3O _7418_PHA.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p H 为本实验的自变量,酶活性为因变量B.PL可以降低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需的活化能C.pH 在 8 左右时板栗壳黄酮对PL活性的抑制作用最显著D.板栗壳黄酮可能使P L 催化的最适pH 变大(答 案 C(祥 解 加入板栗壳黄酮的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板栗壳黄酮对酶有抑制作用详 析】A、图中横坐标是pH,实线是加入板栗壳黄酮,因此自变量是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pH,纵坐标酶活性为因变量,A正确;B、胰脂肪酶(PL)可降低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需的活化能,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C、图中,和对照组相比,pH在7.4左右时板栗壳黄酮对P L活性的抑制作用最显著,C错误;D、图中加入板栗壳黄酮组和对照组相比,P L催化的最适pH变大,D正确。
故选Co4、下图为科学家研究的细胞色素C(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和dATP(脱氧腺昔三磷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ooooooO654321无 dATP0 0.01 0.03 0.1 0.3细胞色素C(jig)A.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大量能量的生成B.由图可知,促凋亡效果会引起细胞色素C和dATP的含量升高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的浓度,因变量是促细胞凋亡效果D.由结果可知,细胞色素C的存在与否不影响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k答 案 Ak祥解力题图分析:由图知有dATP的情况下,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胞色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背)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高详 析】A、题干信息: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蛋白质,线粒体内膜发生水的生成会伴随着大量能量的生成,可见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大量能量的生成,A正确;B、由图知有dATP的情况下,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胞色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甘)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高。
因此,细胞中细胞色素C和dATP的含量升高,促凋亡效果明显,B错误;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色素C的浓度及是否有d A T P,因变量是促细胞凋亡效果,C错误;D、比较细胞色素C含量为0、有dATP和细胞色素C含量为0、无dATP的两组实验结果,细胞凋亡效果无明显差别;比较细胞色素C含量为0.01、有dATP和细胞色素C含量为0.0k无dATP的两组实验结果,细胞凋亡效果有明显差异,说明细胞色素C影响了 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D错误故选A5、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甲乙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是该芹菜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B.该芹菜是二倍体生物,共 有n对同源染色体C.图乙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D.图乙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视野中观察到的分裂期细胞占比较多k答 案 D(祥解力据图甲分析,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则代表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图乙中染色体行为互不干扰,属于芹菜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详 析】A、图甲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因此可判断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A正确;B、据图甲可知,芹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形成时含有11种形态的染色体,每种形态染色体各2条,因此,该芹菜是二倍体生物,共 有11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C、图乙中共有2 2条染色体,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时间更长,因此图乙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视野中观察到的分裂间期细胞占比较多,D 错误。
故选D6、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E基甲起始 E基因终止1 2 3 89 90Met Vai Arg Lys Glu 1 9 175|-1-1-rT85-443-1-1-1-A-T-G-A-G-T-C-A-A-.-G-T-T-T-A-T-G-G-T-A-C-G-C-T-G-.-G-A-A-G-G-A-G-T-G-A-T-G-T-A-A-.Ill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Met Ser Gin Vai Tyr Gly Thr Leu Glu Gly Vai Met A|2 3 59 60 61 62 63 149 150 151 152D基因起始D基因终止A.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AA或 TGAB.缀 氨 酸(Vai)至少有三种密码子C.一个碱基的替换可能引起两个基因发生突变D.基因重叠能有效地利用DNA的遗传信息量K答 案 AK祥 解 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详 析】A、密码子为mRNA上的三个连续的编码氨基酸的碱基,而 TAA为 DNA分子上的碱基,需要经过转录形成mRNA,A 错误;B、据图分析,缀 氨 酸(Vai)的密码子有CAA、CAU、CAC三种,因此缴氨酸(Vai)至少有三种密码子,B 正确;C、据图分析D 和 E 基因共用部分碱基,因此共用部分的一个碱基的替换会引起两个基因发生突变,C 正确;D、基因的重叠,即不同基因共用部分碱基,能够经济地利用DNA的遗传信息量,D 正确故选Ao7、哺乳动物的雌性在胚胎发育早期,不同细胞中两条X 染色体之一独立且随机地失去活性,失活的X 染色体称为巴氏小体某种猫的猫毛黑色对黄色为显性,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体由于存在巴氏小体而成为黑黄相间的玳瑁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可初步判断哺乳动物的性别B.若出现玳瑁公猫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C.玳瑁母猫与黑猫或黄猫杂交都可能生出玳瑁猫D.黑猫与黄猫杂交子代都是玳瑁猫(答 案D(祥解力假定黑色基因为A,黄色基因为a,则玳瑁母猫基因型为XAXa、黑猫为XAXA、X A Y,黄猫为 XaXa、XaY【详 析】A、一般情况下,雌性个体中才会存在巴氏小体,因此观察巴氏小体是种初步判断哺乳动物性别的简易方法,A 正确;B、公猫的染色体组成为X Y 型,理论上不会出现玳瑁猫,但若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成为X X Y,则可表现为玳瑁猫,B 正确;C、假定黑色基因为A,黄色基因为a,则玳瑁母猫(XAXa)与黑猫(XAY)或黄猫(XaY)都可能生出基因型为XAXa的玳瑁猫,C 正确;D、黑 猫(XAXA)与 黄 猫(XaY)杂交子代也有黑猫(XAY),D 错误。
故选Ao8、蜜距的长度和传粉者的喙长普遍存在地理镶嵌的协同进化关系蜂鸟的喙又尖又细,而且很长,很容易插入花中采食当它们悬停在花朵前,把喙插入花朵时,舌头便从喙中伸出,它们长长的舌头可以一直伸到花基部的蜜腺上,然后像喝汽水一样吸取花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蜂鸟具有又尖又细又长的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蜂鸟和花在彼此的种间竞争过程中相互适应、协同进化C.蜂鸟对花蜜的取食策略是花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D.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蜂鸟也可能不断发生进化k答 案 B 祥 解 X共同进化: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详 析】A、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蜂鸟具有又尖又细又长的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B、蜂鸟和花在彼此的种间互助合作过程中相互适应、协同进化,B 错误;C、蜂鸟把喙插入花朵时,舌头便从喙中伸出,它们长长的舌头可以一直伸到花基部的蜜腺上,然后吸取花蜜,蜂鸟对花蜜的取食策略,是花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c 正确;D、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蜂鸟也可能在不断发生进化,因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条件就可发生的变异,D 正确。
故选B9、如图表示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ATP等化学物质及传递兴奋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NA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Na+内流B.若 P2受体受损,则会直接影响N A 的合成、运输和释放C.若突触前膜上的N A载体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a 受体具有特异性,其他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不能与该受体结合K答 案 H BK祥 解X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成突触小体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