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探索:对美的.ppt
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美的探索:对美的本质的思考,,美是难的,,——柏拉图,,要把流动着的生动的美转化成概念,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歌德,1,美学和哲学的关系,,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哲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哲学分两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又分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那么我们也把人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也分为四大类:主观唯心主义美学观、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机械唯物主义美学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观2,,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代表观点:认为美的本质在于超人类而存在的一种绝对精神西方代表人物:1、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A、美的本质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于让事物成其为美的理式事物是理式的影子,艺术是影子的影子B、个别事物的美的都是有缺陷的,只有理式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理式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2、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主要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古罗马美学家普罗丁主要观点;美是神的光辉神就像太阳一样,把光明温暖和美好,带给这个世界3,,中国客观唯心主义美学,,1、道家美学思想。
代表人物老庄、庄子主要观点:A、道是万物的本源,也是美的本源B、道法自然,美在自然C、道在虚静中体现,美在空灵2、佛家美学思想主要观点:A、空是万物本源,也是美的本质空即色,色即空”B、达到空的境界有两个途径:戒和悟一般人需要由“戒”到领悟“空”而有缘人可以直接“悟空”C、艺术就是在色中表现空的意境4,,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美学,,代表观点:美的本质在于人的主观精神,西方代表人物:1、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休谟(1711—1776):“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是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见出一种不同的美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2、,德国心理学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l856 l939),:他认为一切审美经验的源泉和艺术创作的动力都在于人的人的无意识领域之中埋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本能欲望(力比多,开始主要指性欲后来含义又进一步扩大,指人的一切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源泉3、,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生命意志,美和艺术是生命意志的客观体现悲剧是艺术和美的最高形式,因为它最真实的表现了生命的存在状况。
5,,中国主观唯心主义美学,,1、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先声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2、,佛教禅宗代表人物六祖惠能:观点:”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6,,西方旧唯物主义美学观,,主要观点: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属性或美是生活本身代表人物:1、古希腊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斯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有自己对美的认识:A、美不在超事物而存在的理式,而是事物的本身属性。
B、美的事物应该依靠体积和安排C、艺术是对美的事物的模仿,但不是机械不变的模仿,是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2、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1792——1797)他也认为美的本质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A、那些娇小、光滑、明亮的事物能引起人们优美的感觉B、巨大、黑暗、坚硬的事物能引起崇高的感觉3、十九世纪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他认为美的本质不是什么绝对精神,也不是什么上帝的光辉美就根源于现实生活A 、任何事物,只要让我们在里面看到依照我们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就是美的B、一切显示美好积极的生活的都是美好的,像健康、幸福、快乐、爱情、婚姻、友谊等等反之,一切给生活带来消极负面影响的,都是丑的如疾病、痛苦、灾难等等C、即使丑陋的生活,也比死亡美死亡最大丑陋战争是最大的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