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观与中国城市景观发展之路.doc
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价值观与中国城市景观发展之路价值观与中国城市景观发展之路 摘要:自“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破旧未能立新,在经历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跨越式发展,一座座钢铁与混凝土造就的城市拔地而起如何延续并创新城市景观中的中华文化特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然而我国的各大城市中的景观设计市场,基本上由西方景观设计师领导,他们的作品、以及大量复制品充斥大江南北,究其原因,我们可以说国内的景观设计师水平不足,但进一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已是当前出现在中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然而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西方化,则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思考这种情景,这只能说是国人的价值观的扭曲,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断裂,当代中国景观园林的风格应该是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脉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今的国内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希望在分析中找到中国城市景观的发展延续之路 关键词:价值观;城市景观;历史文脉;城市精神 1.概念解释 1.1价值观 《辞海》对价值观的解释是这样的:价值观是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价值观它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1.2城市景观 自从人类创造了城市之后,城市作为一个无数人居住的社区,她承载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历史与经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说:“其实我们创造城市就是在创造文化如果城市的建造仅是出于经济目的,那么城市中的人是很不幸的”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生活中使人具有舒适感和愉悦感的载体,她是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 2. 国内城市景观 2.1中国传统庭院分析: 据考古学家的发现,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距今约5500年左右,即史前时期就已有了城市生活的痕迹人们从不固定的游牧生活转到相对固定的城市生活,依据一定的气候和地域条件,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居住形式、劳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效法自然的布局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如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2.2.价值观的改变所导致的中国城市景观现状: 近代,中国文化虽破旧但未能立新,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西方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越来越多的被当作我们的取向和标准以景观设计为例:近代中国的学术研究者热衷于将西方现代理论不加改变的引入到国内,而且被奉为“经典”这种通过西方已有的学术视角,反过来再形成对中国的看法,已经成为中国景观设计研究中的一种惯性思维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自觉、自信从现有的方案来看,有些规划没有生态和环保概念,不符合自然规律,生搬硬造地造出人造景观破坏自然;有些则照搬西方的设计概念,不和中国的具体环境相协调,造出一些像“巴黎风情”、“欧洲皇家庭院”等不伦不类的景观设计;有些则弃传统于不顾,大肆拆毁古建筑,搞所谓的新城市运动。
城市景观空间不管是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还是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借鉴,在城市发展所面对的日益复杂的问题与矛盾面前似乎都显得力不从心,急需一种建立在历史文脉之上,综合而统筹的生态景观设计新途径 2.3.站在当下解读传统: 在创作之中,流于形式,不拘泥于一家一派,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现代化语境下,以“抽象继承”(冯友兰语) 对于中国景观设计师来说,传统与现代,似乎是一个难解的结,在创作中如何借鉴传统,已成为我们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困惑,其实,从跟本上说:现代与传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概念和文化概念,传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延续,但当它与现代社会发张相契合时,传统文化已升华为一种新的文化,现代中国文化源自传统,又完全不同于传统,以景观论,脱离了现代生活的方式,生产方式,特别是现代人烦人文化思想和审美取向,笼统的讲传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结合文化来设计城市景观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的组合以及如对景、借景、障景、衬景、框景等传统手法解决主与次、内与外、围与透的关系,从而创造富有层次却又相互渗透的流动空间 3.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 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封闭保守”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我一直认为:“在横向交流中比较、在纵向比较中发展,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们只有立足自己的传统,通过各种文化之间对话,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来实现中国特色景观设计的跨越这时传统文化已升华为一种新的文化现代中国文化源自传统,又完全不同于传统 苏州博物馆新馆应是这其中比较成功的探索例子新馆坐落于苏州老城,与周围街区城景融为一体,整个建筑中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交相辉映,碰撞出的火花让她不仅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的魅力而且充满时代的吸引力这种“中而新,苏而新”的建筑风格正是贝聿铭在设计之初对新馆的定位新馆在继承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的同时,良好的诠释了现代建筑的种种特点她既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在新馆建筑中有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庭院绿化恰到好处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布置,更是煞费苦心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1/5的空间,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源于传统的苏州园林,又不完全相同竹子的运用,使主庭绿意盈盈,风吹之下尽显灵动气韵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整个主庭院所显现的生机,得益于对自然万物一体、同构同源同律的看法,让观众不由得又落入自然的怀抱,整个建筑跳跃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神韵 4.结论 首先,传统不等于中国,现代不等于西方,中国建筑的未来在前方,而不在后方或西方,我们要建立文化的自觉、自信 再次,“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和服务的对象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应该是审美精神和造园手法的传承,学习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而不是追随其表现形式抛弃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启示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在保持民族文化延续基础上,探索中国园林创作的历史机遇才是时代赋予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 中国古典园林 .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贺建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2期 [3] 程泰宁. 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城市环境设计;2011年07期------------最新【精品】范文 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