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104页目 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47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70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1)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能源动力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办学定位:结合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科研和“大工程观”特色,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适应能源动力和石油石化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应用型人才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基本训练,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从事热工设备、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2 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技能,接受工程实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 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下列培养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能力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技术问题,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经历,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 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相关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节能及环境: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 )职业规范: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工 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 责任感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0)沟通与交流: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理解本专业外文相关资料,初步具有国际化视野11)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备解决 一般能源与动力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一)通识课程(一)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必修课(应修 63.5 学分)7241006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723300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723601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725000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72451-2#形势与政策 2.053011-2#高等数学(一)9.550030041线性代数 2.05101006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53051-2#大学物理 6.053061-2#大学物理实验 2.540171-2#计算机基础及 VB 程序设计 5.076021-4#大学英语 12.099011-4#体育 4.099511-2#军事理论 2.0724300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通识课程选修课(应修 5.0 学分)创新创业类(1.0 必选)公共选修课(任选 4.0)(二)专业基础课(二)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应修 41 学分)20020061工程制图 3.020310083工程力学 4.032130043工程材料 2.024070083流体力学 3.5325010083工程热力学 3.545000063电工技术 3.045010063电子技术 3.020710063机械设计基础 3.025030083传热学 3.543330063热工测试技术 2.525090053工程燃烧学 2.543340063自动控制原理 3.025140053换热器 2.536010031安全工程概论 1.037210021环境工程概论 1.0专业基础选修课(应选修 11.5 学分)20040043AutoCAD2.025020041科技英语2.026160053泵与风机 2.532360041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 2.02551004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双语)2.025230053热能利用与节能技术 2.526230063制冷空调技术 2.525170041 能源与经济管理 2.032310033 文献检索 1.525180052 环境工程概论 2.0(三)专业课(三)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应修 12.0 学分)25370083 汽轮机原理 3.525250083 锅炉原理 3.525420063 热力发电厂 2.525430051 供暖工程与热力管网2.5专业选修课(应选修 2.5 学分)25520041 太阳能利用技术 2.025480041 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2.025530041冷热电三联供 2.0(四)实践环节(应修 44.5 学分)军训 2.5金工实习 2.0石油化工认识实习 0.5能源与动力认识实习 1.0换热器课程设计 1.5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0生产实习 2.0自控原理课程设计 1.0汽轮机课程设计 2.0供热工程与热力管网 1.0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2.0锅炉原理课程设计 2.0热工基础实验 1.0专业实验一 1.5专业实验二 1.5毕业环节 18.0创新与社会实践 1.0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0体育健康标准测试课外体育锻炼讲座暑期社会实践4(四)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四)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实现(课程或实践环节)实现(课程或实践环节)1. 工程知识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的能力。
1.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能应 用于工程相关问题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基 础及 VB 程序设计 2.掌握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制图、工程力 学、工程材料、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专业基 础知识,能用于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建模、推理和计 算工程制图及 AutoCAD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流 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 础、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燃烧学3.掌握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作所需的分析、设计、制造和 控制等专业知识,能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热能与动 力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2.问题问题 分析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 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 论1 具有感受真实工程环境,进行工程演练的系统实践学习经 历,达到对复杂实际工程问题较为准确的识别和表达能源与动力工程训练Ⅱ、电子工程实习Ⅱ、机械设计课程设 计、单片机综合设计、机制专业综合设计、生产实习 2 能运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现代技术获取相 关信息,具有信息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并用于复杂工程问 题的分析和推理。
文献检索、能源专业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3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 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进行提炼、定义、建模、分析和评价工程计算方法、热能利用和节能技术、能源经济与管理、毕 业设计、专业限选课3. 设计设计/开发开发具有能运用能源和动力工程 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实 践和社会实践经历,了解能 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前沿技术 及发展趋势1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前沿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新产品、 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研究、开发的基本流程,掌握基 本的创新方法,在解决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中具有追 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能 源 与 动 力 工 程 概 论 、 专 业 认 识 实 习 、 工 程 制 图 及 AutoCAD 、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生产实习、专业综合 设计、创新创业课程2 完成课程练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科技训练、生产实 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能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 本原理和技术手段用于特定需求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统、 复杂单元及工艺流程设计工程制图、VB 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实验、能源与动力工程训 练Ⅱ、锅炉课程设计、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汽轮机课程设 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3 能够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确定明确的设计需 求,提出设计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 专业综合设计、生 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课程4 研究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 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 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 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 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原理,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合适 的抽象模型,确定相关的技术参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实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设计、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课程 2按照研究需要设计实验,按照合理步骤进行实验并获取数 据热工基础实验、专业实验 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测量技 术、机械设计、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创新创业课程 3.参照科学的理论模型对比实验数据和结果,解释实验和理工程力学、工程测试技术、热工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5论模型结果的差异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创新创业课程5. 使用现代使用现代 6. 工具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 发、选择与使用 恰当的技 术、资源、现代工程工程工 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复 杂工程问题的对问题预测与 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 性1 学会使用相关的网络工具、数据库、现代工程等信息技 术,查询并分析解决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所需的相关研究 资料大学计算机基础 、专业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 新创业课程2.能够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 术手段和现代工程工具进行建模、预测与仿真,并能够在 实践过程中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VB 语言程序设计 、工程制图及 CAD 、计算机绘图实验、工 程计算方法、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6. 工程与社会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 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 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 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