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促进技术创新 服务首都经济.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lm152****8155
  • 文档编号:254495167
  • 上传时间:2022-0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9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促进技术创新 服务首都经济 在党中心“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十一届人大提出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的历史任务清华高校作为国家长期支持的重点高校,地处北京,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责无旁贷,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实践证明,促进技术创新,服务首都经济,清华高校科技成果与首都经济发展对接的前景非常广袤 清华高校作为综合性、探讨型、开放式的高校,是国家高层次创建性人才的培育基地,同时也是国家学问创新的重要基地 一、 广泛合作,突出重点切入领域 1、 培育输送科技人才 培育人才是清华高校自身固有的优势在市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加强了为北京市培育和培训各类专业人才1990-1997年清华高校为北京市培育输送探讨生760人,本科生1781人1998年以来通过双向选择流向北京高科技企业的博士生、硕士生人数逐年上升此外各类工程硕士班、管理类探讨生班、其次学士学位班以及在职培训班的招收人数均逐年增加1998-2000年清华高校为北京市进行成人学历教化1350人,探讨生课程进修516人另外为北京地区举办各类短训班,参与人数达601人,其他高研班、访问学者等220人。

      这些培训活动不仅起到了更新学问、开阔眼界的作用,而且进一步亲密了清华高校和北京市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相互了解,推动市校合作向纵深发展 2、 加大项目合作力度 近年来,北京市与清华高校的科技沟通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趋扩大据统计,从1991年到1997年,清华高校与北京地区的横向科技合作项目达1261项,合作金额1亿4千多万元1998年2月至4月清华高校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织了“双一百零一双向”沟通活动1998年8月北京市政府和清华高校联合共建“北京清华工业开发探讨院”1998年清华高校与北京地区的横向科技合作项目达113项,合作金额超过两千万元1999年清华高校与北京市合作探讨与开发项目148项,占全校横向合作项目数的21.7%,比1998年增长15%;合同金额5476.5万元,占全校横向合作项目合同金额数的22.2%,比1998年增长76%2000年至11月底清华高校与北京市合作探讨与开发项目159项,合同金额6464.6万元;另与中关村地区高科技企业合作探讨与开发项目15项,合同金额15291万元合同数、大项目数及合同金额均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1991年至1999年清华高校有107项科技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大批项目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 998年2月至4月清华高校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织了“双一百零一双向”沟通活动后,一大批与北京市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起先运作高新技术的引入,提升了传统产业,使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含稀土无机化合物的光转换农用薄膜”项目由清华高校和北京华盾塑料公司合作进行,研制出的新型光转换农用薄膜,净光合速率值提高了20-25%,试用作物以色列青椒的批量收摘日期提前了两周多,总产量亦可增加三成以上目前该项目正转入产业化阶段,2000年预料生产转光膜1000吨 “新构型虚拟轴机床探讨开发”项目是由清华工业开发探讨院干脆组织,由清华高校精密仪器系和北京第一机床厂联合实施的产业化推动项目该项目的前期基础是清华高校精仪系担当国家“863”项目的探讨成果,目前已申请了三项国家独创专利,获得了教化部科技独创二等奖,为形成我国的虚拟轴机床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构型虚拟轴机床被称为21世纪新一代加工装备,新构型虚拟轴机床具有高刚度、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加速度,可以实现多自由度空间位置的敏捷改变特点,特殊适合于曲面加工,如螺旋桨叶面、汽轮机叶面、困难光学透镜、模具型腔等,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及模具制造业等方面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因此,厂校结合,探讨开发新一代虚拟轴多坐标加工装备,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北京机电探讨院和清华高校亲密合作,胜利研制开发了微细电火花加工新工艺,现正试验应用于发动机油泵油嘴喷口的精密加工 清华高校与北京助剂二厂合作,胜利研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材料并将此类抗冲击、自润滑的工程材料推广应用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为变电站值班人员的现代化培训系统,该系统为北京供电局变电站运行人员技能素养的提高,供应了经典方式培训无法比拟的新方式 为落实北京市工业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发展通州经济,突出区域优势,营造地方特色,推动“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通州区委区政府与清华高校合作探讨“通州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发展规划”项目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通州园)建设规划项目内容包括,通州区总体发展规划定位框架建议(报告)、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设计、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关键项目选择建议(协调和举荐项目)以及重大实施对策(行动方案) 4、 合作发展重点领域 2000年是实施“九五”安排的关键一年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动身,北京市确定了一批技术先进、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科技攻关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实施“二四八创新工程”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清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工作结合“二四八工程”,推动产学研合作例如: 清华高校在“九五”期间精彩地完成了《大型骨干石化生产系统限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攻关,探讨开发出先进限制技术、优化技术及相应的五个软件,并已胜利地应用于兰州炼化公司炼油二厂的常压和减压两套装置,八个多月的连续运行证明白所获高科技成果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好用性,已达到国际九十年头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先进限制和优化软件产业化”项目是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探讨院组织,清华高校自动化系和化工系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与北京市自动化系统成套工程公司共同申报的国家项目,国家拨款700万元,银行贷款额度2000万元在实施项目的同时,以产、学、研联合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造,通过资产重组,产生新运行机制,组成高技术公司 燃料电池以氢为原料,能量转化效率可高达60-70%,是内燃机的2-3倍,且工作过程中无有害物质排放,是电动汽车最志向的能源北京市抓住举办2001年世界高校生运动会和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推动展示北京电动车形象示范工程这项工作对建设绿色北京、胜利办好大运会、提升申办奥运的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工程”项目由清华高校和北京绿能探讨所及北京市机电探讨院合作担当,目前进展顺当项目担当单位一样表示要尽全力加快项目进度,争取在2001年2月前完成整车的运行调试工作 生物芯片技术是九十年头初在美国领先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预料表明,用于基因组分析工具、疾病诊断、司法鉴定及免疫分析的全球生物芯片市场到2001年可达170亿美元左右,用生物芯片进行药理遗传学和药理基因组学探讨所涉及的世界药物市场每年约1800亿美元根据“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为使我国生物芯片技术及其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防建设实力,国家计委高技术司和国家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落实经费,先在北京组建生物芯片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公司依托清华高校等四家单位的基本科技力气,从国内外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在保持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把北京生物芯片科技园(生物芯片国家工程探讨中心)建成世界一流的生物芯片科技开发园区 清华高校生物芯片探讨与开发中心从成立到现在通过承接各种国家级探讨项目,已经探讨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学问产权的多种生物芯片技术及配套技术,其中包括用于样品制备的芯片专利2项、用于生物分析检测的芯片专利2项、用于药物筛选的芯片专利1项和用于生物分子标记和固定化的专利各2项,同时,研发出了一种新奇的DNA探针固定化技术,这些技术和专利为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此外,为了推动北京市集成电路制造业和设计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清华高校正主动支持和参加北京市申报筹建北方微电子探讨开发基地的工作 二、 机制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为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首都经济,经贾庆林书记提议,1998年8月北京清华工业开发探讨院成立刘淇市长任理事长,王大中校长、林文漪、刘海燕副市长任副理事长北京清华工业开发探讨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清华高校共同组建的事业法人单位工业开发探讨院参考国际上科技成果孵化器的胜利阅历,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采纳市场运作的方式,以清华高校的科技力气、科研基地和科技成果为基础,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供应技术支持和项目支撑,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中心,企业发展的服务中心,科技信息的集散中心”的建设目标努力北京清华工业开发探讨院根据一个宗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首都经济发展)、两项任务(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革新挖潜,支持传统工业企业的改造)、三个适应(与国家政策行为相适应,与工业生产实践相适应,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工作方针,“边建设、边开发、边转化”,在机制创新、功能定位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

      在实践中,工业开发探讨院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功能定位1)立项支持通过细致的筛选和评估,对科研成果的产业性孵化予以支持事实上这项工作是政府部分职能的转移,采纳政府、企业等多方资金集中运用的方式,支持成果中试及产业化;(2)技术集成通过必要和适当的整合,解决优势互补问题,使成果方与需求方更加协作、了解、信任、将开发某个环节的个体整合为开发完整过程的集合体,让科技人员的才智得到更好发挥;(3)市场服务利用工业开发探讨院组织的技术力气做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开发的补充,通过对下游市场的技术服务,“用下游拉动上游”,从而真正调动上游的主动性,创建上游产业效益的新增长;(4)参加改制结合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主动参加工业企业的体制调整,从根本上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胜利率 工业开发探讨院在机制创新方面坚持“双孵化”模式,即坚持成果孵化和企业孵化的结合详细地说,对于一个颇有前景的科技项目,经论证评议立项后,首先支持其向成熟的产业化技术转化,即完成由中试(或样机)到产业化的孵化过程;其次,支持成熟的高新技术与工业企业的产业链条相结合,孵化这一核心技术的核心企业;第三,孵化支持核心企业的下游产业,开拓市场,实现“下游拉动上游”,产生干脆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者归一,形成“双孵化”的产业集约化过程 作为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首都创新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两年多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探讨院根据“孵化成果、孵化企业”的思路,1999年工业开发探讨院征集各类项目建议书85份,2000年收到112份;1999年立项支持进行科技成果孵化的项目共17项,2000年第一批立项支持进行科技成果孵化的项目8项目前,已有10项科技成果孵化项目胜利进入产业化阶段工业开发探讨院还通过支持成果孵化等途径参加12个企业的重组或股份制改造 实现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院校是基础,中介是关键,政府是保证清华高校在促进技术创新,服务首都经济的进程中做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非常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产学研的亲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创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促进首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