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6篇).docx
19页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6篇)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精选6篇)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 ,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 知音文化 发祥地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 曲高和寡 ,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近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 高山操 ,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 巍巍呼,若高山 ;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 ,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 荡荡呼,若江河 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 高山 、 流水 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
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 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 印心石屋 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 印心石屋 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侧那个小门,门额上的 琴台 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 知音 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
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__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 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 琴台 二字和 伯牙抚琴图 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 伯牙摔琴谢知音 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 高山流水 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 高山流水馆 ,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 伯牙会子期 的雕像那儿参观。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们的讲解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拍照了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拍照时间,半个小时以后大家就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 篇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 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
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 篇3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 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文化内涵丰富,仅碑廊内就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有清代书法家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琴台题壁诗》,既有文学价值,又是难得的书法珍品。
古琴台占地约1公顷,掩映在湖光山色、疏林繁花之中,瑰丽多姿,风光明媚,很值得一游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用阴阳笔法刻镌而成,远看凸突而出,近看凹陷而入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是一栋半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的殿堂,面宽三间,四周回廊,砖木架屋,釉瓦盖顶,彩画精丽,金碧辉煌檐下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四字堂前庭院中有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传为伯牙抚琴遗址台的中央刻有相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琴台二字的方碑,四周台壁上饰以连续浮雕,为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镌刻十分精美,形象生动逼真 介绍湖北古琴台的导游词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
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引来凤凰在此作巢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又称瑶琴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平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
俞伯牙断定附近一定有一个精通音律的高人在听他弹琴,即派随从上岸寻找,不久,随从带来一位衣衫褴褛的砍柴人到船上原来砍柴人名叫钟子期,是一位学识高深,对音乐有着很深造诣的隐逸之士 两人寒暄之后,钟子期既请俞伯牙弹琴,俞伯牙首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高山,子期赞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低沉不语,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流水,子期又赞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非常高兴,于是两人结为知己,并约定来年八月十五日,再次相会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俞伯牙早早来到相会的地方,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于是他就沿着钟子期回家的路线一路寻找,半路上碰见一位老者,一问方知老人乃钟子期的父亲,钟子期几个月以前就因为劳累成疾而去世了俞伯牙听了以后,万分悲痛,跟着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墓前,他取出心爱的瑶琴,弹了一首非常凄婉的音乐寄托哀思当地的老百姓听不懂他的琴声,大家都哈哈大笑俞伯牙更加悲哀,他用力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直把瑶琴摔成两段大家就问为何摔碎瑶琴?伯牙遥遥头,说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