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阳东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简约版).docx
13页20阳东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2) (简约版)阳东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东海岛东南渔港项目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与工程____随着东海岛和经济开发区两区合并,钢铁基地、中科炼化项目的推进,东海岛重化工业基地逐步形成,正朝着建设成为粤西地区政经发展龙头的目标大步前进但随着一个一个重大项目落户东海岛,一个一个工业产业园规划建设,项目用海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渔业用海慢慢退出,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东海岛3万多渔业人口面临转产转业,被迫离开传统生产水域的2455艘渔业船舶需重新寻觅可生产、停泊的“家”——渔港为解决这部份人的生产生活问题,为解决这部份渔船的停靠避风问题,从而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在东海岛保留一点渔业水域和岸线,并建设一座渔港是非常必要的本项目位于XX市东海岛东简镇南部,为东南渔港扩改建项目本项目拟新建200hp渔业码头一座,长30m,作业平台宽12m,采用灌注桩桩基梁板结构形式;码头接岸护岸长43.5m,港区南侧护岸工程长538m,采用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结构形式,港区西侧护岸工程长186m,采用阶梯式结构形式;疏浚回填35万m3;渔港管理中心300m2;水电、消防等配套设施和通讯导航各一项。
以满足本港规划一期(20年)渔货卸港量1.5万吨及渔船停泊的要求,项目总投资为1642.97万元,工期一年本项目申请海域使用总面积为8.5207公顷,其中建设造地填海用海面积8.2605公顷,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0.0369公顷,港池用海面积0.2233公顷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等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并对海洋渔业资源带来一定损失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工程附近海域的环境特征,作业期间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疏浚、吹填、护岸及码头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施工队伍产生的污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施工船舶舱底污水和机械冲洗、维修产生的含油污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物有到港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及生活生产垃圾、修造船厂产生的含油污水、港区产生的生活生产污水及垃圾到港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利用船舶自带的油水分离器处理后达标排放修造船厂和没有处理装置的到港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均集中回收,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港区产生的生活生产污水均经一体化污水生化处理成套设备处理渔港及渔船的生活生产垃圾日产日清,收集后由垃圾车运往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环境质量现状20年10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在涨潮期间,该项目附近海域的水质状况除石油类超标52.38%、铅超标4.76%外,其它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指标;在退潮期间,该项目附近海域的水质状况除石油类超标14.29%外,其它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二类水质指标石油类超标较普遍,是影响水质功能的首要因子这可能是受到船舶油污水的影响2)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20年10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的沉积物质量良好,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锌、镉和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0)规定的第一类标准限值要求,无超标现象其中铜、铅、和镉的质量指数最大值相对较大,分别为0.40、0.54和0.36,其它各项评价因子的质量指数最大值均小于0.303)海洋生物现状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20年10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本项目附近海域各调查站位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在1.5~3.6mg/m3之间,平均为2.3mg/m3;各站位的初级生产力在41.3~321.7mg·c/(m2·d)之间,平均为160.3mg·c/(m2·d)。
总体而言,本调查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水平属一般浮游植物20年10月在该项目附近海域共鉴出浮游植物5门123种,其中硅藻门最多,有99种,占总数的80.49%该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旋链角毛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毛藻、尖刺菱形藻等;浮游植物生物量在714.5×104ind/m3~8669.3×104ind/m3之间,平均生物量为2355.9×104ind/m3;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匀度较低,其平均值分别为2.66和0.47总的来说,不同调查站位的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较大,种群的稳定性较低,均匀度较小,表明调查期间一些优势个体生长、繁殖较快,在本海域浮游植物藻类数量上形成了绝对优势,其它生物较少浮游动物20年10月调查海区共鉴定出10个类群,51种,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其次为纤毛2虫类和浮游幼虫类,再次是流水母类、其它生物类,鱼卵仔鱼所占比例最低该海域的优势种主要有桡足类幼体、诺氏麻铃虫、对虾类幼虫、小拟哲水蚤、磷虾类幼虫、透明温剑水蚤、挪威小星猛水蚤、东方拟铃虫等8种,其中桡足类幼体的总生物量最大,总生物量为219.4×103ind/m3;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534.90mg/m3,各个站点分布不均匀;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2.91和0.88。
总而言之,本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较多,变化较大,分布比较均匀底栖生物20年10月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由4类23种生物组成不同生物类别在调查站的出现率,以多毛类出现率最高,其次为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再次为棘皮动物;优势种为皱肋文蛤、长吻沙蚕、沙箸等3个种;底栖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28.8ind/m2,平均生物量为65.7g/m2;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75和0.97总之,本项目所在海域底栖生物种类较多,但数量较小;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调查海域处于航道附近,人为的海上活动较为频繁,以致于底栖生物的生长数量较小;由于该海域基本没有海底拖网捕捞作业活动,所以对海底生物生长的人为影响较小,因此底栖类群的种类较多,且分布较均匀潮间带生物20年11月在项目附近海域共采获潮间带生物5类17种,其中软体动物最多,其次为甲壳动物,其它种的采获量较少根据定量采样结果,断面c1潮间带总生物量为101.4g/m2,平均生物量为14.5g/m2,栖息密度总和为67.0ind/m2,平均为9.6ind/m2;断面c2潮间带总生物量为60.8g/m2,平均生物量为12.2g/m2,栖息密度总和为36.0ind/m2,平均为7.2ind/m2。
鱼卵仔鱼20年11月在项目附近海域采获的鱼卵有313枚,仔稚鱼16尾,且在所有调查站位均有出现,经鉴定隶属于7科共7种,各站位在种类组成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所调查各个站位中,采获的种类组成以小公鱼属、小沙丁鱼为主调查期间,鱼卵、仔鱼的多样说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各站位的多样性指数在1.26~1.63之间,平均为1.37;均匀度在0.81~0.92之间,平均值为0.87表明本海域的鱼卵及仔鱼分布较均匀20年11月在项目附近海域共捕获鱼、虾蟹类共65种,分隶于12目31科,种类组成以鲈形目的种类数最多,共14科22种;调查海域内所捕获的鱼类,以底层近底层、暖水3性海水种的硬骨鱼类占优势调查海域内鱼类的平均渔获率为16.30kg/h,占总平均渔获率的66.73%;头足类的平均渔获率为1.25kg/h,占总平均渔获率的5.10%;甲壳类的平均渔获率为6.88kg/h,占总平均渔获率的28.17%由此可见,鱼类秋季的渔获率比其他种类的渔获率高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海水环境的影响施工产生的悬沙污染以向北沿岸扩散为主施工过程内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影响面积为0.82km2;港池疏浚可导致绞吸船周边海域悬沙增量超三类水质标准。
施工范围外海域无超三类水质标准现象出现总之,项目对海域水质环境影响不大2)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填海区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港池、航道、锚地疏浚区的沉积物特征将在施工期受到彻底破坏,但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重新建立起新的特征但营运期需要进行维护性疏浚,该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具有较大的变动性,较难稳定下来同时,疏浚产生的悬浮泥沙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在施工地附近扩散、沉淀,造成携带某种物质的泥沙沉积在施工地附近的底基上,改变海底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根据水质影响初步估算,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沿着海岸呈带状向东、北方向扩散,10mg/l包络线向北扩散最远距离约为2km,向东扩散最远约为1km,带宽平均约为300m,即向外海扩散平均距离约为300m由于项目周围总体上沉积物环境质量良好,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经扩散和沉降后,对项目周边海域的沉积物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即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基本保持现有水平3)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本项目建设需要围填海8.2605公顷,港池、航道、锚地均需进行疏浚,疏浚面积大约为8.23公顷填海改变了底栖生物原有的生境;疏浚作业也将原来的海底底质挖掉。
填海和疏浚作业将使海域大部分底栖生物被掩埋、覆盖,除少数能够存活外,绝大多数将死亡,导致底栖生物资源损失据计算,填海和疏浚底栖生物总损失量为10.84t疏浚作业和吹填溢流将产生一定量的悬浮泥沙从水生生态角度来看,海水悬浮物增加将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使溶解氧降低,对水生生物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削弱了水体的真光层厚度,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妨碍浮游植物的细胞____和生长,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数量,导致局部水域内初级生产力水平降低,4使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同时,浮游动物也将因阳光的透射率下降而迁移别处,浮游动物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初步估算,疏浚作业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范围较小,并且,其影响随着作业的结束而消失可见,填海和疏浚作业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是可接受的悬浮物的增加也将影响到海域的渔业资源,悬浮物可以阻塞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因难;影响某些滤食性动物的摄食;低溶解氧对游泳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对游泳生物产生“驱散效应”悬浮物对幼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阻碍,而且可导致死亡悬浮物对鱼卵的影响也很大,水体中若含有过量的悬浮固体,细微颗粒会粘附在鱼卵的表面,妨碍鱼卵呼吸,不利于鱼卵的孵化,从而影响鱼类繁殖。
本项目悬浮物增量较少,据计算,本项目共造成游泳生物126kg、鱼卵1.81×106ind,仔鱼9.35×104尾受损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在东南码头区内,距离项目较近的是东南客运码头和东南车渡码头由于东南港现有码头主要集中在拟建渔港的东侧,且与本项目不直接相连,进出港船舶无需经过本施工海域因此,本项目的施工建设对港区和航道的通航环境影响不大但应严格划定施工海域,现有渔港船舶严禁进入施工海域营运期,本项目将淘汰一部分渔船,并未引起的船舶流量增加,只是船舶吨位加大,因此,不会对目前通航环境造成太大的压力雷州湾航道和硇洲渔港距离项目位置较远,对其通航影响不大东海岛海岛森林公园旅游区位于东海岛东岸,本渔港位于东海岛南岸根据施工期水质预测结果,悬沙增量为10mg/l的包络线向东扩散最远约为1km,未达到东海岛的东岸,因此,项目施工期间悬沙对旅游区的水质基本不产生影响但施工噪声有可能会影响到旅游区,因此,应禁止夜间施工本项目南侧0.4km处即为外罗港—鉴江口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区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内容为农历4月20日至7月20日,禁止拖网船、拖虾船以及捕捞幼鱼、幼虾为主的作业船只进入本区生产,防止或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航道疏浚产生的悬浮泥沙将对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预测结果,疏浚吹填施工产生的悬沙扩散仅限在施工点沿岸扩散,疏浚过程底栖生物损失量较小,且是可恢复的,对该保护区整体的生态系统影响不大项目填海及疏浚范围均未触及至改增殖区,对增殖区内贝类的直接影响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