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学考研专业课欧洲哲学通史经典复习笔记.pdf
49页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1 笔记 第一章:一、古希腊罗马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分期第一章:一、古希腊罗马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分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开端,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荷马”时代 至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大约在 “荷马时代” (公 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九世纪) ,古希腊开始从原始氏族向奴隶占有制过渡公 元前 8-6 世纪,古希腊奴隶占有制逐步形成,它是一种城邦奴隶制公元前 5 世 纪,希波战争(公元前 499—前 449 年)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处于极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是古希腊城邦雅典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 431—前 404 年) 为分界点,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开始走向衰落公元前 338 年,北方马其顿王国征 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里山大帝国公元前二世纪中叶,意大利半岛的罗马 打败马其顿, 把整个希腊并入罗马的版图 公元 395 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 476 年,两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在古希腊奴隶占有制的产生 和发展过程中, 也产生了古希腊罗马哲学, 他们代表和维护着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古希腊罗马哲学着重从本体论的角度探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他们力图从杂多的 现象中寻求万物统一的根源,也即“本原”或“实体”的问题古希腊罗马哲学 家在这一时期考察和思考事物停留在感性直观上,但在朴素的直观中,含有自发 的辩证法倾向古希腊罗马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是以德谟克利特为 代表的唯物主义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路线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古希腊罗 马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古希腊哲学前史——神话哲理时期, 第二时期为早期自然哲学时期,第三时期为雅典哲学的繁荣时期,第四时期为晚 期希腊的道德哲学时期,第五时期为罗马哲学、神学时期 二、古希腊哲学前史的主要内容: (1)从对本体的认识来看,人和世界之外 有一个巨大的普遍的本质和力量在起作用,它不为人们的感觉所把握,决定着事 物的变幻,世界的生灭,人事的祸福等,成为一切事物的主宰和原因这种本质 力量就是神和神所规定的必然性 (2)从对世界的普遍性原则的认识来看,希 腊神话中反映事物普遍对立的思想,并旨在揭示神和人的对立,体现世界的普遍 原则性普罗来修斯神为人类偷来的火与智慧,使人类有了生存的条件,火是智 慧的基础,智慧作用于火,二者密不可分,这潜在于神话里的关于物质与精神的 关系是对世界的普遍原则的深刻的反映。
(3)关于社会不断进化的认识,在神话 2 世界里,社会的进化过程是通过旧神和新神繁衍更迭表现出来的,普罗米修斯带 来的火成了人类迈向文明的杠杆 (4)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认识,在古希腊神话中 人本主义精神主要通过英雄对神的反叛精神, 对祭祀方式和神祗形象的改变及提 倡过快乐的生活来表现出人的地位去越来越受重视 (5)出现了最原始的自然哲 学思想,在希腊神话的神谱的发展体系中具有宇宙生成论的萌芽,宇宙最初的神 是混沌,混沌生地,地生出天,天生巨灵神族等等,这些诸神分别代表一种自杀 力量,有了最原始的自然哲学思想 (6)关于酒神和奥尔弗斯教派的神秘主义, 希腊神话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是体现以酒来象征一种精神的沉醉, 这种沉醉 表现对物质现实的鄙弃,热爱沉思,是神秘主义的表现,同时表现了酒神精神的 狂热和主观的意志自由奥尔弗斯教派继承和发展了酒神传统,产生了有一种万 物发端于爱或心智的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希腊神话所描写的天体演化学说中 万能物有灵观念;目的论观念的思想原则灵魂不死成为酒神神话哲理的中心内 容 第二章第二章 古希腊自新哲学的兴起: 在兴起之时就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对立 的倾向,下面我们沿着这两条路线阐述这时期各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一、伊奥尼亚学派 (一)米利都有学派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泰利士、阿那克西曼德和阿 那克西美尼 1、泰利士 ①泰利士的主要哲学思想: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水是万物的统一的基础和 原因;万物唯有水不生不灭 ②评价:泰利士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是“七贤”之一,水是万物的本原 论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第一个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 这一命题否定用超自然的原因 去解释自然,坚持从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这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 点在这一哲学命题中,泰利士力图把本原归结为特殊的、具有一定感性形态的 东西,把与自然现象看作是多样性的统一,并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了初步 表述 2、阿那克西曼德 3 ①阿那克西曼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认为 “无限者” 是世界的本原 他说的 “无 限者” ,是指万物彼此转化的共同的物质基础他每一次提出了必然性的思想, 他把必然性称为“命运” 他力图用“无限者”的变化描述宇宙的生成,具有自 发的辩证法精神 ②评价:他的《论自然》的著作,是古希腊第一部哲学著作,在论述物质本 原和辩证法上都比泰利士更进一步 3、阿那克西曼德美尼 阿那克西曼德美尼的主要哲学思想: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因,包括人在内 的一切生物都不能离空气而生活。
气包围着整个世界,一切都由气形成,人的灵 魂也是气形成 (二)爱菲索学派 1、赫拉克利特 ①赫拉克利特的主要哲学思想: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火是万物的始 基世界是火按一定的规律升沉消长b、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在”的万物 流变的哲学思想;他说的“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对“一切皆流” 的 辩证发展观的论证c、他猜测到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是事物中的对立面的统一 第一次提出“斗争”这一哲学范畴,把“斗争”看成是万物生成、变化的力量和 源泉,提出“对立造成和谐”的哲学观点,并据此提出真理相对性的问题d、 必然性“逻各斯” ,他认为单靠感性经验不能得到理,唯有“智慧”才能说出真 理,并按自然行事,这一智慧就是“逻各斯” ,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逻各斯” 它是世界本原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是支配万物对立统一的法则,具有必然性 ②评价:a、积极性: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斗争”的哲学范畴及第 一次提出“逻各斯”的哲学范畴发挥了伊奥尼亚学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 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在原始唯物主义基础上较为系统的阐述了自发辩证法思想 b、历史局限性:他的辩证法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因而是朴素的自的自 发的,他的哲学思想由于缺乏科学的根据,而是借助于猜测,而使其某些思想带 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如他认为世界经过 10800 的大年,又重新循环一个世界, 这 是十分荒谬的。
二、南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4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代表人物为毕达哥拉斯 1、主要哲学思想:a、数是万物的本原b、从奇数和偶数的不可平分和可 分性产生有限和无限两个根本对立,以有限和无限的对立为纲,列举了十个对立 的方面c、数之间有一种关系和比例,这种关系和比例产生和谐,万物都表现 为和谐,提出天体和谐的思想, “美德就是和谐”是他的一个基本命题d、他第 一次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对灵魂作较详细的论述,他把灵魂分为表象、心灵、生气 三个部分,灵魂有感觉和神经两部分,感觉部分会死,理性部分不死,灵魂具有 血、神经等物质基础,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但他认为灵魂是轮回的循环往复 在循环中最终达到灵魂的纯化,这是唯心主义的、神秘主义的 (二)爱利亚学派(代表人物:克塞诺芬尼、巴曼尼德、芝诺) 1、克塞诺芬尼 ①克塞诺芬尼的主要哲学思想:认为传统的神, 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幻想 出来的神是万物的本原,是超感性的、唯一的、不动的,并是最高的智慧 ②评价:a.积极性,他是欧洲哲学史上的第一次提出人创造神的观点,他肯 定神的存在, 反对神话中的神人同形认和多神论 他力求在多变的感性事物之外, 通过理性寻找普遍而稳定的本原,在早期古希腊哲学史上开辟探求本原新途径。
b.局限性:他否定感性世界的真实性,否定运动和多样性,企图在物质世界 之外建立他的本原论,表现了一定的唯心主义和反辩证法倾向 2、巴曼尼德 ①巴曼尼德的主要哲学思想:a、在认识论上,他认为存在是唯一的和不动 的.存在是永恒的,存在也是唯一,是一个不可分的连续的唯一整体,存在还是 不动的,它居留在自身之内,永远固定在同一个地方存在是超感性的,唯有思 想才能把握b、在认识论上,他认为唯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来源,是存在,作为 感觉对象的各种事物是变动的,是意见的来源 ②评价:积极性 a、从人类认识发展史看,其存在论表现人类抽象思维能力 的提高,体现了人类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本质的一般趋 向和深化过程 b、意识到从运动中寻求稳定的东西,是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必然 途径 5 c、第一次强调感觉和理性的区别,提出理性高于感觉,真理高于意见,不 应以感官作为判断是非的准绳 局限性:a、其存在论以否定感性物质世界为前提,强调真实的存在只是那 唯一的存在,把事物的稳定性和统一性绝对化,这表现出一种唯心主义倾向和反 辩证法倾向b、他否定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片面强调理性,这表现了 先验主义的倾向。
3、芝诺 ①芝诺的主要哲学思想:a、否定多的论证,他用无限多和无限小的关系来 论证b、否定运动的论证,他运用了“二分法” 、 “阿基里斯与龟” 、 “飞矢” 、 “运 动场”等来论证其否定运动的观点 ②评价:积极性 a、他不自觉地揭露事物的矛盾b、在论证方法上,他从 既定的论题出发,推论出两个绝然相反的命题,使原来的命题发生矛盾,陷入谬 误,这一方法后来古希腊哲学家所运用 局限性:a、在否定“多”的论证中,把有限和无限做绝对对立,还不符合 事物的本性b、芝诺在否定运动中的论证看到运动包含矛盾,从而否定运动的 实在性c、在思维方法上,他把概念范畴凝固化,把一切对立的概念范畴看作 是不相容的东西,这是违反辩证法的 三、原子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恩培多克勒 ①主要哲学思想:a、 “四根说” ,他认为“火、气、土、水”四种物质是万 物的本源,即四根产生珠出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物,包括人这四根是永 恒的、互相独立,不互转化,但可以结合和分离,可以互相交插形成各种事物 事物的生灭变化不过是各元素的结合和分离b、 “爱恨说” ,他认为万物永恒不 变,四根通过什么来结合和分离呢?他得出爱恨说,认为“爱”是和谐、结合, 一致的力量, “恨”是分离、不和、斗争、冲突的力量。
“爱”使四根结合成一物, “恨” 使四根分裂 四根和爱恨的相互作用使万能物产和消灭 c、“同类相知说” , 他认为人是四种元素的产物,服从自然的物理过程,他利用流射说来说明,当外 物的流射粒子(水、火)等流入眼睛,同眼中的水、火相接,由于同类的物质和 孔道一致于是产生视觉,这是同类相知说 6 ②评价:积极性 a、从量上来考察事物的物质结构和运动变化的观点,这 比伊奥尼亚派哲学家们的单纯从质上考察事物的观点是进步b、他把“火、水、 土、气”看作万生成的本原,肯定其客观性、永久性,这是一种自发的唯物主义 世界观c、用爱和恨的结合和分离作为动力说明万物运动变化,表现了自发的 辩证法思想d、他把认识活动看作是从外物感觉与思想的过程,力图寻找认识 的生理机制,这体现唯物主义精神 局限性:a、他仅从量而不从质上来考察事物的物质结构及运动变化,这是片面 的b、他把爱恨放在四根说之外, “和谐”与“斗争”没有实现真正统一,表现 在物质本原之外寻找物质运动原因的倾向,是外因论的表现c、他把感觉和思 想完全归于“四根”的物质机械运动,这是片面的 (二)阿那克萨哥拉 ①主要哲学思想:a、 “种子说” ,他认为种子是成物本原,种子是与它所组 成的事物的性质相同的微小的物质颗粒。
种子是永恒不灭,各自独立及彼此不转 化,种子在数量上都是无限的,一个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事物的占优势的 某类种子的性质所决定b、 “奴斯说” ,他认为“奴斯” (心灵)是推动万物运动 的东西,它是独立的、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