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患排查治理培训(课件).pptx
48页隐患排查治理培训2主要内容事故隐患分类及表现2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4为什么要事故隐患排查?3 3什么是事故隐患?3 13事故隐患的定义n 隐患:广义中的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况n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n 注意: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1)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等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n(2)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4n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n一类是“违反”型隐患;另一类是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的三种现实表现n在事故隐患的三种表现中:n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n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5•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具备导致事故、事件的潜在能力•危险源的对象:根源;状态•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根源为能量物质/载体,状态为能量物质/载体约束措施的缺陷•危险源≠事故隐患,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危险源6风险因子风险因子危险源危险源理论理论可减少可减少实际实际可控制可控制理论理论可替代可替代实际实际可转换可转换隐患隐患理论理论可治理可治理实际实际可消除可消除事事 故故理论可预防理论可预防 实际可减少实际可减少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7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A A风险风险 因子因子 B B风险风险 因子因子危险危险 源源结结 合合隐患:隐患:内部失控内部失控事故事故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产生了产生了 人们不人们不 期望的期望的 后果后果超出超出 设定设定 安全安全 界限界限 的的状状 态或态或 行为行为8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乙炔乙炔钢瓶钢瓶装满装满 乙炔乙炔 钢瓶钢瓶强度不强度不 够或碰够或碰 撞撞乙炔乙炔 钢瓶钢瓶 破损破损风险风险 因子因子危险危险 源源隐患隐患爆炸爆炸 事故事故事故隐患的十个特征主要有隐蔽性、危险性、突发性、因果性、连续性、重复性、意外性、时效性、特殊性、季节性。
9事故隐患事件未遂事故事故平台下方 禁止站人 和通行安全安全 = 治理事故隐患, 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公司生产大豆主要为浸 出工艺,该工艺使用正己烷 为溶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 ,容易因设备设施老化、腐 蚀、超压、作业人员违章作 业等造成溶剂泄漏,进而形 成可燃或爆炸性气体,遇点 火源,引发火灾或爆炸事 故正己烷精炼车间、污水处理车间、循环水处理等都使用酸碱,有泄漏、灼烧伤等危险变配电室、各车间配电室、前清、预榨、瓶胚等有机械、电气伤害等危险酸碱作 业公司主要安全危害因素公司榨油厂、前清、粕打包车间、卸料口、除尘工段、锅炉车间等,存在粉尘爆炸和噪声的危险机械、触 电伤害噪声 粉尘11主要内容事故隐患分类及表现2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4为什么要事故隐患排查?3 3什么是事故隐患?3 112事故隐患的分类及表现事故隐患的常见表现形式事故隐患的分类(一)(二)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三)13(一)事故隐患的分类按照可 能造成 的事故 类型可 分为20 类按照可 能造成 事故的 原因分 为3大 类事故隐患分类方法按照可 能造成 的严重 后果和 治理难 度分2大 类141、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隐患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可分为20类1. 物体打击2. 车辆伤害3. 机械伤害4. 起重伤害5. 触电6. 淹溺7. 灼烫8. 火灾9. 高处坠落10.坍塌企业职工伤 亡事故分类 标准( GB6441- 1986)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152、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按可能造 成事故的 原因分类管理上 的缺陷物的不安全 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16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按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后果和治理难度分17(二)事故的表现形式1、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共51种 •1.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3 使用不安全设备 •1.4 手代替工具操作 •1.5 物体存放不当 •1.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7 攀、坐不安全位置 •1.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1.9 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 •1.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1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12 不安全装束 •1.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8(二)事故的表现形式2、物的不安全状态 •2.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2.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3、管理上的缺陷表现 主要有8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 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3.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3.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3劳动组织不合理; •3.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3.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 •3.6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3.7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3.8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三)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1. 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2. 不安全装束 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 大服装 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3)其它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三)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4. 其他类型不安全行为未执行监护监督制度,单人进行危险作业、检修作业等操作行为 封闭或阻塞安全通道(三)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22主要内容事故隐患分类及表现2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4为什么要事故隐患排查?3 3什么是事故隐患?3 123安全管理的效益在哪里?——降低事故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事故成本是隐藏的,包括:——直接成本:治疗、工资、赔偿——间接成本:损坏的的设备和产品、生产和质量的损失、生产 中断和减产=人员更安全=更少的伤害==提高效率=降低操作成本==降低保险费用==更多的生意=改善安全更多的利润24为什么会发生事故?Ø 是不可避免吗?Ø 是管理不到位吗?Ø 是设备、设施不安全吗?Ø 是操作的方式不对吗?Ø 是所处的位置对吗?Ø 是因为运气不好吗?Ø 是外力因素吗?(Ø 是由于有意的人为破坏吗?Ø ………?之所以会发生事故,是因为事故隐患的存在!25小隐患往往酿成大事故!事故金字塔理论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海因里希 Heinrich20世纪50年代统计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1666件死亡、重伤事故,48334件轻伤事故,其余为无伤害事故1:30:300:3000:30000为了预防1起死亡或重伤事故,我们必须要消除30000个事故隐患!记 录 性 事 故非 记 录 性 事 故 1 死 亡30 重伤300轻伤3000轻微伤害30000潜在的事 故隐患26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当前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极少,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
其中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班组,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因素造成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96%4%与不安全行为有关的因素所占百分比个人防护装备 12%人员的位置 30%人员的反应14%工具和设备28%程序与秩序 12%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害总数96%其它因素造成的伤害总数 4%100%27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新《安全生产法》28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
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第五十六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新《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的要求29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30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法律法规的要求31主要内容事故隐患分类及表现2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4为什么要事故隐患排查?3 3什么是事故隐患?3 132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u 作业危害(安全)分析法u 安全检查表法u 直观经验分析法u 事故隐患提示表法u 安全标准化法……331、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作业安全分析),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此方法适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安全健康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这种方法的基点在于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所谓的“作业”(有时也称“任务”)是指特。












